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4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5-01-15
  

  • 全选
    |
  • 江鹏, 文晓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复杂的成藏要素和地质结构,以及多期的构造挤压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属性提取方法,如蚂蚁体断层提取,难以精确识别潜山断层分布特征。基于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SPA-Vnet网络的古潜山储层断层识别方法。将金字塔结构的膨胀卷积组合与注意力机制结合,增大Vnet算法对目标区域的特征响应,提高了网络对于断层的识别能力。将其应用于陆丰凹陷的古潜山储层,首先对数据进行边缘保持滤波,归一化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增强断层的特征。最后将预测结果与蚂蚁体属性、传统的Vnet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发现SPA-Vnet网络训练时具有更低的损失,更高的正确率,剖面上断层连续性更好,细节更丰富,精度更高,为古潜山储层的断层识别提供一种思路。
  • 冷建贇, 赵灵, 张晶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目前乌拉力克组页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建模的相关研究不足,限制了该地区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因此亟需对乌拉力克组页岩展开系统的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通过分析样品的物性特征和岩石物理特征,发现高TOC含量的乌拉力克组页岩表现出高石英含量、较高的黏土含量、低纵波阻抗和低纵、横波速度比的特征。依据微观结构特征,建立了乌拉力克组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构建了岩石物理解释量版,提出了裂缝孔隙度反演的方法,并在乌拉力克组ZP1井地下4 220 m~4 277 m段展开应用。对测井数据进行反演,纵波速度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1.54%,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后续乌拉力克组页岩的测井解释和力学性质评价提供依据。
  • 梁国伟, 雷扬, 吴闻静, 陈明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2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川南A地区沙溪庙组河道砂岩沉积特征为三角洲平原-前缘分流相,河道发育具有典型的纵向多期次、横向叠置复杂、部分砂体厚度薄、物性变化大的特征。前期基于振幅、相干等常规、单一属性识别河道结果与钻井吻合度较低,严重影响了研究区的开发建产。为了提高河道砂岩钻井符合率,首先需要解决河道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本轮从原始数据品质入手,开展了像素去噪、谐波拓频等解释性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更加有利于河道砂岩精细识别。同时通过开展基于三色混相的多属性融合分析、时频域频变能量融合分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本区复杂河道进行精细识别,识别结果与前期钻井情况完全吻合,并指导了后续钻井的部署和突破,为本区开发建产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
  • 王豆豆, 高厚强, 刘燕峰, 葛中慧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3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大沙丘工区进行二维地震勘探存在比较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常规的二维测线近地表速度建模技术利用数据信息较少,速度建模不准确,尤其在测线交点处缺乏纵向信息,会导致测线交点处成像效果较差和测线之间不能做到闭合,严重影响低幅构造解释。拟三维层析静校正技术将研究区内所有二维线合并视为拟三维数据体,进行拟三维层析反演得到一个三维近地表模型,然后求取二维测线的静校正量。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拟三维层析静校正的叠加剖面比单独层析静校正的成像好,尤其是在观测系统变化比较大的位置(炮偏、弯线)。由于拟三维层析静校正能够真正做到全区统一浮动基准面,因此可以保证各个交点有比较小的闭合差,便于后期解释工作的开展。
  • 徐睿, 战凯, 孔超, 王聪, 王超, 梁春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4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地震监测对矿山安全至关重要,它可以为煤矿安全提供预警。首次将MTfit和MSATSI技术应用于东滩煤矿63_上06工作面微地震分析,选取53个关键事件,反演震源机制,并确定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得到了采矿活动与震源机制和岩层破裂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六采区微地震震源机制主要表现为正断和逆断型,显示出明显的CLVD成分,并且拉张和压缩破裂在本煤矿震源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应力场分析可圈定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明确围岩的构造应力状态,为理解工作面开采引发的岩体破裂和应力重组提供了新的视角。
  • 张世鑫, 尹川, 彭文绪, 李爱山, 曹丹平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5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孔隙度是开展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在储量计算、岩性识别以及优质储层评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孔隙度与波阻抗、速度、密度等弹性参数之间的回归关系来进行预测,但叠前地震反演中密度参数反演精度不足、单一参数与孔隙度参数回归关系不理想等问题限制了孔隙度参数的预测精度。笔者充分利用不同角度叠加地震数据反演的弹性阻抗稳定性好的特点,发挥大中小三个角度的弹性阻抗与物性参数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联合构建出弹性参数与孔隙度参数之间更合理的统计岩石物理模型,并进一步基于贝叶斯理论通过概率估算方法反演得到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数据。将上述方法应用于碳酸盐岩实际工区开展孔隙度参数预测,基于地震资料反演的孔隙度结果与测井实测孔隙度数值吻合度高,为基于地震资料开展优质储层评价提供了更合理的孔隙度参数。
  • 赵霞, 周怀来, 赵亮, 余沛林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5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苏里格西区开发程度的提高,气井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产水,产水井分为试气生产均产水和生产后期产水两种类型,气井后期产水会额外消耗地层能量,导致气井压力及产量快速下降,直接影响单井产量。现今的测井气水识别方法难以对生产后期产水井进行识别,因此开展对气、水层进行定量—半定量识别,明确气井在生命周期内的出水特征,来指导气井的动态管理,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科学问题。笔者在详细调研苏里格西区气藏的岩性、物性和成藏特征的基础上,以苏48区盒8段的低孔、低渗气藏储层为例,首先对研究区储层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以及不可动水饱和度计算模型;然后统计分析气层测井响应的基础上建立定性和半定量的气水识别模板;最后通过对研究区两种类型产水井进行验证分析,显示该半定量模板能够对两种类型的产水井进行较为准确地识别,能够为新井后期开发方案和气井动态管理提供指导。
  • 李进, 李海燕, 刘俊东, 郝丽萍, 郭祥光, 卓坤, 徐锦峰, 徐陈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7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干热岩增强型地热系统,其核心技术是通过水力压裂改造热储层,形成“四通八达”的裂缝网络,提高注采过程中的热交换能力,实现在不具备经济价值的高温热储层中采集能量的目的。测井评价技术可以详细描述热储层岩性、基础物性以及裂缝发育特征,在干热岩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维高精度成像测井,通过分析有利于提高地层导流能力、热交换能力的敏感因素,提出了定量表征热储层先天裂缝空间分布和后天力学拓展能力的评价方法,在干热岩热储品质和工程品质精细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基于多参数融合的优势岩相综合评价技术。该技术不仅提升了热储层的地质认识,而且为增强型地热系统后期压裂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 高可攀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8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酸液腐蚀导致岩石力学强度改变,进而引发油气开发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然而,酸液腐蚀对不同岩性岩石的影响程度不同。笔者以四种不同岩性的海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酸液腐蚀前后的力学强度开展实验测试,研究酸液腐蚀对不同岩性碳酸盐岩力学参数的影响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岩性的海相碳酸盐岩受酸液腐蚀的程度不同。白云岩被腐蚀程度明显小于灰岩被腐蚀程度。岩心尺寸越小,被腐蚀程度越大。(2)白云岩的硬度普遍高于灰岩,腐蚀后的白云岩硬度依旧高于灰岩。酸液腐蚀后的碳酸盐岩的硬度整体出现降低的现象,且硬度的降低程度与酸液腐蚀程度无明显关系。酸液腐蚀后的岩心依旧保持着较高的脆性。(3)酸液腐蚀后抗张强度改变量表现出云质灰岩最为显著,灰岩次之,白云岩改变量较小。灰岩、云质灰岩、微粉晶白云岩、藻黏结白云岩抗张强度的相对增量分别为26.84%、81.63%、10.92%、35.7%。灰岩的抗张强度受酸液腐蚀的影响较大,白云岩抗张强度受酸液腐蚀影响较小。此研究内容为解决井壁失稳等问题提供了实验依据。
  • 胡峰, 罗文, 王晓阳, 袁光银, 耿一丹, 孙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9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地震勘探向复杂地区深入推进以及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强环境噪音干扰已成为影响地震资料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加之炮道密度和采集参数的不断强化,常规干扰调查和评价分析手段已不能满足高效采集的需求,笔者通过干扰动态分析法获取工区环噪微伏值时空变化规律,对单道环噪均方根应用均衡因子,在计算单炮中每一道的均衡环噪时,同时判断初至前环噪是否大于设定微伏门槛值,使得炮道干扰频率分析更加敏感和准确,能够真实展现干扰源位置及其影响道范围、强度,从而帮助施工方采取针对、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地震资料采集任务高质量完成。
  • 曹鹏涛, 韦义师, 李轶, 吴奇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10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铁隧道沿线入侵事件造成地铁线路变形破坏,地下管道沿线人为破坏、野蛮施工引发安全事故与财产损失,有必要在隧道沿线与地下管道沿线进行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入侵破坏处,进行阻止或者及时开展补救维修降低事故损失。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技术,具有动态在线监测、大范围密集测量、方便布设免维护等独特优势。通过在地下轨道交通、地下管道沿线布设分布式光纤,采用DAS技术对光纤沿线外界扰动进行监测,针对传统的时频分析算法不适用分析DAS信号,笔者采用基于优化S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将DAS信号变换到时间-频率域,根据不同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差异,在时间频率域对不同振动信号进行分类识别、精确定位,并对超过阈值的侵入信号进行预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实际地铁线路区间DAS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优化S变换的DAS监测方法技术,对不同主频振动信号具有较强识别监测能力,并且具有监测距离长、响应及时等特点,可以实现长距离、大范围密集测量、动态、实时监测预警,为城市地下管道、地下轨道交通沿线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解决方案。
  • 洪岗辉, 梁希凯, 陈兴海, 周官群, 吴小平, 王亚飞, 张维鑫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117-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频谱激电法在探测过程中存在设备笨重,供电功率大,施工不便等缺点,利用并行直流电法快速时域信号采集的优势,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得到电流和电压的频谱参数,进而进行复电阻率的计算,可达到一次数据采集获得两种参数的优点,方法简单,计算方便。应用基于并行直流电法的多频激电技术对安徽宣城某矿的塌陷坑进行探测研究,布设了一条电法测线,获得了视电阻率剖面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为实际工程探测提供技术支撑。
  • 张向宇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124-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距离陆地较远的海域因其超过陆地地磁台站有效控制范围,而投放海底地磁观测站又会出现无法获取数据的现象,使得远海海域磁测数据日变改正难度大,因此探讨如何在此情况下合理进行日变改正变得尤为重要。针对海洋磁力测量中地磁日变数据缺失的问题,分别采用回归分析法、谐波分析法和CM4模型法三种方法进行地磁日变值数值模拟,并与实际采集的日变观测数据比较,发现以谐波分析法计算结果偏差最大,回归分析法计算结果偏差最小,且三种结果偏差大值均集中在磁扰发生时段,同时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各不相同。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对于远海海域使用三种模拟方法均可获得某位置处地磁日变值,但需要根据已收集地磁台站数据情况进行模拟方法选择。
  • 董洁, 段丁丁, 宋博, 王兴中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132-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监测当前地表覆被情况,全面可靠地分析山区多种地表覆被类型的面积变化,以某省中的某山区作为研究区域,提出基于多无人机协同测绘技术的山区地表覆被变化成像分析方法。结合该研究区域的地形、地势情况,采用人工势场法构建多无人机协同测绘航迹规划模型,完成其地表覆被影像测绘,获取准确的遥感测绘监测结果;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方法,获取该影像中的变化像元和非变化像元的最优阈值,以此确定地表覆被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保证多无人机的航行时间误差均在1 s内;无人机之间的距离均大于2.5 m;能够依据测绘区域情况,完成无人机的协同航迹规划;测绘影像的信息熵均在6.8以上,质量较好,可以准确监测当前地表覆被情况,从而全面呈现山区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体、人造地表、未利用地多种地表覆被类型的变化情况,且与区域发展规划一致,可靠性较强。
  • 郭彪, 贺喜, 武致宇, 李权, 赖毅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 47(01): 141-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点云技术的三维狭长复杂空间数字模型逐渐成为狭长复杂空间工程监测的有力手段,受限于设备的工作方式,对于狭长复杂空间的扫描通常需要多点位、多角度、多批次进行,因此点云的配准是获得完整狭长复杂空间三维点云模型的关键技术。笔者基于FRICP(Fast and Robust 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针对狭长复杂空间点云数据的配准提出了一种有效且具有鲁棒性的算法。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计算合适的截面将狭长复杂空间点云一分为二,以去除非重叠区域;然后使用FRICP(Fast and Robust 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分别配准分段后的点云,取误差最小的变换;最后将变换应用到整个狭长复杂空间点云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为狭长复杂空间多点位、多角度、多批次点云数据配准提出了一种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