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1年, 第3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 全选
    |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56年,由我省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卢亮教授创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我科室已拥有4个病区,5个医疗组,共有病床120张,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专科。现年出院病人近4000余人。门诊年平均接诊病人35000余人次。科室有医护技人员8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0人,博士5人,硕士17人,硕士生导师9人。
  • 王思航, 王小勇, 吴美娜, 陈海泓, 严金柱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57-26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的睡眠期结构及睡眠中相关的事件等多项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特点。方法分析41例老年癫痫患者(癫痫组)和33例无明确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对照组)的含16信道的脑电图视频PSG,进一步分析癫痫组和对照组的夜间睡眠期结构、睡眠的相关事件。结果癫痫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非快速眼动(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1期比例较对照组高(26.23±13.68vs 14.72±5.29,P<0.05)、NREM睡眠3期比例较对照组低(4.00±6.45vs8.09±5.91,P<0.01)、觉醒指数较对照组高(18.60±14.53vs 10.90±5.72,P<0.05)、入睡后清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较对照组长(132.91±66.23vs 122.98±63.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睡眠期周期性腿动指数(periodic limb movement index,PL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癫痫患者存在睡眠期结构的转变,其NREM睡眠1期比例增多,NREM睡眠3期比例减少,觉醒指数较高,WASO升高。
  • 郭静, 毛艳艳, 贾换, 冯丹毅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63-26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感知水平唤醒对颅脑损伤意识障碍(DO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113例颅脑损伤D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给予感知水平唤醒干预,观察组57例给予感知水平唤醒干预联合tDCS,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水平、神经功能和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JFK昏迷恢复量表(The JFK 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CRS-R)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得分、脑电图(EEG)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功能障碍评分(DF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耳潜伏期(PL)的Ⅰ波、Ⅲ波、Ⅴ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感知水平的听觉诱导唤醒干预可通过缩短颅脑损伤DOC患者的动作电位潜伏期进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助于患者觉醒。
  • 张雪莲, 李海静, 张申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69-274.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合并口面部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检索的546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NMDAR脑炎的病例报道男女患者比例接近1∶1,这一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男女比例约为1∶4稍有差异,抗NMDAR脑炎临床表现多样,在精神异常、异常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言语和意识障碍方面均有报道。影像学的阳性率43.2%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而脑电图异常率72.5%相比以往报道的90%以上略有降低。结论抗NMDAR脑炎临床进展过程多样且类似,脑电图在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和预后效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盛文达, 刘鑫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75-27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PSD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rTMS治疗分为两组,未接受治疗组设为对照组(65例),接受治疗组设为观察组(83例)。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一步评估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入组初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评估HAMA评分和HAMD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可以减轻PS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提高其认知功能。
  • 黄奕平, 俞敏, 邹海通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79-283.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高龄AIS患者262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4.5h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分为HT组和非出血转化(NHT)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血压、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结果 262例患者中发生HT 46例(HT组),未发生HT216例(NHT组),HT组合并房颤率、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后24h收缩压、发病至溶栓时间(ONT)、入院时血糖、溶栓前及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合并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A)率均高于NHT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后24h收缩压、ONT延长、溶栓前NIHSS高分值、溶栓后24hNIHSS高分值、合并中重度LA是高龄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后24h收缩压升高、ONT延长、溶栓前及溶栓后24h的NIHSS高分值、合并中重度LA是高龄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神经内科医师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以降低高龄AIS患者溶栓后HT的发生概率,提高溶栓的效果。
  • 王朝阳, 马健娟, 田新源, 唐烁, 刘卫卫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84-28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50例脑卒中患者,按是否接受体外冲击波疗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1d和治疗计划全程实施完成后的第2天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综合功能评定量表(FCA)进行综合功能评分(FCA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部分评定运动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述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FCA、FM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项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量表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较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能更显著地促进其综合功能的恢复。
  • 杨光辉, 王志凯, 石敦成,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90-293.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利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治疗自发性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息烽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自发性丘脑出血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微创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19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52例)。计算微创组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率等,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为(59.1±10.4)min,血肿清除率为(93.5±3.6)%,术后再出血率为1%;微创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为(4.2±1.2)分,对照组评分为(3.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及提高患者预后。
  • 邓秀梅, 毛诗贤, 冯占辉, 吴珊, 胡乐乐, 彭俊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294-29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与脑微出血(CMB)的关系。方法选取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患者,通过24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及颅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测脑微出血,对年龄分组后,比较脑微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和CMB、CMB发生位置的关系。结果在中年高血压患者中,34%的患者可见CMB,血压昼夜波动类型和CMB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52%的患者存在CMB,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和CMB的发生有关,并且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比杓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风险更大(OR=3.959,P=0.032),进一步对CMB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发现和杓型高血压相比,非杓型高血压和深部CMB的发生有关(OR=6.201,P=0.007)。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CMB的危险因素。
  • 廖彩时, 康庆云, 王苗, 杨理明, 吴丽文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300-30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PCDH19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的临床表型及抗癫痫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13例PCDH19基因相关癫痫患儿及其家属的临床资料、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13例患儿全为女性,起病年龄7~19月龄,9例患儿起病年龄<1岁。癫痫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具有热敏感性及丛集性发作的特点。13例患儿来自11个家系,11例先证者的基因分析中,错义突变4例,无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3例,均位于第1外显子区域。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是最主要的抗癫痫治疗药物,在对半年以上无发作的癫痫患儿的治疗中,左乙拉西坦及丙戊酸钠的维持治疗仍起到主要作用,其中2例使用左乙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有效改善了急性期的丛集性发作,4例使用氯巴占的患儿中有1例癫痫得到有效控制,其余3例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患儿多数伴有社交障碍及语言障碍。结论 PCDH19基因嵌合突变导致的癫痫具有丛集性和热敏感特点,以局灶性发作最常见,多伴不同程度语言社交障碍。抗癫痫药物的治疗首选丙戊酸、氯硝西泮、氯巴占,左乙拉西坦可作为添加治疗。
  • 田茂强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306-31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基底节(basal ganglia)由一组皮层下神经核团组成,主要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广义的基底节还包括丘脑[1]。基底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自主、随意运动,以保持某种姿势及身体平衡,调节运动起始、运动协调及调节肌张力等[1]。对称性基底节损害病因广泛,其中许多基因突变均可导致基底节代谢和结构变化产生系列症状[1-5]。临床上该类疾病病因诊断困难,且延误诊治特别是可治疗性病因的延误诊治会极大地影响患者预后,可能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早期死亡。本文通过对累及基底节的常见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类疾病谱的认识,为该疾病早期识别诊治提供依据。
  • 姚本海, 刘海军, 杨全凤, 郭红, 曾尤超, 詹剑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313-317.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HDT)是一种严重的结核感染,在所有结核病中,发病率为3%~7%,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儿童,高达25%[1]。其可通过血行播散导致全身器官受累,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其中30%的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TBM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脑膜和脊髓[2]。TBM在发展中国家是亚急性和慢性脑膜炎常见的原因[3]。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发病率为20.6/10万。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常导致高死亡率、
  • 王建, 罗忠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318-32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1.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ataxiatype3,SCA3)是一种位于14q32.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遗传性共济失调中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约为3~5/10万,多在30~50岁发病[1-2]。SCA3也是我国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最常见亚型[3-4]。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行走时步态不稳、身体平衡性差和动作协调性差等,可伴有眼外肌麻痹、吞咽困难、锥体束征及锥体外系征等,也可出现舌肌震颤、肌萎缩、肌张力障碍和突眼等。病因主要系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三核苷酸(CAG)突变致拷贝数扩增,产生多聚谷氨酰胺,从而导致蛋白代谢异常而致病[5-6]。然而,此类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法阻止疾病进展,只能常规对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进展,常常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7]。现将我院诊治的SCA3一家系共12例报告如下。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 30(05): 3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在1949年以前,我国既无专业性神经外科病房,也无专职的神经外科医师,此时的功能神经外科基本是空白。20世纪50年代中期,神经外科开始迅速发展,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吴若秋教授1981年开始施行贵州省首例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1982年开展贵州省首例痴呆病人胎脑移植术;1991年在贵州省首先开展对多种类型的顽固性癫痫病人施行立体定向及深部核团毁损术;同年率先在省内开展立体定向手术。"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实验研究"获1983年贵州省科技成果四等奖;"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的鉴别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及"池方性克汀病人脑诱发电位及耳蜗电图研究"均获1989年贵州省科技成果四等奖;"颅脑外伤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研究"获1991年贵州省科技成果四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