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刘祥欢, 王旻, 刘华, 高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2) : 363-373.

200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 刘祥欢, 王旻, 刘华, 高敏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目的 分析成都市新都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疾病谱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66 3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16.94/(10万);累计报告死亡266例,年均报告死亡率2.07/(10万),病死率0.40%。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丙类传染病有6~8月、10~12月两个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41∶1,报告发病年龄以0~4岁居多,报告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按照主要传播方式,年均报告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传染病、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病,传播模式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逐步过渡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2020—2022年,除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流感病例外,其余各类传播途径传染病报告发病均有所下降。报告发病病种主要集中在肺结核、乙肝、梅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每年报告发病顺位略有变动。结论 200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呈稳中有降,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整体呈波动上升特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有利于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乙肝等高发传染病及报告病死率较高病种艾滋病防控,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季节、重点地区开展针对性健康干预,同时加强新发、少见传染病监测。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 流行特征 / 疾病谱 / 传染病监测 / 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

R181.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刘祥欢, 王旻, 刘华, 高敏. 200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363-373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