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苏维雪, 姜 利, 席修明, 王 楠, 刘宇雁, 王婷婷, 司 权, 朱 波, 姜 琦, 王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81-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2
    目的  探讨收缩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完成的“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纳入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时间≥24 h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诊断脓毒症后首个24 h收缩压情况并计算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BPcv),按SBPcv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1、Q2、Q3、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收缩压变异与住院死亡的关系。结果  1 3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929 (68.5%)例,女性427(31.5%)例,年龄67.0 (52.0, 78.0)岁,483 (35.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脓毒症患者SBPcv与住院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SBPcv每增加10%,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43% (OR=1.43, 95%CI:1.11~1.98)。且与Q1组患者相比,Q4组患者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69%(OR=1.69, 95%CI: 1.31~2.25),28 d死亡发生风险增加23%(OR=1.23, 95%CI:1.07~1.84)。结论  较大的SBPcv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28 d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王丽辉, 张伟俊, 杨思敏, 朱 琤, 林 彬, 皋 源, 向淑麟, 余跃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87-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气道定植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病死率、抗菌药物疗程、免疫状态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6所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白念珠菌定植分为定植组及非定植组。比较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抗菌药物敏感性及疗程、诊断VAP后第 1、3、5、7天免疫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5年研究期间共纳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导致VAP患者232例,其中白念珠菌定植组105例,非定植组127例。非定植组患者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定植组(P<0.05),但两组患者对于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CHINET)2022年水平(P<0.05)。研究发现非定植组患者白介素-17A、(1,3)-β-D葡聚糖在各时间节点均低于定植组,且其他炎性指标更容易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同时非定植组患者的T 及Th 淋巴细胞绝对值可以在第7天更快地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7% vs 22.8%,P=0.61),但非定植组抗菌药物的疗程明显短于定植组[(11.3±3.1)d vs (14.2±4.7)d,P<0.01)],且存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缩短的趋势。结论  气道白念珠菌定植不影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但会延长炎症反应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导致免疫功能延迟恢复。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宋德婧, 高 然,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94-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4
    目的  探索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模式下,通过压力监测设备获得肌肉压力指数(reference measurem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index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PMIref)和通过呼吸机屏幕获得PMI(simple measurement of PMI from the ventilator, PMIvent)的一致性,PMIvent与吸气努力的相关性,以及PMI评价低吸气努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22例使用PSV模式的成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压力支持(support pressure, PS)水平从20 cmH2O到2 cmH2O(1 cmH2O=0.098 kPa)进行滴定,每个PS水平进行吸气末保持和呼气末保持,记录流量、气道压和食道压信号,计算PMIref、PMIvent和食道-压力时间乘积(esophageal pressure-time product, PTPes)。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PMIvent与PMIref的一致性,采用决定系数(R2)评估PMI与吸气努力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方法评估PMI检测低努力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PMIvent和PMIref之间的残差(95%一致性区间)为0.18(-0.44~0.80)。PMIref和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1,患者内R2=0.80),PMIvent与 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2,患者内R2=0.81)。对于临界值PTPes<50 cmH2O·s·min-1时,PMIven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3(0.89,0.96),最佳临界值为-0.77 cmH2O。结论  通过呼吸机获得的PMIvent可以有效替代实验条件下测量的PMIref。PMIvent和PMIref都与吸气努力显著相关,具有预测低吸气努力的潜在价值。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李俊聪, 赵 松, 于 凯, 韩玉珍, 郭方兴, 李文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01-2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5
    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刺激对脓毒症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伤组、脓毒症组、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组及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α7nAChR)拮抗剂组。假伤组大鼠仅行开腹暴露盲肠后还纳腹腔;脓毒症组大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CLP)构建脓毒症模型;VNS组大鼠于CLP术后即刻予左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20 min;α7nAChR拮抗剂组大鼠CLP术前30 min 腹腔注射甲基牛扁亭(methyllycaconitine,MLA)(2 mg/kg),余操作步骤同VNS组。术后24 h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收集测定24 h尿量,检测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水平;取大鼠肾组织,行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TdT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志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染色,评估肾病理学改变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① 脓毒症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TNF-α、IL-6较假伤组和VNS组明显升高(P<0.01);② 脓毒症组大鼠24 h尿量较假伤组和VNS组明显减少(P<0.01);③ 脓毒症组大鼠尿NGAL、KIM-1较假伤组和VNS组明显升高(P<0.01);④ 脓毒症组大鼠肾病理学损伤评分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较假伤组和VNS组明显升高(P<0.01);⑤ 与α7nAChR拮抗剂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TNF-α、IL-6和尿NGAL、KIM-1以及24 h尿量、肾病理损伤评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迷走神经电刺激通过激活依赖α7nAChR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肾损伤。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刘 帅, 王淑雅, 徐珊珊, 田 莹, 陈晓霖, 张琳琳, 石广志,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07-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6
    目的  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ONSD)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收治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aSAH术后且行ICP监测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患者,通过CT测量ONSD并记录ICP数值,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评价3名研究者测量ONSD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ONSD与ICP的相关性。 结果  纳入184名aSAH术后患者共282例次ONSD数值以及对应的ICP,ICP的中位数是12(9,18)mmHg(1 mmHg=0.133 kPa);ONSD的中位数是5.59(5.26,5.99)mm。3名不同研究者测量双侧ONSD的ICC分别为0.895(0.872~0.915,P<0.001)、0.869(0.841~0.894,P<0.001)。ONSD和ICP呈正相关(r=0.273,95% CI:0.158~0.381,P<0.001)。ONSD预测ICP > 22 mmHg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670~0.836,P<0.001),cutoff值为5.61 mm,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55.3%。 结论  应用CT测量ONSD具有可重复性,其与有创ICP数值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