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手术流程及早期临床实践

邓旺, 杨德金, 赵永强, 卢佳豪, 史洪伟, 唐浩, 王兆伦, 张云峰, 邵宏翊, 周一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5) : 773-782.

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手术流程及早期临床实践

  • 邓旺, 杨德金, 赵永强, 卢佳豪, 史洪伟, 唐浩, 王兆伦, 张云峰, 邵宏翊, 周一新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目的 报道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手术流程及影像学结果,并以UKA术中关节间隙变化为主要指标,探究解析型UKA对手术规划和假体设计的指导作用。方法 研究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间开展的机器人辅助解析型内侧UKA手术患者,报道解析型UKA手术基本流程及达到动态间隙平衡的患者比例,分类解析动态间隙平衡曲线形态模式,并对比纳入患者术前及术后髋膝踝(hip-knee-ankle, HKA)角,股骨后髁偏心比(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ratio, PCOR)及胫骨后倾(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例解析型内侧UKA手术患者,9例(50.0%)达到动态间隙平衡。动态间隙曲线主要呈现为U型(44.4%)、倒U型(33.3%)和水平型(11.1%)。其中13例患者获得间隙平衡求解曲线,在股骨髁未截骨状态下,间隙平衡求解曲线显示屈膝10°~50°范围内关节撑开间隙均明显大于屈膝70°~120°。试模植入后,4例(30.8%)间隙平衡求解曲线达到直线型,7例(53.8%)表现为屈膝70°及以上,关节间隙随着屈膝角度增大而增大。本组患者术后HKA角度(178.67°±3.09°)较术前(173.00°±2.88°)明显改善(P<0.001)。术后与术前PCOR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1±0.05 vs 0.52±0.03,P=0.518),但术后PTS值(7.75°±3.28°)显著小于术前PTS(10.66°±3.03°)(P=0.001)。结论 解析型内侧UKA通过对术中多重参数的实时量化解析,可指导手术方案决策,术后影像学力线满意,部分患者可实现整个屈伸过程中动态间隙平衡。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 解析型手术 / 机器人辅助手术 / 间隙平衡

中图分类号

R687.4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邓旺, 杨德金, 赵永强, 卢佳豪, 史洪伟, 唐浩, 王兆伦, 张云峰, 邵宏翊, 周一新. 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手术流程及早期临床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73-782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2411000)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