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及提高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及对策
颜立华, 杨青松, 董国章, 黄子祺, 杨忠刚, 李朝震, 杨志忠, 毛玉严
影响及提高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及对策
为了分析云南省施甸县肉牛产业发展和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现状,寻找影响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对全县人工授精冷冻改良站点进行了实地走访,结合现场调研和系统梳理《施甸县志》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受胎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母牛个体差异、营养状况、养殖管理、发情鉴定、人工授精技术、外部环境和疾病等。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选择优秀良种母牛,加强母牛饲养管理,优化母牛发情管理,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改善外界环境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推广先进繁殖技术,建立繁殖信息档案。同时展望未来,借助新技术、新方法和智能化系统,准确掌握母牛生理状态,进一步提高受胎率,为行业同仁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S823.3
1 |
吴承疆,朱化彬,王栋,等.牛冻、鲜精子差异蛋白的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的初步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0(11):100-104.
|
2 |
田全召,全清华.影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主要因素[J].河南畜牧兽医,2010(10):17-18.
|
3 |
江洁.牛人工授精受胎率影响因素及控制[J].遗传育种与繁殖,2015(1):91-92.
|
4 |
车光耀.提高肉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经验总结[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4):77.
|
5 |
宋先赟.鄄城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建设实践与启示[J].山东畜牧兽医,2015(12):10-11.
|
6 |
游明宏,吴绍康.浅谈提高冻精配种受胎率的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2):49-50.
|
7 |
王自强.牛人工授精技术及能繁母牛常见病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6):44.
|
8 |
魏趁,葛建军,热西提·阿不都热依木,等.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7,23(1):39-43.
|
9 |
邓德富,高春国.浅谈提高母牛冻配受胎率的主要措施[J].云南畜牧兽医,2003(2):24-25.
|
10 |
周希杰.浅谈母牛持久黄体的诊断与治疗[J].甘肃畜牧兽医,2016(4):51-52.
|
11 |
黄冰.投资肉牛养殖:你准备好了吗?[J].农村新技术,2015(4):20-2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