Most Download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6): 9-14.
    旨在研究文昌鸡活体度量性状与皮脂重的关系,本文选取120日龄文昌鸡60只,公母各半,测量其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胸肌厚、皮脂厚、皮脂重指标,运用SPSS 26.0软件分别对公、母鸡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表明,文昌鸡公鸡皮脂重与体重、胸肌厚、皮脂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斜长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胸肌厚(R=0.687),其次是体重(R=0.685);母鸡皮脂重与体重、体斜长、胸肌厚、皮脂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体重(R=0.857),其次是皮脂厚(R=0.630)。体重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皮脂重,体斜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公鸡皮脂重,胫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母鸡皮脂重。公、母鸡活体可度量性状与皮脂重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_(皮脂重)=396.649+42.279X_(胸肌厚)+0.187X_(体重)+1 213.592X_(皮脂厚)-36.516X_(体斜长),Y_(皮脂重)=193.928+0.264X_(体重)-61.334X_(胫长)。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24-28.
    旨在了解饲粮中添加膨化亚麻籽和微藻对湖羊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4月龄湖羊45只,随机分为3组,各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A组采用基础饲粮+10%膨化亚麻籽,试验B组采用基础饲粮+5%膨化亚麻籽+5%微藻粉,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试验A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调28%(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和B组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增加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湖羊背最长肌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和微藻粉各5%对羊肉品质影响效果最优。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6): 1-8.
    旨在运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评估湖羊群体的遗传结构,构建详细的系谱记录。通过对40只湖羊种公羊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结果:在40只种公羊中,共检测得到952 214个SNPs;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在0.212 9~0.242 5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大于平均期望杂合度,遗传分化程度值在0.370 2~0.452 4之间;状态同源(IBS)遗传距离在0.173 9~0.228 0之间,平均为0.220 9;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结果一致,最终可以将40只种公羊分为14个家系,湖羊群体中大部分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潜力。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了湖羊种公羊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完善了系谱记录,为湖羊场后续育种、配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6): 14-14.
    <正>《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 996种中文期刊和155种英文期刊,共2 151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21种,包括19本中文期刊和2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10。21种期刊主要指标详见附表。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6): 144-150.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AstV)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引起我国多个省份主要养鹅地区暴发一种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的雏鹅痛风。发病的雏鹅以内脏和关节出现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病变,该病可通过粪口和种蛋广泛的传播,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GAstV的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雏鹅痛风疫苗研究及综合防控等提供参考。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6): 139-143.
    猪在生理生化指标、解剖结构、系统功能、营养代谢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等方面与人类机体相对应的系统和功能相类似。目前人医和动物医学领域各项研究中,越来越多研究者首选使用猪进行科学试验。本文将着重讨论我国当下实验用猪猪群的健康管理,包括实验用猪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生产管理、疫病监测机制、药物保健等,以提升实验用猪在饲养繁育和管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等级与健康管理水平,减少其在实验过程中对科学实验造成的干扰。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3, 55(12): 85-90.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现场筛查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缺失株的方法,以便鉴别我国复杂的ASFV感染情况。通过分析国内ASFV流行态势,选择MGF-505R基因及B646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exo探针,对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进行临床应用。利用双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方法检测ASFV MGF-505R及B646L基因,结果显示:检测时间在15 min内,最低检测限均为10 copies/反应,且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均无交叉反应;利用所建立方法对26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推荐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建立的ASFV MGF-505R基因缺失株的荧光RPA检测方法适配可移动式荧光RPA检测仪,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适用于ASFV现场快速临床检测,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一种新的筛查手段。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3, 55(12): 27-36.
    试验旨在探究1.5%~8%杂交构树叶替代产蛋初期大午金凤蛋鸡基础饲粮中部分玉米豆粕后,对鸡蛋品质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指标的影响。选取147日龄的大午金凤蛋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3个重复/组,15只/重复),分别饲喂杂交构树叶替饲比为0、1.5%、2.5%、3.5%、4.5%和8%的基础饲粮。预试期7 d,在正试期(共56 d)结束时,以每个重复为单位测定鸡蛋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各组之间蛋品质的物理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1.5%替代比极显著提高了鸡蛋中C_(16)H_(32)O_2、C_(18)H_(36)O_2和C_(18)H_(30)O_2含量(P<0.01),且有助于增加鸡蛋中苯丙氨酸和Se含量(P<0.01)。2.5%替代比极显著提高了鸡蛋中VD_3、VA、VE和Fe含量(P<0.01)。3.5%替代比既能极显著提高鸡蛋中C_(14)H_(28)O_2、C_(18)H_(34)O_2、胆固醇、总氨基酸和K含量(P<0.01),也能显著提高鸡蛋中精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P<0.05),更有助于增加蛋壳相对重量和鸡蛋中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4.5%替代比能极显著提高鸡蛋中C_4H_8O_2、C_(42)H_(80)O_6、C_(19)H_(36)O_2、Na、Ca和Zn含量(P<0.01),且有助于增加蛋重、蛋黄重量、蛋黄相对重、蛋壳重量、蛋壳厚度和鸡蛋中丙氨酸含量。8%替代比极显著提高了鸡蛋中总粗蛋白和谷氨酸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鸡蛋中C_(16)H_(30)O_2、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P<0.05),另有助于增加蛋黄颜色和鸡蛋中甘氨酸、缬氨酸和络氨酸含量。由此可见,适宜替饲比例的杂交构树叶有助于提高鸡蛋品质的物理性状指标,可显著或极显著性提高鸡蛋品质的营养成分指标;替饲比为3.5%~4.5%综合效果最佳,且最适宜在生产中应用。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1): 140-144.
    牛支原体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牛患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牛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黏附是牛支原体感染宿主并影响宿主细胞膜功能的关键步骤,而黏附相关因子是牛支原体黏附不同宿主细胞的主要参与者,与牛支原体的致病性相关。本文主要论述了牛支原体黏附相关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1): 129-139.
    基因编辑是针对基因组特定的靶点序列,利用人工特异性核酸酶对靶点序列进行编辑(基因敲除、插入、替换等修饰)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以及农业遗传育种改良。猪作为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是养殖最为广泛的肉用型家畜,随着人类物质需求的提高,现代养殖业需要培育更多具有优良经济性状、适应人们多样化需求的新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抗逆性能和抗病性能是未来生猪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基因编辑猪在畜牧业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1): 107-114.
    野猪是多种重要动物疫病的天然宿主,为了解2021—2022年期间南京市野猪疫病感染情况、基因型及遗传变异特征,为野猪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江苏省南京市共采集30头野猪的76份样品,其中30份全血样品、30份血清样品、6份粪便样品和10份组织样品(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组织的混合样品)用于开展猪瘟病毒(CSFV)、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口蹄疫病毒(FM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不同样品PCR检测结果显示,30头野猪中有12头PCV3阳性,阳性率为40%;PCV2阳性率为6.7%;其余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PCV2检测阳性的野猪样品中成功获得2条PCV2全基因组序列,且均属于PCV2d基因亚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野猪PCV3、PCV2、PRV gB、PRRSV、PEDV和FMDV 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30%、30%、3.3%、3.3%和6.7%;所有野猪CSFV、ASFV、PRV gE抗体和FMDV O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本研究揭示了南京市野猪携带或感染过多种重要病毒,需持续对野猪进行疫病监测,并研究野猪与家猪间的疾病传播规律。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1): 91-9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非结构蛋白Nsp6在诱导宿主细胞自噬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确定Nsp6蛋白诱导细胞自噬的关键功能域,本研究利用RT-PCR扩增技术获得了Nsp6及其3个分段基因。首先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SUMO-Nsp6,并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中,经IPTG诱导并纯化后,所得蛋白用于小鼠免疫,制备抗Nsp6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再将Nsp6及其3个分段基因分别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HA,并将其转染至IPEC-J2细胞进行真核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和双荧光标记法来确定蛋白表达情况。结果:Nsp6蛋白在Rosetta中成功表达,并通过免疫小鼠获得了效价为1∶10 240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具有与PEDV和Nsp6蛋白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sp-6及其截短基因在IPEC-J2细胞中成功表达,且与制备的Nsp6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综上,本研究原核表达了Nsp6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特异性抗体,验证了Nsp6及其分段基因的在细胞中的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sp6蛋白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1): 83-90.
    猪萨佩罗病毒(PSV)VP1蛋白是位于病毒粒子表面的结构蛋白,发挥主要的抗原效应。为了弄清PSV HNHB-01株VP1基因的表达与分子特征,本研究设计针对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VP1基因,并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经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成功表达VP1蛋白。随后基于PSV HNHB-01株全基因序列以及VP1基因序列与其他参考毒株的基因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室分离的HNHB-01株与2017年分离的HNXX-01株亲缘关系最近,与日本株JPSV-1315关系接近;HNHB-01 VP1基因与国内2016-2017年流行的毒株HNXX-01、PSV-A2、JXXY-a2的VP1基因高度同源,与国外2009年流行的日本毒株JPSV1315的VP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HNHB-01株VP1氨基酸与HNXX-01株VP1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9.32%。三级结构分析表明,VP1蛋白存在3条位于蛋白结构外侧的抗原表位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20~30 aa、90~100 aa和265~275 aa。本研究为PSV感染的诊断与预防提供依据,并为今后研究VP1基因的功能和开发疫苗奠定基础。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1): 71-76.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导致仔猪逐渐消瘦。PCV2 ORF1表达的Rep蛋白及其剪切体Rep′是PCV2复制所需的重要蛋白。为了研究PCV2 ORF1部分位点对PCV2复制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构建PCV2 ORF1区域点突变双拷贝感染性克隆质粒,在无PCV2污染的PK-15细胞中进行病毒拯救,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位点突变病毒培养不同代次上清液的Ct值。结果:将PCV2 Rep的17 aa、19 aa、20 aa和21 aa突变为丙氨酸后病毒无法成功拯救,2 aa突变后严重影响病毒的复制能力,3 aa、5 aa和18 aa突变后病毒的复制能力增强且细胞病毒载量高于PCV2原毒株,推测17 aa、19 aa、20 aa和21 aa是影响PCV2复制的关键作用位点。本研究结果为未来PCV2复制相关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1): 65-70.
    神经介素B(NMB)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NMBR)发挥的抗甲型流感病毒免疫反应,以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均与NF-κB信号通路有直接关系,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受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为深入探究NMB与NMBR调节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PD-L1上的作用,本研究以H9N2亚型流感病毒为模式毒株,基于NMBR干扰和过表达细胞系、PD-L1干扰和过表达细胞系以及C57BL/6小鼠,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NMB与NMBR对PD-L1表达变化以及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NMBR和PD-L1表达之间存在着负调控的关系,外源性NMB可以有效激活小鼠体内NMBR的表达,进而抑制PD-L1表达,NMB与NMBR也能影响H9N2感染诱导的ERK磷酸化水平。综上,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表达的NMB与NMBR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PD-L1的表达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将为深度剖析宿主-甲型流感病毒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136-141.
    骨钙素(OCN)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有羧化和未完全羧化两种结构。现已证明OCN是通过其体内代谢活性形式羧化不全骨钙素(uOCN)在体内多个系统发挥内分泌功能,例如它对葡萄糖和能量代谢、雄性动物生殖能力和大脑生长发育等均具有调控作用。研究表明uOCN可以通过胰岛素、维生素D介导途径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促进动物睾丸间质细胞生成并分泌睾酮,从而提升雄性动物的生殖能力。因此,对uOCN与雄性动物生殖关系进行综述可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不仅有助于研究如何提升雄性动物生殖能力,还可以避免滥用药物对动物自身造成的伤害。本文主要围绕OCN的产生、OCN的结构和OCN有利于睾丸间质细胞产生睾酮的功能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人类与动物的生殖健康提供参考。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116-123.
    为了研究贵州毕节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发生腹泻的原因,从该奶牛场采集50份新鲜粪便样本,通过平板划线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PCR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多种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针对多重耐药菌,选取虎耳草和杜鹃花2种中草药进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从腹泻奶牛粪便中分离出31株细菌,其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与大肠杆菌相符;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发现该牛场分离的菌株与NCBI数据库中大肠杆菌参考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65%~99.86%,确定该奶牛场的腹泻病原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发现该牛场来源的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强力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和四环素)耐药,而对磺胺异恶唑、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磷霉素等10种抗生素敏感;PCR扩增相关耐药基因发现,导致该牛场腹泻的大肠杆菌携带2种β-内酰胺类(bla_(CTX-M)、bla_(TEM)),4种四环素类(TetD、TetB、TetK、TetD、TetA),2种氨基糖苷类(ant(3″)-Ia、rmtB)和3种喹诺酮类(qnrS、qepA、oqxA)耐药基因。体外抑菌研究发现,杜鹃花(3.125 mg/mL)的水提物有显著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可为该奶牛场防治大肠杆菌性腹泻提供用药指导,同时为开发替抗中草药产品提供了依据。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110-115.
    旨在比较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诱导雏鸡发热及肺炎模型建立的效果,明确最佳建模浓度,为一些天然有机产物的解热抗炎研究提供建模数据。选用20只21日龄健康的三黄鸡雏鸡,随机分为空白组,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 LPS剂量组。观察LPS诱导后各组雏鸡临床状况并统计LPS注射后24 h内死亡率;记录LPS诱导前和诱导后1、2、3、4、6、8、12、24 h体温变化;24 h后采集肺组织,检测肺湿干比,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COX-2、前列腺素E2(PGE2)、IL-10含量和活性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诱导后出现明显的炎症临床症状且伴有发热现象;当LPS剂量为10.0 mg/kg时,雏鸡死亡率高于50%;随着LPS浓度的增加,与空白组相比,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逐渐加重;LPS各剂量组肺脏湿干比值、肺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COX-2活性均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当LPS剂量为5.0 mg/kg时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和COX-2活性较2.5 mg/kg LPS剂量组有着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COX-2、PGE2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5),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LPS浓度为5.0 mg/kg时,与2.5 mg/kg LPS剂量组相比,炎症因子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当考察药物对于长期发热或急性重度肺部炎症的药效作用时,可采用LPS 5.0 mg/kg建立肺炎或发热模型;当仅检测药物抗炎或解热作用时,可采用LPS 2.5 mg/kg建立肺炎或发热模型。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89-97.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分子变化特征及其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对实验室保存的6株H9N2亚型AIV的8个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并且对6株病毒与选取的代表毒株进行了HA和NA同源性及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6株病毒均为欧亚系,其中3株为G57基因型;4株病毒的HA蛋白发生了Q226L突变,2株病毒的HA发生了A190V突变。HA和NA均有增加或缺失的潜在糖基化位点。6株病毒的NA茎部均有62~64位的缺失,红细胞结合位点431~433较为保守,而368和369位变化较大。综上,6株病毒为低致病性AIV,HA和NA均含有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增大了其跨宿主传播的风险。研究结果为我国H9N2亚型AIV的进化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其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76-81.
    为了探究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感染对宿主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和系统免疫组织(脾脏和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的影响,用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感染后第0、3、7和11天,采集鸡盲肠扁桃体、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组织中8种鸡TLR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显示:TLR4和TLR21 mRNA水平在3种组织中无显著变化;TLR2 mRNA水平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在外周血和脾脏中显著下降(P<0.05),在盲肠扁桃体中第3和7天无显著变化,在第11天显著上升(P<0.01)。TLR1、TLR3、TLR5、TLR7和TLR15 mRNA水平在3种组织中显著上升(P<0.05),但应答时间有所差异,具体为TLR1和TLR3 mRNA水平在盲肠扁桃体中在第3天开始上升,而在外周血和脾脏中第7天开始上升;TLR5和TLR15 mRNA水平在外周血和脾脏中第3天开始上升,而在盲肠扁桃体中第7天开始上升。结果表明: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上调宿主3种组织中的TLR1、TLR3、TLR5、TLR7和TLR15 mRNA水平,下调外周血和脾脏中的TLR2 mRNA水平;盲肠扁桃体TLR1和TLR3 mRNA水平上升早于外周血和脾脏,而其TLR5和TLR15 mRNA水平上升晚于外周血和脾脏。本研究为揭示鸡TLR在抗球虫感染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也为揭示鸡球虫先天性免疫机制提供参考。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62-68.
    为了研究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宿主后在体内外对m~6A甲基化相关蛋白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本试验建立了JEV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及乳仓鼠肾细胞(BHK-21)模型,检测JEV感染后小鼠的脑、肾及BHK-21细胞的m~6A修饰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小鼠脑、肾以及JEV感染不同时间点的细胞中m~6A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JEV感染细胞的m~6A相关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JEV后m~6A修饰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感染JEV的小鼠脑、肾中m~6A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3表达量大幅上升,细胞中METTL3表达量随感染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METTL3和METTL14的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大量由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综上所述,JEV可使体内外的m~6A水平和METTL3的表达水平上升,细胞中METTL3和METTL14的亚细胞定位改变,表明JEV的感染与m~6A修饰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为进一步研究m~6A及其相关蛋白调控JEV复制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31-36.
    旨在以犬乳腺肿瘤组织上分离所得的细胞CMT-N7为体外模型,评估常山酮和盐霉素联用对犬乳腺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的影响。采用常山酮、盐霉素单独以及两药联合处理,评估对犬乳腺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使用Chou-Talalay方法计算联合指数,确定最佳协同比例,进一步使用划痕试验和克隆形成试验评估两药在协同比例下联用对犬乳腺肿瘤细胞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常山酮和盐霉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MT-N7细胞的增殖,且两药联用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最佳协同比例为1∶1,该比例下两药联用对犬乳腺肿瘤细胞的迁移和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比单药更显著(P<0.01)。因此,常山酮和盐霉素联用能够协同抑制犬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本研究为兽医临床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了依据。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7-14.
    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芦丁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黏膜屏障、抗氧化功能、炎症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芦丁)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芦丁,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0 mg/kg芦丁对仔猪回肠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仔猪回肠黏膜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以及闭合小环蛋白-1(ZO-1)mRNA的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了闭合蛋白(Occludin)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量(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500 mg/kg芦丁可提高断奶仔猪抗氧化能力和肠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发生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抑制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2): 1-6.
    为探究大豆卵磷脂(SL)对湖羊精液4℃保存效果的影响,在湖羊精液基础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0.1%、0.2%、0.3%和0.4%)的SL进行4℃低温保存试验,通过在不同保存时间(0~6 d)对精子活率、活力、直线速率、曲线速率、路径速率、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进行测定,确定湖羊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中SL的最佳添加浓度。结果表明:保存2、5、6 d, 0.1%SL组的精子活率、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保存3 d, 0.1%SL组的精子直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保存4 d, SL各组的精子曲线速率和路径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保存1、5 d, 0.1%SL组的精子质膜完整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保存2、6 d, 0.1%SL组的精子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在低温保存条件下,添加0.1%SL可以有效地延长湖羊精子的存活时间,提高精液质量。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3): 113-117.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细胞后,细胞糖酵解的变化及其对PEDV复制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DV感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后36 h糖酵解相关酶己糖激酶2(HK2)的表达水平,然后通过添加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G)来进一步验证细胞糖酵解对PEDV复制的影响,最后检测了正常浓度葡萄糖(5.5 mmol/L)和高浓度葡萄糖(11.1 mmol/L和22.2 mmol/L)培养条件下PEDV复制情况来探究葡萄糖浓度对PE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EDV感染显著增加糖酵解限速酶HK2的表达,PEDV感染可增强IPEC-J2细胞的糖酵解,细胞糖酵解水平增强有利于PEDV的复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葡萄糖浓度可促进PEDV复制。研究结果为初步阐明PEDV感染机制以及冠状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3): 106-112.
    为评价水貂病毒性肠炎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简称MEV亚单位疫苗)与水貂犬瘟热活疫苗(简称CDV活疫苗)混合免疫的效果,本研究将两种疫苗混合后在室温静置不同时间测定犬瘟热病毒(CDV)含量,并选用30只健康水貂随机分为6组进行比对试验,其中G1和G2组免疫MEV亚单位疫苗稀释CDV活疫苗的混合疫苗,G3组为CDV活疫苗单独免疫组,G4组为MEV亚单位疫苗单独免疫组,G5和G6组分别为CDV攻毒组和MEV攻毒组。免疫后21 d采血检测CDV中和抗体,同时对G1、G3、G5组进行CDV攻毒;免疫后14 d采血检测MEV血凝抑制(HI)抗体,同时对G2、G4、G6组进行MEV攻毒。结果:两种疫苗混合后在室温静置2 h, CDV含量无明显下降。免疫后21 d, G1和G3组CDV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64.6~1∶128.8,CDV攻毒后混合疫苗和CDV活疫苗免疫组的保护率均为100%。免疫后14 d, G2和G4组的MEV HI抗体效价达到1∶128~1∶1 024,MEV攻毒后混合疫苗和MEV亚单位疫苗免疫组的保护率均为100%。研究表明,MEV亚单位疫苗稀释CDV活疫苗,混合免疫后各疫苗的免疫效力均不受影响。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146-146.
    <正>《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3年版引证报告共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 996种中文期刊和155种英文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21种,包括19本中文期刊和2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10。21种期刊主要指标详见附表。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139-146.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感染后会导致猪淋巴系统功能衰竭和免疫抑制,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正常生产。近年来,PCV2疫苗的研发一直备受关注,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已上市了多种疫苗,包括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嵌合疫苗和合成肽疫苗等。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疫苗的免疫机制和接种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然而,目前PCV2疫苗的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临床流行的主要毒株从PCV2b逐渐转变为PCV2d,疫苗安全性、长期免疫效果等,现有疫苗的免疫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对PCV2及其现有疫苗的生产现状、新型疫苗的研发进展、佐剂在疫苗中的应用、疫苗对不同基因型的保护能力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有效防控PCVAD提供科学参考。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117-124.
    旨在对比金樱子多糖、冬葵果多糖、车前子多糖的体内外抗炎活性。体外试验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分别加入金樱子多糖、车前子多糖、冬葵果多糖,以MTT法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LPS诱导的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RT-PCR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量;体内试验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同时多糖组和阳性药组的小鼠分别灌服多糖(200 mg/kg)和5-氨基水杨酸(200 mg/kg),空白组和DSS组灌服生理盐水,采用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浓度,以结肠长度、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体外试验结果发现:在同一浓度下,与模型组(LPS)相比,对炎性介质(NO、TNF-α、IL-6、IL-1β)含量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量抑制作用以金樱子多糖组最高,车前子多糖组次之,而冬葵果多糖组抑制作用不明显;体内试验结果发现:与DSS组相比,金樱子多糖组的疾病活动指数(DAI)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6、IL-1β水平极显著降低(P<0.001),结肠组织中IL-10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1),其次是车前子多糖组的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6水平极显著降低以及IL-10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冬葵果多糖组的指标变化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与车前子多糖和冬葵果多糖相比,金樱子多糖在体内外的抗炎效果最佳,可以作为多糖类抗炎剂的候选药。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72-7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株BVDV感染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攻毒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病毒血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病毒载量,比较了分离株JS2201与1型和2型参考株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BVDV分离株JS2201与参考株均能够成功感染BALB/c小鼠,攻毒BALB/c小鼠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短暂下降;BVDV分离株JS2201株攻毒组小鼠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中BVDV载量要高于C24V、C1602株攻毒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变,JS2201株攻毒组与1型参考株C24V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相似,BVDV-2型参考株C1602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变更为严重。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亚型BVDV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且比较分析了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为BVDV疫苗的研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66-71.
    为建立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制备了阪崎克罗诺杆菌的特异性单抗和多抗,建立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检测方法。结果:获得4株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分泌抗体效价分别是1∶128 000、1∶32 000、1∶256 000和1∶256 000,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兔多克隆抗体效价是1∶128 000。建立的阪崎克罗诺杆菌DAS-ELISA检测方法,分别以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兔多抗和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兔多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4 000,单克隆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1 000,灵敏性可达1×10~6 CFU/mL;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常见的6种食源性病原菌都没有交叉反应,且能够同时检测6种克罗诺杆菌属细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综上,利用抗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单抗和兔多抗成功建立了DAS-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为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61-65.
    旨在建立鸭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分析DC基本生物学功能。在无菌条件下分离鸭骨髓单核细胞,优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工作浓度,在体外进行诱导培养,然后通过形态学观察、吞噬活性检测、表面标志物流式鉴定、分泌细胞因子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对制备的DC进行形态和生物功能评价。结果:添加20 ng/mL的IL-4和40 ng/mL的GM-CSF可以诱导出高吞噬活性的DC,诱导培养后3 d可见菱形、有纤突的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成熟的DC,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结构,细胞表面CD11c、CD80和MHCⅡ分子表达量分别为80.08%、81.27%和91.47%;DC培养体系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分泌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并在成熟后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成熟后的DC以1∶5比例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能够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本试验成功建立鸭骨髓源DC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制备细胞具备了树突状细胞的基本生物学功能。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41-48.
    旨在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DZ)对断奶期小鼠乳腺退化的影响。选取48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腹腔注射无菌PBS;大豆黄酮组(DZ组),每天每kg体重腹腔注射DZ 100 mg,连续处理1周。孕鼠正常分娩后,在哺乳期第10天强制断奶。各组分别在断奶第1、3、7天选取8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取所有乳腺组织,称重计算乳腺指数;ELISA法测定血液中雌二醇(E2)、催乳素(PR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的浓度;常规法制作乳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乳腺组织内促凋亡因子Bax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DZ组增加了断奶1 d母鼠的乳腺指数,但降低断奶3 d、7 d的乳腺指数;与CON组相比,断奶1 d时,DZ组极显著提高母鼠血清中PRL和IGF-Ⅰ浓度(P<0.01),断奶3 d时DZ组极显著提高了PRL和E2浓度(P<0.01),显著提高断奶7 d母鼠血清中E2浓度(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Z组显著降低断奶母鼠乳腺组织中脂肪细胞面积比(P<0.05),提高腺泡的面积比(P>0.05);与CON组相比,DZ组极显著上调断奶期乳腺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极显著下调断奶1 d Bax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断奶3 d时极显著下调Bax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断奶7 d时极显著上调乳腺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在断奶1 d和3 d, Bcl-2/Bax比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表明,DZ处理可升高断奶母鼠血清中IGF-Ⅰ、PRL及E2浓度,上调乳腺中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脂肪细胞所占面积比,提示DZ可能通过抑制母鼠乳腺细胞凋亡,延缓乳腺早期退化。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4): 29-33.
    为了探究芩术仙灵散对夏季公兔抗氧化能力、生殖激素水平和生殖能力的影响,将18只健康、性成熟新西兰公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常温对照组(全价饲料),高温高湿组(全价饲料)和给药组(全价饲料+芩术仙灵散2.5 g/d)。常温对照组饲养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的动物房中,其他组饲养在夏季自然温度与光照的动物房中。记录试验兔日采食量和爬跨率,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抗氧化能力,显微镜观察精子形态,放射免疫法检测生殖激素水平。结果:与常温对照组相比,高温高湿组公兔日采食量、爬跨率、抗氧化能力、精液品质和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射精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高温高湿组比较,给药组公兔日采食量、爬跨率、抗氧化能力、激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射精反应时间缩短了3.67 s(P<0.05);精液品质改善明显,精子畸形率降低了1.72%(P<0.05),精子活率升高了8%(P<0.05)。本研究表明,公兔在夏季产生了热应激,日粮中添加芩术仙灵散可提高夏季公兔抗氧化能力、生殖激素水平和生殖能力。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5): 50-50.
    <正>《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 996种中文期刊和155种英文期刊,共2 151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5): 107-112.
    为了构建猫杯状病毒(FCV)弱毒疫苗候选株,从杭州流行的FCV毒株FCV-HZ-DF-19中提取基因组RNA,利用RT-PCR技术分3段扩增获得FCV全基因组,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全长基因组克隆至已插入榔头状核酶(HamRz)和丁型肝炎核酶(HdvRz)的PCI载体,获得中间质粒pPCI-FCV;以pPCI-FCV为模板扩增获得含HamRz、HdvRz和FCV全基因组的产物FCV-H,并将其连接到BAC载体中获得含有FCV全基因组的克隆pBAC-FCV。将pBAC-FCV转染猫肾细胞F81连续传代后收获病毒。针对FCV毒力相关的LC基因进行缺失,获得感染性克隆pBAC-FCV-ΔLC,通过转染表达FCV-VP1蛋白的猫肾细胞系进行病毒拯救。结果显示,拯救毒株rBAC-FCV和LC基因缺失毒株rBAC-FCV-ΔLC均可产生细胞病变;测序结果表明,拯救毒株的基因序列与亲本毒株FCV-HZ-DF-19一致,且生长曲线与亲本毒相似,而基因缺失毒株的生长则慢于亲本毒株,产生的噬斑大小也明显小于亲本毒株,表明缺失LC基因后病毒毒力下降。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FCV的反向遗传系统及基因缺失弱毒株,为后续弱毒疫苗研发和FCV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5): 73-81.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的流行情况,监测其优势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变化,对疑似IBDV感染的临床病料进行检测,通过有限稀释法对IBDV毒株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从阳性病料中成功分离得到2株纯净的IBDV毒株;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N-2022-1株属于经典株,其VP2蛋白高变区具备经典毒株分子标志;AH-2022-1株属于HLJ0504样超强毒株,存在节段重配现象,其VP2蛋白高变区除具备超强毒株分子标志外,还具备经典株、早期变异株分子标志。此外,AH-2022-1株在VP2蛋白第一亲水区还发现了3处从未报道过的氨基酸突变,这导致第一亲水区的亲水性下降,可能引起该毒株发生毒力变化。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2株IBDV均可引起严重的法氏囊萎缩,发病率100%,但仅AH-2022-1株可引起20%死亡率,与HLJ0504样株报道的60%~80%死亡率并不一致。提示:IBDV处于不断进化中,IBDV经典毒株仍在我国持续流行,研究结果为我国IBDV感染的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5): 35-43.
    旨在探索硒代蛋氨酸羟基类似物(SeOH)缓解鸡肝癌细胞(LMH)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建立H_2O_2氧化应激模型,通过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_2)通路和内质网应激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评价不同浓度SeOH(16、32和64μg/mL)的抗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作用。结果显示:120μmol/L的H_2O_2刺激细胞24 h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01),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升高。不同剂量的SeOH(16、32和64μg/mL)均可显著提高H_2O_2处理后的LMH细胞活力(P<0.01);32和64μg/mL的SeOH均可极显著提高LMH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01)以及ROS的荧光强度。进一步研究显示32和64μg/mL的SeOH极显著上调Nrf_2蛋白(P<0.01)并显著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极显著下调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01),极显著增加Nrf_2的入核率(P<0.001);64μg/mL的SeOH可显著降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0.05)、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PERK)(P<0.01)和转录激活因子4(ATF4)(P<0.001)的表达水平。提示:SeOH能通过激活Nrf_2通路并且抑制内质网应激缓解H_2O_2诱导的LMH细胞氧化应激,为畜禽养殖中SeOH作为抗氧化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5): 15-22.
    旨在比较神丹6号绿壳蛋鸡和海兰褐蛋鸡产蛋期腹脂和血脂代谢情况,为神丹6号绿壳蛋鸡的产蛋期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神丹6号绿壳蛋鸡和海兰褐蛋鸡19周龄商品代鸡,饲养至60周龄,19~28周龄每周采血一次,29~40周龄每2周采血一次,41~60周龄每4周采血一次,测量血清中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差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周龄增长,神丹6号绿壳蛋鸡腹脂率和肝脏指数变化不显著;血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之后变化不显著或波动变化;低密度脂蛋白(LDL)先降低后升高,之后变化不显著;总胆固醇(TC)含量整体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y(VLDLy)和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前期变化不显著,之后波动变化。随着周龄增长,海兰褐蛋鸡血清HDL、LDL、VLDLy和VTG含量变化与神丹6号绿壳蛋鸡趋势略有差异,其他指标趋势基本一致。与海兰褐蛋鸡相比,神丹6号绿壳蛋鸡血清FFA和VTG含量前期较低,后期均与其含量接近,TG、TC、HDL、LDL和VLDLy含量则整体相近。产蛋前期(19周龄)、高峰期(28周龄)与后期(52周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脂代谢指标中TG和FFA在神丹6号绿壳蛋鸡产蛋高峰期显著高于前期和后期(P<0.05),HDL和VTG均是后期显著低于前期(P<0.05)。综合分析表明,神丹6号绿壳蛋鸡产蛋期血脂代谢稳定,与海兰褐蛋鸡相比前期慢,后期相当。
  • Anim Husb Veter Med. 2024, 56(06): 110-117.
    为了快速检测犬类动物呼吸道和消化道细菌的分布状况并研究其特性,选取南京警犬研究所部分患病警犬为试验对象,收集呼吸道、肠道分泌液,使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扩增鉴定,分离细菌后进行药敏试验、细菌侵染细胞试验并检测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犬呼吸道内以β-内酰胺酶抗性基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为主要细菌,消化道内以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抗性基因菌、支原体为主流细菌;药敏试验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经过无乳链球菌的侵染后的细胞凋亡率为4.08%,而经过肺炎克雷伯氏菌侵染后的细胞凋亡率为13.47%,侵染细胞后0~4 h炎症因子ASC显著上升。综上,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警犬呼吸道和肠道细菌,筛选出患犬呼吸道和肠道的主流菌,这些细菌对头孢类等抗生素敏感,可为兽医针对性地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