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46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 全选
    |
  • 刘亮, 苏晓彤, 李慧贤, 胡康瑶, 万永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对湖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s)的毒性作用。[方法]试验采用湖羊LCs为试验材料,用200 μmol·L~(-1) ZEA 处理8 h,通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qRT-PCR 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氧化应激、m~(6)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LCs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相对表达量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促凋亡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bax、caspase3,P<0.01;tp53、caspase9,P<0.05),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P53、CASPASE9,P<0.01);抗凋亡基因bcl-2相对表达量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cat,P<0.05;gsh-px、sod2,P<0.01),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上升(SOD2,P<0.01);m~(6)A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alkbh5显著降低(P<0.05)、mettl3和ythdc1极显著升高(P<0.01)、 ythdf3显著升高(P<0.05)。[结论]ZEA可抑制湖羊LCs增殖、促进湖羊LCs凋亡,导致LCs发生氧化损伤,产生毒性作用,且其毒性作用可能跟m~(6)A甲基化修饰变化相关。
  • 姚文, 邓为, 许毅, 孙卫东, 刘龙申, 沈明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635-6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家禽亚健康是指家禽介于健康与疾病间的过渡状态,其监测与识别对于家禽健康预警和养殖收益均具有重要意义。家禽养殖在健康状况下可获得最大收益,但实际生产中疾病常发现于亚临床状态,于临床状态才开始药物治疗。而有效地在亚健康到亚临床之间介入,通过饲养管理、营养调控等方法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将有巨大的效益与价值。因此及时辨别家禽亚健康状态对早期疾病预警意义重大。本文讨论了家禽亚健康的意义及产生原因,列举了针对家禽的生理信息监测技术和评估家禽健康的方法,探讨了家禽亚健康监测的可行性和潜力;最后提出了预测家禽健康和评估家禽亚健康状况的新思路。
  • 杨思玲, 金欢淳, 张培安, 樊秀彩, 生弘杰, 卢素文, 房经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645-6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处理对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5-ALA在鲜食葡萄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膨大期果实表面喷施100 mg·L~(-1) 5-ALA溶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色泽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色苷含量等生理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ALA处理能诱导‘巨玫瑰’等大多数葡萄品种提前转色,果实色泽指数增加,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果皮中总花色苷含量以及锦葵色素等花色苷组分含量显著增加。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5-ALA处理能促进大多数葡萄品种果肉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基因表达水平增加,抑制蔗糖转运蛋白(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葡萄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并且5-ALA处理的不同葡萄品种果皮中查尔酮合酶(CHS)、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转化酶(UFGT)、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LDOX)等基因表达水平增加,进而促进葡萄果皮花色苷积累。[结论]外源喷施100 mg·L~(-1) 5-ALA不仅能促进果肉中糖分积累,提高果实内在品质,还能促进果皮中花色苷积累,改善果实外在品质。
  • 李嘉伟, 赵立民, 张飞, 苏江硕, 房伟民, 王海滨, 陈素梅, 陈发棣, 管志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658-6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交创制优质稳产的茶用菊新种质,并对获得的BC_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评价,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或特定性状突出的优异材料应用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方法]将‘苏菊14号’(‘滁菊’杂交1代)与‘滁菊’回交获得BC_1株系群体。对102个BC_1扩繁株系的12个相关产量、外观性状以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黄酮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BC_1群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多数BC_1群体花朵分布特征和田间适应性表现优异且遗传稳定。着花部位为偏母性遗传,花期茎枝直立程度、田间生长势、花期3个性状为偏父性遗传。12个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权重值以田间适应性、花朵分布特征的权重值最大。利用评价结果结合聚类分析将102个回交BC_1株系分为优、良、中、差4个级别。BC_1群体中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均达到药用菊花规定的株系有8个,占比为7.84%,可作为茶、药兼用种质。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4个优良株系,其中BC_1-97的功能性成分含量水平优于‘滁菊’,其余3个株系接近‘滁菊’的功能性成分含量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遗传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功能性成分测定,在对‘苏菊14号’与‘滁菊’回交BC_1群体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共筛选出4个优良株系,为‘滁菊’的进一步回交改良提供了中间种质和理论依据。
  • 施寅政, 徐迎春, 王子康, 卢学礼, 金奇江, 王彦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669-6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观赏荷花品种耐镉(Cd)的差异,筛选优质荷花品种以作为植物修复Cd污染水体的材料。[方法]以常用的6个大中型观赏荷花品种为试材,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Cd处理水平(0、1、10、25 mg·kg~(-1))下各荷花品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低Cd处理(1 mg·kg~(-1))促进了各荷花品种株高和立叶数的增加,中Cd处理(10 mg·kg~(-1))对‘风卷红旗’‘中国红·北京’‘珠峰翠影’的株高和立叶数有促进作用,但抑制其他3个品种的生长,经高Cd处理(25 mg·kg~(-1))后仅‘珠峰翠影’的株高和立叶数仍显著增加;不同Cd处理水平对各荷花品种冠幅和叶径的生长均产生了抑制效果。随着Cd处理水平升高,各荷花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风卷红旗’‘中国红·北京’和‘珠峰翠影’叶绿素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受Cd胁迫的影响较其他3个品种小,且‘风卷红旗’和‘中国红·北京’的2种抗氧化酶活性仅在高Cd胁迫下才显著低于对照,而‘珠峰翠影’在各水平Cd处理下始终高于对照。对不同荷花品种Cd积累特性的分析表明,‘风卷红旗’和‘中国红·北京’的Cd积累量相对较高,而‘珠峰翠影’的Cd转运系数最高;荷花不同器官中Cd积累量由大到小表现为根、叶、根状茎。[结论]不同观赏荷花品种耐Cd能力差异较大,‘珠峰翠影’‘风卷红旗’‘中国红·北京’的耐Cd性相对较强,这3个耐性品种可通过根系阻挡与固定大量Cd或高效启动抗氧化系统清除Cd诱导产生过量活性氧的方式抵御Cd胁迫。
  • 滕彩玲, 王传宇, 杨晓洪, 韩瑞玺, 刘艳芳, 邓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679-6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花色测试常用工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 RHSCC)长期使用后的颜色变化情况,以及颜色变化在花色测定和花色性状品种分组上的影响。[方法]使用色差仪对新(未使用)和旧(使用10年)的RHSCC进行颜色测定,并利用色差仪及新、旧2套RHSCC对150个长寿花品种进行花色测定和花色分组,分析比较3种测色分组结果的优劣。[结果]新、旧2套RHSCC在统计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差异大小与色块使用频率和装订孔距离成正相关;884个色块中除1个色块外,2套RHSCC色差值小于人眼可觉察的1.5个CIE LAB单位;2套RHSCC在长寿花花色测定上一致性为100%。另外,基于RHSCC和目测的品种分组存在边界不清,部分分组过大、过小或重叠等问题。基于CIE LAB和聚类分析的品种分组将150个品种划分为白、黄、橙、浅粉、粉、红和紫红7大色组,其品种花色分组的合理性在花色测定值L~*a~*b~*三维色空间、a~*b~*二维坐标分布、箱线图、视觉图像中得以证实。[结论]新、旧2套RHSCC色卡间的颜色变化统计学差异在人眼可察觉范围外,不影响目测比色法的花色测定结果,但RHSCC目测比色的品种花色分组间存在重叠区间,不宜应用于严格的品种花色分组。
  • 常延斌, 王桂瑶, 奚家勤, 杨萌萌, 郭建华, 李玉娥, 梁伟, 宋纪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688-6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烟草甲气味结合蛋白与驱避配体的分子对接,以研发烟草甲新型驱避剂。[方法]利用AlphaFold2软件预测11个烟草甲气味结合蛋白(LserOBP)的三维结构,并以11个LserOBP为受体和文献报道的对烟草甲具有驱避作用的14种分子为配体,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通过AlphaFold2构建的11个LserOBP的三维结构中,LserOBP2、LserOBP4、LserOBP5、LserOBP6、LserOBP8和LserOBP9与配体芦丁的结合位点位于α-螺旋形成的疏水腔中,与其他物种已解析出的OBP和配体间的结合位点相似。LserOBP1、LserOBP3、LserOBP5、LserOBP6和LserOBP8与茴香烯、对甲基苯异丙醇、3-蒈烯、肉桂酸甲酯、肉桂酸乙酯、避蚊胺、乙酸松油酯和芦丁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这几种化合物具有开发为新型烟草甲驱避剂的应用前景。LserOBP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可能与LserOBP的三维结构、配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其所含有的官能团有关。在一定的范围内,LserOBP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配体结合能力更强。LserOBP可以与配体间形成疏水相互作用力、氢键、盐桥、π-π堆积和π-阳离子堆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疏水相互作用力和氢键,且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可能在LserOBP行使识别、结合气味分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明确了烟草甲11个气味结合蛋白和14个驱避气味分子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开发烟草甲新型驱避剂奠定了基础。
  • 纪雪勤, 刘金悦, 胡玉琪, 盛泽文, 强胜,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698-7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基因流动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TS(父本)和内蒙古包头野大豆WS(母本)人工杂交F_1的自交种F_2为对象,研究F_2在农田土和荒地土2种土壤以及无杂草竞争和有杂草竞争2种种植条件下的适合度;并观察不同硬实率的F_2自交种子的种皮结构。[结果]F_2的出苗率为75.00%,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对于单株结荚数、单株饱粒数,4种种植方式下,F_2均显著低于WS;除在混种荒地土下F_2低于TS外,其他条件均高于TS或与TS相当。F_2的株高、百粒重以及地上部干生物量均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F_2自交种子出现种皮色和硬实率的明显分化,且种脐的开放程度及种皮表面是否有凹陷小孔是影响硬实率的关键因素。[结论]F_2均能完成生活史,且产生饱满种子,说明转基因大豆的花粉漂移到野大豆并产生杂交后代,杂交后代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
  • 魏嘉, 王秀东, 卜显峰, 马瑞, 于志晶, 蔡勤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10-7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转基因大豆事件L8014是本研究前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将来源于山菠菜的基因BADH导入大豆(Glycine max)‘Williams 82’而获得具有良好耐盐(1.5%NaCl)性状的转基因大豆(该材料已经完成环境释放试验)。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获得与分析对于转基因事件的安全评价及应用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明确该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分子特征及其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推进安全评价。[方法]利用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采用BWA(Burrows-Wheeler-Alignment)方法将重测序数据与T-DNA序列以及大豆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T-DNA在大豆基因组1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区间3925017—3926022位点,插入方式为反向插入;结合PCR扩增技术获得外源T-DNA整合位点的左、右边界侧翼序列,基于该序列建立了转BADH基因大豆事件L8014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转基因事件的整合位点及侧翼序列,方法快速、结果可靠,为转基因大豆及其衍生产品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 何逸婷, Marios Drosos, 孙嘉, 刘晓雨, 潘根兴, 夏少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18-7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热解温度和原料对生物质炭化学性质及官能团的影响,为优化生物质炭的化学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种温度(350、450和550℃)下进行热解,分别得到小麦秸秆生物质炭(WB350、WB450和WB550)、水稻秸秆生物质炭(RB350、RB450和RB550)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CB350、CB450和CB550)。分析这些生物质炭的pH值、灰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全碳和全氮含量,采用红外光谱法和~(13)C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生物质炭化学结构。[结果]当温度从350℃升至550℃时,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炭的pH值和C/N值均显著提高,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水稻和玉米秸秆炭的灰分含量显著提高,而CEC显著降低。从不同原料来看,当温度为350和550℃时,水稻、玉米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的灰分含量依次递减。同一温度下,玉米秸秆炭的CEC显著高于小麦和水稻秸秆炭的CEC。同一温度下小麦、玉米和水稻秸秆炭的全碳含量依次递减;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炭的全氮含量依次递减;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C/N值依次递减。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中各种芳香族官能团含量增多,脂肪族官能团含量减少。温度为550℃时,水稻秸秆生物质炭的—CH_2和SiO_2的吸收振动强于玉米和小麦生物质炭,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炭的芳香性指数依次递减;当温度为350℃时,水稻、玉米和小麦秸秆炭的烷基指数依次递减。[结论]不同温度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中,550℃热解温度下的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pH值,故推荐施用550℃热解的生物质炭来改良酸性土壤;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CEC较高,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而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在350℃热解温度下含有较高的灰分含量和较多的脂肪族官能团,而在550℃热解温度下芳香性指数较大,其可能是同时增强土壤肥力和实现土壤固碳减排的潜在良好材料。
  • 孙晓轲, 陆滢滢, 齐萌, 陈伟, 陆明敏,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27-7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GLIPR1L2)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克隆旋毛虫GLIPR1L2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蛋白(rGLIPR1L2),用Western blot分析rGLIPR1L2的反应原性。将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rGLIPR1L2共孵育,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检测rGLIPR1L2与大鼠PBMC的结合,分析rGLIPR1L2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rGLIPR1L2后,测定血清中IL-4、IL-9、IL-17、TGF-β、IFN-γ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对小鼠进行免疫后,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的变化,收集旋毛虫成虫和肌肉幼虫并计数,分析rGLIPR1L2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体外试验表明,rGLIPR1L2能够促进大鼠PBMC的增殖与迁移,增强细胞NO分泌和吞噬功能,一定浓度下可提高细胞凋亡比例。体内试验显示rGLIPR1L2能促进大鼠IL-4分泌,但对细胞因子IFN-γ、IL-9、IL-17和TGF-β的分泌无显著影响。rGLIPR1L2免疫小鼠可引起其体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且可显著减少受感染小鼠的肌肉幼虫数。[结论]旋毛虫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免疫功能。
  • 廖云, 刘丹, 李园, 池杭蔓, 邓晓玲, 蒋怀德, 郭译文, 李翎旭, 杨德吉, 赵艳兵, 姚大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38-7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犬心脏、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最佳造影方案。[方法]造影时对于同一体型的犬固定注射持续时间和注射速率,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碘海醇对心脏、肺动脉血管进行造影。心脏造影碘海醇浓度(以碘含量计):小型犬,100~200 mg·mL~(-1);中型犬,200~300 mg·mL~(-1);大型犬,250~350 mg·mL~(-1)。肺动脉造影碘海醇质量浓度:小型犬,50~100 mg·mL~(-1);中型犬,50~100 mg·mL~(-1);大型犬,150~200 mg·mL~(-1)。犬麻醉后头静脉注射造影剂,动态扫描,获取感兴趣区域时间-密度曲线,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心脏造影采用主动脉窦CT值>200 HU的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肺动脉造影采用肺动脉干CT值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然后进行容积扫描,获得造影图像。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不同造影方案获得的图像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造影方案。[结果]心脏造影条件:小型犬:200 mg·mL~(-1)碘海醇10 mL,生理盐水5 mL,注射速率1 mL·s~(-1);中型犬:250 mg·mL~(-1)碘海醇15 mL,生理盐水10 mL,注射速率1 mL·s~(-1);大型犬:350 mg·mL~(-1)碘海醇30 mL,生理盐水20 mL,注射速率1 mL·s~(-1)。肺动脉造影条件:小型犬:75 mg·mL~(-1)碘海醇15 mL,生理盐水15 mL,注射速率5 mL·s~(-1);中型犬:100 mg·mL~(-1)碘海醇20 mL,生理盐水20 mL,注射速率5 mL·s~(-1);大型犬:175 mg·mL~(-1)碘海醇30 mL,生理盐水30 mL,注射速率5 mL·s~(-1)。在这些条件下得到的血管增强后的CT值较高,且图像质量高,造影效果良好。[结论]本试验所使用的造影剂条件可获得满意且利于临床诊断的图像,可用于犬心脏、肺动脉疾病的CT造影检查。
  • 沈家鲲, 周子琳, 沈丹, 刘俊泽, 李春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47-7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猪舍空气细颗粒物(PM_(2.5))对猪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精氨酸代谢和糖酵解以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猪肺泡巨噬细胞系(3D4/21)作为细胞模型,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25、50和100μg·mL~(-1))的PM_(2.5)和不同处理时间(4、8、12、16、20和24 h)处理细胞,收集细胞测定精氨酸代谢、糖酵解以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PM_(2.5)处理细胞12 h后,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随PM_(2.5)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当PM_(2.5)浓度大于50μg·mL~(-1)时,NO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以50μg·mL~(-1) PM_(2.5)处理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发现PM_(2.5)处理16 h内细胞上清液中NO浓度逐渐升高;随着细胞处理时间的延长,PM_(2.5)对细胞的影响逐渐减轻。此外,不同浓度PM_(2.5)处理12 h,细胞内精氨酸酶活性降低,其中,50μg·mL~(-1) PM_(2.5)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随着PM_(2.5)浓度的升高,细胞内乳酸生成量/葡萄糖消耗量(L/G)值升高(P<0.05),标志着细胞内葡萄糖向乳酸转化的比率增高,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1和GAPDH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100μg·mL~(-1) PM_(2.5)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胞内IL-1β mRNA表达水平(P<0.01);50μg·mL~(-1) PM_(2.5)处理后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100μg·mL~(-1) PM_(2.5)显著增加细胞TLR4和MyD88 mRNA表达水平(P<0.05)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结论]猪舍空气PM_(2.5)能够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内精氨酸和葡萄糖代谢向M1表型特征的代谢转换。
  • 陈露, 赵道远, 吴建民, 尹莉丽, 赵文轩, 汪晶, 朱伟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56-7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橙皮苷和迷迭香酸组合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羽1日龄爱拔益加公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橙皮苷组(Hes)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mg·kg~(-1)的橙皮苷,迷迭香酸组(RosA)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1)的迷迭香酸,橙+迷组(Hes+RosA)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1)的橙皮苷和15 mg·kg~(-1)的迷迭香酸。试验期为42 d, 1~21 d为前期,22~42 d为后期。于试验期第42天,每个重复选取2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鸡屠宰取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橙+迷组肉鸡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1~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以及22~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橙+迷组肉鸡的屠宰率和胸肌率显著提高(P<0.05),肉鸡胸肌的24 h亮度值、24 h黄度值、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而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橙+迷组肉鸡胸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中抗氧化相关基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Nrf2)、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橙皮苷和迷迭香酸组合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改善肉鸡胸肌肉品质,增强胸肌抗氧化能力,且作用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的橙皮苷或迷迭香酸。
  • 张卫辉, 朱秋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64-7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功能性氨基酸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 NCG)或牛磺酸(taurine, Tau)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丹系长白母猪48头,根据母猪胎次和体况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CG组和Tau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500 mg·kg~(-1) NCG及基础日粮+600 mg·kg~(-1) Tau。试验期从母猪妊娠35 d开始到哺乳26 d断奶结束。[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CG和Tau组母猪窝产健仔数显著提高(P<0.05),而NCG和Tau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添加NCG和Tau组均显著提高了仔猪初生活力(P<0.05),添加NCG还能显著缩短母猪产程(P<0.05);3)与对照组和NCG组相比,添加Tau显著提高了母猪产后5 d的平均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和Tau组相比,NCG组母猪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CG和Tau组母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分别提高了0.41%和0.03%,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0.43%和1.71%,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4)添加NCG和Tau组均有提高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P=0.06)和IgM水平(P=0.07)的趋势;5)与对照组和Tau组相比,添加NCG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断奶个体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Tau对仔猪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添加500 mg·kg~(-1) NCG或600 mg·kg~(-1) Tau均可提高母猪窝产健仔数和仔猪初生活力,NCG效果更优,还能缩短母猪产程、提高母猪哺乳全期采食量和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其作用途径可能与NCG可以提高母猪体内抗氧化水平和免疫功能有关。
  • 刘亮, 苏晓彤, 李慧贤, 胡康瑶, 陆宏辉, 许新松, 万永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72-7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对湖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的毒性作用。[方法]用200μmol·L~(-1) ZEA处理湖羊LC 8 h,通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氧化应激、m~6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LC活性和增殖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促凋亡基因表达水平(bax、caspase3,P<0.01;tp53、caspase9,P<0.05)均显著升高,相对应蛋白表达水平(TP53、CASPASE9,P<0.01)极显著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cat,P<0.05;gsh-px、sod2,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SOD2,P<0.01)极显著上升;m~6A相关基因alkbh5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ettl3和ythdc1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ythdf3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ZEA可抑制湖羊LC增殖,促进湖羊LC凋亡,导致LC发生氧化损伤,产生毒性作用,且其毒性作用可能跟m~6A甲基化修饰相关。
  • 张思琪, 孙佩馨, 姜毅, 沈佩瑶, 席飞, 杨婉艺, 肖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80-7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添加纳米材料和微生物源天然抗菌物质对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膜液及其对蓝莓贮藏性的影响,为果蔬绿色涂膜保鲜方法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基础涂膜液,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TiO_2)、ε-聚赖氨酸盐酸盐、纳他霉素,制备改性膜液,观察比较不同膜液物理指标和抗菌性能,筛选获得最佳比例的改性膜液。将改性膜液应用于蓝莓低温(0~3℃、相对湿度90%~95%)贮藏,定期测定果实生理生化和品质指标,观察其对果实贮藏性的影响。[结果]当改性纳米TiO_2、ε-聚赖氨酸盐酸盐、纳他霉素添加量分别为0.2、0.15和0.3 g·L~(-1)时,改性膜液综合性能最佳。改性膜液对灰葡萄孢、胶孢炭疽菌抑菌率分别是基础膜液抑菌率的5.8和126.6倍。与基础膜液相比,改性膜液所成膜的物理性能提高,各物质融合更好,但无新的化学键形成;水蒸气透过率、水溶性降低,透光率略有下降;凝胶性能增强,形成了更为规则致密的网状凝胶结构。改性膜液涂膜处理提高了蓝莓果实贮藏期间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抗性相关酶活性,降低了失重率、腐烂率,可将果实低温贮藏期延长至40 d。[结论]通过添加适量改性纳米TiO_2、ε-聚赖氨酸盐酸盐和纳他霉素可改变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膜液的凝胶结构,改善其成膜的物理特性,增强抗菌性能,从而提高蓝莓果实贮藏性。
  • 王雨彤, 王琳, 鲁植雄, 陆凯, 赵一荣, 王兴伟, 陈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792-8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动力换段过程中换段离合器摩擦副的热失效机理。[方法]以拖拉机HMCVT换段离合器对偶钢片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瞬态温度场。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采集拖拉机动力换段过程中摩擦副接合油压和摩擦副转速差时变曲线,分析滑摩转速差对摩擦副生热的影响。通过建立换段离合器对偶钢片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时刻不同转速差下对偶钢片沿半径方向的温度分布规律。编写LABVIEW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拖拉机HMCVT换段离合器动力换段试验,并将温度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仿真得到拖拉机HMCVT动力换段过程中换段离合器对偶钢片瞬态温度场。结果表明不同时刻、不同位置、不同转速差下对偶钢片温升不同,转速差越大温升值越大,由于外齿毂和输入毂油孔处油液的冷却润滑作用,对偶钢片外径处温度相对内径和中径低,温升最高点出现在距对偶钢片圆心的81%处。仿真值与试验值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时刻试验温升值略低于仿真温升值。[结论]本研究为解决重型拖拉机HMCVT换段离合器冷却润滑难题,提高换段离合器动力换段过程中传动系统使用性能及整车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 陆舟, 沈明霞, 刘龙申, 薛鸿翔, 丁奇安, 陈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802-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针对育肥猪采食行为识别误差大、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轻量化结构的育肥猪采食行为检测模型,实现对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快速检测与采食时长统计。[方法]以YOLO v5L目标检测算法为基础,构建侧视视角下的猪只采食行为检测模型。对比更换不同轻量化主干网络后对模型检测效果的影响,选取性能最优的模型;改进ShuffleNet V2网络结构基本单元,采用Mish激活函数提高模型泛化能力与推理速度,引入SE注意力机制给予目标特征更高的权重以提高目标识别精度;对比分析模型增加非营养性访问行为检测前、后的采食行为识别准确率。[结果]优化后的育肥猪采食行为检测模型大小为38.2 MB,计算量为37.8 GFLOPs,视频检测平均帧耗时7.6 ms。与非营养性访问行为进行区分识别后,猪只采食行为检测识别准确率为96.4%,召回率为92.5%。模型检测采食时长与人工统计采食时长相对误差为6.1%。[结论]改进的YOLO v5L-ShuffleNet网络模型检测速度和模型大小均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可在复杂养殖环境中全天候识别育肥猪采食行为。
  • 胡凯, 骆润玫, 刘泽乾, 曹亚芃, 廖飞, 王卫星, 李强, 孙道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6(04): 813-8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针对广佛手在田间真实环境下病虫害识别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算法——SSD-Res50-3C的广佛手病虫害检测方法。[方法]SSD-Res50-3C算法主干网络部分用ResNet50网络替换原有的VGG16网络,增加模型在田间真实环境下对广佛手病虫害特征的提取能力;在预测特征层之前加入一种轻量高效的特征融合模块提升SSD算法的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SSD算法在田间真实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结果]SSD-Res50-3C算法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2.86%,相较原始的SSD算法提升6.61%,FPS(frames per second)达到64.1。相比YOLO v3、YOLO v4、YOLO v5x6、Faster R-CNN和EfficientDet-D3模型,SSD-Res50-3C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高6.41%、2.01%、0.79%、0.58%和5.10%,FPS分别高16.20、40.280、24.40、36.20和54.84。[结论]基于改进SSD算法的广佛手病虫害检测方法能够弱化田间真实环境的干扰信息,能准确识别田间真实环境下广佛手病虫害目标,可为田间真实环境下广佛手病虫害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