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纪文怡, 宋丽妮, 曹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1) : 106-114.

缬沙坦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 纪文怡, 宋丽妮, 曹曦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 ARB)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选用雄性6周龄C57BL/6N小鼠,分别以普通饲料(normal diet, ND)、高脂饲料(high-fat diet, HFD)喂养6周,诱导糖尿病肥胖小鼠,测定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2)将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肥胖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Con)、药物处理组(ARB),分别以每日3 mg/kg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和缬沙坦灌胃处理6周后进行小鼠体质量、体温测定、葡萄糖耐量实验、呼吸代谢检测、脂肪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HE)及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检测;(3)以雄性6周龄Leptin receptor基因敲除的糖尿病肥胖小鼠模型(db/db小鼠)为实验对象,同样分别以每日3 mg/kg的生理盐水和缬沙坦灌胃处理5周后进行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体温测定。结果 高脂饮食成功诱导了糖尿病肥胖小鼠(HFD小鼠)模型,缬沙坦灌胃处理能显著降低HFD小鼠体质量增长率及db/db小鼠体质量。在HFD小鼠中,缬沙坦增加4℃冷处理环境中HFD小鼠体温,提高HFD小鼠能量消耗,但对HFD小鼠糖代谢无明显改善作用。在db/db小鼠中,与对照组相比,缬沙坦处理后db/db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降低,4℃冷处理2 h和3 h体温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HFD小鼠中,缬沙坦处理使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SUB)以及性腺旁脂肪组织(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EP)细胞体积明显减小,并且在mRNA水平,缬沙坦促进了BAT中UCP1的表达,Prdm16、PGC1α、AP2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缬沙坦可改善肥胖小鼠能量代谢,其机制可能与ARB对BAT产热功能的促进作用有关。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糖脂代谢 / 棕色脂肪组织 / 产热功能

中图分类号

R965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纪文怡, 宋丽妮, 曹曦. 缬沙坦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1): 106-114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70897,8207085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42181,7244311)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