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32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3-04-20
  

  • 全选
    |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是集形态学、功能性诊查和介入微创手术治疗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医学影像学科,成立于1953年,被誉为中国介入的发源地之一,首任主任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刘子江教授。1956年贵州省医学会放射学会成立,籍此影像科不断发展壮大。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资质的医疗单位;是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国家药监局临床药物实验基地(GCP)(诊断,治疗);
  • 遇涛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65-6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磁图(MEG)可以从颅骨外检测大脑中神经元异常放电产生的微弱磁场,尤其对来自脑沟、岛盖、眶额部及半球间等区域产生的切向电流特别敏感,可以为脑电图(EEG)提供补充信息。近年来,MEG在癫痫手术评估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显示,MEG检查可为致痫灶定位或颅内电极植入计划提供额外的补充信息,甚至改变原有手术计划,从而提高癫痫手术的成功率。本文从MEG定位的原理、结果判定及在不同脑区的定位特点等方面,对MEG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推动其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合理应用。
  • 徐静怡, 张心雨, 李连俊, 刘阳, 余建东, 冯占辉, 葛荣靖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70-7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瑞替加滨(RTG)对急性惊厥的改善作用,并探究其对惊厥性海马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4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惊厥组(n=10)、RTG组(n=10)及苯巴比妥钠组(n=10)。在小鼠急性惊厥发作过程中分别给予以上对症处理,通过分析小鼠惊厥发作等级观察RTG的抗惊厥效果;通过HE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将惊厥组小鼠麻醉取脑行全细胞电流钳记录海马齿状回区颗粒细胞的放电情况,灌流RTG观察其对颗粒细胞放电的影响。结果 RTG可降低小鼠惊厥发作的等级和频次,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RTG可显著改善小鼠海马CA1区惊厥后的神经元损伤(P<0.05)。RTG可降低惊厥小鼠海马齿状回区颗粒细胞的兴奋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G可抑制小鼠惊厥,减轻小鼠海马惊厥性神经元损伤,并可减少小鼠惊厥后过度兴奋颗粒细胞的放电。
  • 汪兰兰, 张栋, 齐印宝, 姚阳, 费小瑞, 刘向, 钱若兵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76-8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肿瘤相关癫痫(BTRE)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癫痫中心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BTR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Engel分级进行术后癫痫发作疗效评价。结果 42例BTRE患者中,致痫灶位于额叶21例(50%),位于颞叶8例(19%),位于岛叶4例(9%),位于顶叶3例(7%),位于枕叶2例(5%),位于颞顶枕区3例(7%),位于额顶叶1例(3%)。术后病理结果包括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8例,节细胞胶质瘤4例,星形细胞瘤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1例,室管膜瘤2例,间变性胶质瘤3例,脑膜瘤4例。术后随访时间为6~58个月,平均28.0(18.7, 46.5)个月,随访结果显示Engel分级Ⅰ级37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3例,88%的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预后良好。结论 BTRE的肿瘤多为低级别,早期发现,通过详细的术前发作症状学、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及术中皮质脑电图监测有助于完整切除致痫灶,提高手术疗效,临床预后良好。
  • 代露, 黄军, 石先俊, 孙晓琴, 沈开凤, 朱敏, 刘仕勇, 廖祥, 杨辉, 张春青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81-8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用环岛叶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半球病变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癫痫中心行环岛叶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0.9~29岁。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脑电图及病理结果等,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以了解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经过详尽的术前评估,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环岛叶大脑半球离断术均顺利完成。1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8.8个月,其中13例(87%)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缓解。术后病理示弥漫性脑软化改变9例、皮质发育不良合并脑回畸形2例、局灶皮层发育不良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上皮样瘤变1例、未送病理1例。本组患者术后均无言语功能障碍,神经心理发育情况较术前无减退,未见脑积水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等远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障碍较手术前加重,随访期间好转。结论 大脑半球离断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半球或多脑叶病变相关的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方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姚远, 胡文瀚, 张弨, 王秀, 桑林, 郑重, 邵晓秋, 张凯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87-93.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MAP)在核磁共振结果阴性的Ⅱ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中的致痫区定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丰台癫痫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54例病理诊断为FCDⅡ型的核磁共振阴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MRI图像进行MAP软件处理,比较MAP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本组54例患者中,MAP阳性与阴性患者在病程、手术年龄、病理情况及致痫灶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在预后方面,MAP阳性患者的EngelⅠ级率达到81%,显著高于MAP阴性患者(P=0.032)。在行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的46例患者中,MAP与SEEG结果一致的患者预后较好(P=0.049)。结论 MAP技术能够用于辅助定位MRI阴性的Ⅱ型FCD患者的致痫区,指导SEEG电极植入,提高患者的手术预后。
  • 李冬智, 郑重, 张建国, 张凯, 胡文瀚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94-98+12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以中央前回中断为特征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探索该病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天坛-丰台癫痫中心行手术治疗,病理或影像结果提示为FCD,影像学表现为中央前回中断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收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及病史、查体、头皮脑电图、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立体脑电图、术中情况、病理及术后随访等病例资料。结果 共纳入5例FCD患者,所有患者头颅MRI均示中央前回被畸形脑沟横断,其中1例患者伴有灰白质交界模糊,2例伴有穿透征的异常表现。5例患者PET-CT均提示畸形脑沟代谢减低。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以畸形脑沟为中心的局灶性灰质切除,1例接受热凝治疗。病理检查发现4例标本均为Ⅱ型FCD,其中ⅡA与ⅡB各2例。行切除术的4例患者术后随访1~4年均无癫痫发作。结论 中央前回中断的影像学特点可能是中央区Ⅱ型FCD患者的特征性表现,局限性切除该脑沟的灰质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陈立新, 陈新焰, 刘琦, 郭金竹, 郭毅, 卢强, 周祥琴, 有慧, 窦万臣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99-10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快速停用抗痫性发作药物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RSLCC)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例癫痫患者在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过程中快速停用抗痫性发作药物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在停药后数天内因术前评估需要作常规头部MRI检查,结果显示为胼胝体压部局限性、可逆性病灶,T1WI上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圆形或类圆形的孤立性稍低信号,T2WI及FLAIR为高信号,DWI信号较高,对应部位ADC信号减弱,灶周未见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由于2例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主诉,故未予特殊治疗。病例1在2周后复查头颅MRI发现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病例2在4周后复查头颅MRI发现病灶消失。通过文献复习,共搜集到13篇英文文献,总计16例RSLCC患者,均为癫痫患者快速停药后发病,其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31岁,无症状者接近50%,胼胝体压部病变的持续时间平均为66 d。结论 癫痫撤药致RSLCC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若患者无不适主诉可不予特殊处理。头颅MRI提示病灶可逆,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 何柏坚, 邝苏慧, 翟锋, 梁树立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106-11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节性硬化症(TSC)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癫痫、精神异常及智力低下等。TSC患者常合并频繁的癫痫发作,出现认知功能显著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多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需要外科干预。本文就TSC相关癫痫的外科治疗进行综述,总结TSC的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方案与流程、手术治疗方式与疗效、术后评估及药物治疗等的相关进展,以期为结节性硬化相关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 田小霖, 王静, 王雄飞, 周健, 王梦阳, 关宇光, 李天富, 栾国明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113-116+12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大约30%~40%的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需进一步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癫痫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致痫组织来控制癫痫发作,同时通过保留重要的大脑区域来避免神经心理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7T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图像后处理与匹配融合技术等都显著提高了对微小病灶和可疑异常脑区的检出率,在癫痫患者的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癫痫术前评估中相关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及其优缺点,以期在临床中为癫痫手术提供更可靠的支持依据。
  • 毕翻, 姜俊杰, 潘恒恒, 李卫,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117-12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病因多样,其中,炎性介质在癫痫的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研究发现,癫痫灶周围炎细胞浸润并伴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等炎症介质大量释放。炎症介质可能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创造癫痫微环境,进而诱导癫痫发作。本文就癫痫相关炎症介质的生物学特征及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具有癫痫风险的患者,为癫痫的临床防治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李仁可, 田茂强, 陈静, 束晓梅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121-12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个RRM2B变异相关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点。该先证者女性,4月龄,婴儿期起病,自幼发育落后,因精神差1 d入院。辅助检查提示高乳酸、高氨血症,尿代谢筛查发现尿乳酸明显升高及多种有机酸升高,经积极治疗1周后在自动离院途中死亡。患儿有一哥哥在3月龄时仍不能竖头、无力,4月龄时不明原因死亡。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RRM2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31delC(p.Trp78Glyfs*16)、c.806C>G(p.Ala269Gly),突变基因分别来自其父母,该变异未被相关文献报道。该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耗竭综合征8A型或8B型,患儿最终被诊断为线粒体耗竭综合征8A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是一种灾难性遗传性疾病,当患者出现多系统受累伴严重代谢紊乱或家系中有早夭患儿时需考虑该病可能。
  • 祝新莉, 刘静, 徐小莲, 李健, 张开慧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2): 126-12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伴痫性发作1例,患者为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反复痫性发作。入院后积极控制痫性发作,患者病情仍呈进行性加重,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存在DAVF,行颅内DAVF介入栓塞术,术后未再出现痫性发作,意识转清,1个月后随访无不适反应。通过该病例提示海绵窦区DAVF的临床表现复杂,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行介入治疗,可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