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37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5-04-15
  

  • 全选
    |
  • 余治平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1-11.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儒家语境中的国家教化通常借助于政治威权而施行,虽缺乏必要的宗教组织形式,却能够体现出超强的渗透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董仲舒强调天子应当把教化民众当作治理天下之根本。教化的理论前提是人性有待教化然后才能为善:无善质,王教找不到载体,礼乐之道无以附着;无王教,善质则不开发而成就不出真正的善。董仲舒建言武帝采取积极的风俗治理与民众教化政策,改造人性与改造社会两不误。教化是天子的教化,而不是儒家的教化,天子是董仲舒国家教化的法定主体。天子、君王布施德教,民众则自然改变不良习惯,社会风尚都跟着好转。实行以官化民、以官为师的治理路线而上行下效,官不正则民不正。董仲舒倡导的是一种德教,而不是刑教、法教:秦亡的根本原因是放弃了德教,没有继承先王国家教化的传统;五常是国家教化的精髓,也是汉代新儒家对先王之道的凝练。
  • 郎廷建, 王紫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12-22.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资本论》手稿中散布着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论述,深蕴极富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这些思想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奠,紧紧围绕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及其解决展开理论叙事,内容主涉自然前提与人的生存发展的生态批判出发点、自然界与劳动的生态批判关键点、自然力与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生态批判落脚点三个方面。作为马克思成熟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初步表达,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整体成熟初成,人类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研究的赓续坐标,《资本论》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极具独特价值。拓深相关研究,需要回到原著、深耕原文,整体考察、系统研究,实践导向、知行合一,适合时代、通俗表达。
  • 裴韧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23-31.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左翼在对革命主体进行理论建构的过程中,大致形成了两种趋向:一是放弃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二是在肯定无产阶级概念的前提下对无产阶级的内涵进行内部调整。实践证明,当代西方左翼对革命主体的探讨并不具现实性,无法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变革,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和葛兰西那里。通过对卢卡奇和葛兰西革命主体建构的路径的考察可以发现,无法实现理论主体和现实主体的统一是贯穿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到当代西方左翼革命主体思想的一个共同的内在缺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可以为当代西方左翼提供启示: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核心,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抛弃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视野,才能找到现实性的革命力量。
  • 陈晓东, 郭淑洁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32-40.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协同治理视角下建构的“五社联动”治理模式是提升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框架,系统剖析“五社联动”治理模式的内在逻辑,揭示其与协同治理理念之间的多维耦合关系,通过分析“五社联动”社区协同治理关系,突破当前“五社联动”治理模式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联动过程偏向行政化,联动主体缺乏平等、联动目标存在失衡和联动资源未能充分发掘等联动困境。为此,应培养主体能力,实现良性联动;树立平等地位,实现平等联动;打造协商平台,实现协同联动;依托社区资本,实现整合联动,充分发挥“五社联动”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 赵春艳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41-54.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和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了2009—2021年长三角26个城市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动态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城市主要聚集在沪宁合杭甬地区,呈“Z”字型分布态势,主要表现为生态安全滞后型;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及初级协调阶段主要为安徽省地级市和江苏省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类型保持不变的概率在83.33%以上,基本不可能实现跨越式迁移;耦合协调度类型与邻域背景城市耦合协调度类型有一定关联性,耦合协调度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显现出正向的溢出效应,而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城市对周围城市则会产生负向效应。
  • 赵诗源, 李海超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55-62.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社会学习的传统模式,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青睐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但由于大学生对碎片化学习理解存在盲目推崇“广泛学习”、过度执迷“高效学习”、偏颇认识“获得学习”三个误区,导致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三重矛盾:“博学”形象背后的“从众依赖”人格,“进取”形象背后的“心浮气躁”人格,“自信”形象背后的“认同怀疑”人格。在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应直面内心真实所需,合理进行碎片化学习;高校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探索合理的教育模式;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更多成长时间和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其真正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
  • 陈舰, 杨军, 任春爱, 张照伦, 龚光前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63-72.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已势在必行。当前,对于矿业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存在适应矿业行业需求的能力不足,对职业道德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等现状。高校矿业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思政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和“品德、工匠、创造”的双轨道培养机制,创新就业教育理念,明晰就业教育培养目标,认识教育元素,加强专业认同度与专业信心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身份转换,开发创新实践内容,强化工程伦理意识,坚持思政教育内涵,探索并深入推进“素思、专思、就思”三融合思政育人模式。
  • 巨虹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73-82.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桐华的网络小说《长相思》是对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上古时期神话故事的生动阐释。在《长相思》中,古典诗词的化用、仿用信手拈来,充满活力和审美特征的文字跃然纸上,成功展示了诗意风格。《长相思》中的各个章标题、正文以及三本书的封底题诗,分别生动化用、妙用出自《诗经》,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乐府诗和其他汉代、魏晋诗作,以及唐诗唐词、宋词宋诗、宋代以后诗词、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诗(词)句,意义深远,含蓄隽永,语约义丰。但桐华小说对诗词的化用、仿用不是盲目地跟风使用,而是紧密契合小说的相思主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转折,诗意印证人物的性格命运,紧密结合诗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再加上适度的想象加以发挥,将诗词化用得恰到好处。
  • 惠红军, 张欢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83-92.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瓶梅》中“一面”有数量结构、连词、副词三种用法。连词“一面”可以关联前后分句中的动作行为;副词“一面”修饰句中谓语动词,也兼具关联句子的作用。“一面”的连词和副词用法都具有关联功能,可以将二者划入关联词范畴。通过对比分析《金瓶梅》中关联词“一面”所处句子,可以总结出配合、在续、过程、连贯四种逻辑语义。“一面”的数量结构、连词、副词三种不同用法有着不同的语法化路径,其语法化路径差异与人对时间、空间的感知息息相关。
  • 罗泽意, 周完妹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93-107.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教育是实现教育全面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更是衡量劳动教育质量、家校合作成效的核心指标,也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指标。本文基于对湖南小学生家长的20 770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中家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构建Gologit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认知水平、沟通方式和实践方式对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认知水平、沟通方式、实践方式这三个变量均显著正向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的家长满意度;实践方式相较于认知水平和沟通方式而言,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更大;责任认知驱动其他认知水平变量;线下沟通相较于线上沟通更见成效。
  • 赵雅丽, 戴家芳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108-120.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已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CSSCI)收录的286篇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整体呈现可喜的态势,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发展历程,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施路径成为研究热点。未来需在强化育人理念的引导下,深化理论研究,创新实践成果,完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劳动教育研究取得新进展,促进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