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32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3-12-20
  

  • 全选
    |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是集形态学、功能性诊查和介入微创手术治疗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医学影像学科,成立于1953年,被誉为中国介入的发源地之一,首任主任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刘子江教授。1956年贵州省医学会放射学会成立,籍此影像科不断发展壮大。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资质的医疗单位;
  • 王思航, 吴美娜, 吴桑茹, 林芳, 季晓林, 严金柱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21-329+33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多导睡眠图(PSG)探讨抗癫痫发作药物(ASM)及偏侧化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对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期相关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睡眠医学中心门诊或病房治疗的癫痫患者75例,其中32例服用ASM、43例未服用ASM,对两组患者进行PSG(含视频及16个导联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及睡眠期相关事件。并对两组患者单、双侧IED的睡眠结构及睡眠期相关事件的不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服药癫痫组的血氧饱和度高于未服药癫痫组[95(94,96)%vs 94(93,95)%],在未服药癫痫组中,单、双侧IED组的睡眠结构及睡眠期相关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癫痫组中,单侧IED组的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比例(N1%)[(21.48±15.61)%vs (12.06±6.55%)]、觉醒指数[12.9(7.75,18.3)次/h vs 8.8(6.5, 10.9)次/h]均高于双侧I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M对IED患者的睡眠结构影响不大,服药癫痫组的血氧饱和度高于未服药癫痫组。服用ASM的患者单侧IED对睡眠期各结构的影响更大,主要表现为N1%及觉醒指数增高。
  • 刘舒蕾, 甘思仪, 康庆云, 杨赛, 王丽娟, 廖红梅, 杨理明, 吴丽文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30-334.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DKL5缺乏症(CDD)患儿CDKL5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23年1月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出的10例CDD CDKL5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结果 10例患儿中女性8例、男性2例,起病年龄为1~15月龄,中位年龄为2月龄。CDD患儿的癫痫发作包括痉挛发作、局灶性发作、强直发作及肌阵挛发作等。10例患儿经基因检测证实为CDKL5基因变异,包括4例移码变异(c.1330delC、c.786delC、c.163_166del、c.2821delT)、4例无义突变(c.2277G>A、c.2249C>G、c.1648C>T、c.2854C>T)及2例错义突变(c.3068A>G、c.1819C>T),其中7个位点尚未被报道。结论 CDD患儿CDKL5基因突变起病早,发作形式多样,本研究对CDKL5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病例10例CD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表现进行分析,丰富了CDKL5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的临床认识。
  • 陈飞扬, 贾建波, 王艳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35-33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电图(EEG)指标变化与多导睡眠图(PSG)的睡眠参数的各项指标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D组),同期在本院作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受试者的EEG和PSG的睡眠监测数据,对比两组受试者EEG的波型特点、EEG异常情况及睡眠参数各项指标等,并分析PD患者EEG改变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PD组患者的EEG异常率为88.0%,对照组异常率为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的θ波(66.0%)、δ波(30.0%)及β波(24.0%)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PD组患者的氧减指数高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少于对照组,而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多于对照组,睡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D患者EEG的θ波、β波及δ波与觉醒次数、氧减指数及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与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呈负相关。结论 PD患者的EEG指标与PSG的睡眠参数各项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健康体检者比较,PD患者的脑电波频率较高,波幅较低,并且存在相位错乱的特点。
  • 梅珍, 林元相, 王丰, 康德智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40-347.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下丘脑错构瘤(HH)患者立体脑电图(SEEG)的波形特点,探索与发作频率、致痫区定位密切相关的电生理标记物。方法 回顾性收集3例行SEEG电极植入的HH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皮层和错构瘤记录电极在发作间期、发作前及发作期SEEG的波形特点,并根据致痫区定位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头皮脑电图(EEG)及用药情况,以评价SEEG波形对HH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 3例患者大脑皮层EEG间歇期放电模式包括阵发性快活动、棘和(或)尖慢波节律及多棘波节律3种。HH的EEG间歇期放电模式包括孤立性棘和(或)尖波、暴发性棘慢波节律、阵发性快活动及类周期样放电节律。类周期样放电是错构瘤最常见的放电模式。2例DelalandeⅠ型的HH患者除有痴笑发作外,还记录到其他发作类型;皮层和错构瘤EEG在发作前期均记录到持续性痫样放电(CED),CED显著区与发作起源脑区一致,其分布指数与发作频率相关。结论 发作前期EEG记录到的CED可能是预测HH患者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术前致痫灶定位评估时,结合该指标可能较单独应用发作起始区定位更为准确。
  • 何婧, 张甲岩, 欧阳福, 林雨婵, 贺楼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48-353.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检查对隐源性卒中(CS)患者合并右向左分流(RLS)的检出率,评估CS患者RLS分流量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患者,并将其分为RLS阳性CS组、RLS阴性CS组,另选取RLS阳性非CS患者为RLS阳性非CS组,同期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行c-TCD检查,对c-TCD检查阳性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各组患者的组内及组间差异。结果 169例CS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RLS阳性82例(RLS阳性CS组),RLS阴性87例(RLS阴性CS组),RLS阳性非CS患者14例(RLS阳性非CS组),正常对照组46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史及饮酒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S阳性CS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RLS阴性患者,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重(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大量RLS阳性CS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少量RLS及RLS阴性的CS患者严重(P<0.05)。结论 CS患者RLS分流量大小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裴培, 靳利敏, 王静杰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54-358+36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人—环境—作业”(PEO)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应用于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及其家属共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49例)进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PEO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家属的癫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两组患者的病耻感及心理状态等。结果 干预10周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癫痫相关知识了解率(97.96%)较对照组(85.7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耻感(个人羞耻、行为羞耻、身体羞耻及家庭羞耻)各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癫痫患者进行基于PEO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癫痫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缓解患者的病耻感,改善其心理状态。
  • 徐小莲, 祝新莉, 王锡臻, 管玥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59-36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中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59例窒息性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满足胎龄≥37周并在出生后3 d完善床旁V-EEG监测;选取同期在新生儿科住院的6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如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症及ABO溶血性黄疸等)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将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运用Spearman分析分别比较其与临床分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V-EEG与MRI在窒息性脑损伤患儿诊断价值的一致性;观察V-EEG和MRI分别或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MRI和V-EEG结果分度与临床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分别为0.446和0.486)。V-EEG异常程度与MRI的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7(0.6~0.8),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EG联合MRI检查的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89.2%,约登指数为0.825,误诊率为10.7%,漏诊率为6.7%,二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约登指数均高于单项检查,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低于MRI和V-EEG单项检查。结论 V-EEG与MRI联合检查对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为临床筛查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并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 段逵, 叶兰,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66-37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由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引起,在儿童和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当前,抗癫痫药物治疗是癫痫患者首选的治疗策略,约70%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病情缓解,但仍有约30%的患者存在耐药问题。血脑屏障与癫痫耐药密切相关,为解决该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纳米材料成为研究热点,其可以载荷药物透过血脑屏障,从而提高抗癫痫药物的疗效,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与应用于癫痫研究相关的纳米聚合物粒子、纳米脂质粒子、金属纳米粒子、纳米乳液及外泌体等,旨在为抗癫痫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 李彩, 邓仁丽, 彭燕, 肖烨, 黄浩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71-374.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的抗癫痫药物克服了传统药物效果差、副作用大的缺点被大量投入临床广泛使用,但成年癫痫患者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癫痫患者院外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可能是复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成年癫痫患者院外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癫痫自我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等,以期为医护人员制定癫痫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 崔玉真, 张艳, 张双, 韩聪聪, 简超君, 严霞, 陈富勇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75-37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ada试验是目前评估语言优势半球和预测术后记忆功能改变的“金标准”。而应用依托咪酯作为麻醉剂的依托咪酯语言及记忆评估的Wada实验(eSAM-Wada),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本文报告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eSAM-Wada评估后,为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患者术后癫痫控制良好。结合本中心应用经验,不断改良原有的技术,以期使该项技术流程化,让其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提供有力的支持。
  • 雷文婷, 彭龙英, 赵静, 杨冰竹, 田茂强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6): 379-38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1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以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患儿的临床特点。该男性患儿年龄2个月零14 d,出生后3 d起病,临床以癫痫发作、嗜睡、反应差及肌无力起病,头颅影像学提示大脑白质多发异常信号,脑电图示多部位起始的局灶性发作伴游走,加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发作加重。血尿代谢提示甘氨酸增高,患儿及其父母的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GLD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528_2530del(p.Arg843del)/c.1969A>G(p.Ser657Gly)。突变基因分别来自父母。该患儿最终确诊为NKH,停用丙戊酸钠改为奥卡西平治疗后发作无减少,但吃奶有所改善。通过对该病例的报告,扩大EIMFS的病因及NKH的表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对新生儿起病的肌无力、呼吸衰竭及癫痫发作的患儿需考虑NKH可能,此类患儿应避免使用丙戊酸钠。另外对于KCNT1、SLC12A5等基因阴性的早发EIMFS,有显著脑病者也需警惕NKH可能,血尿代谢筛查及全外显子检测能提供早期诊断,指导合理治疗及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