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董仲舒的国家教化

余治平

PDF(1948 KB)
PDF(1948 KB)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Vol. 37 ›› Issue (02) : 1-11. DOI: 10.16595/j.1671-055X.2025.02.001

论董仲舒的国家教化

  • 余治平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儒家语境中的国家教化通常借助于政治威权而施行,虽缺乏必要的宗教组织形式,却能够体现出超强的渗透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董仲舒强调天子应当把教化民众当作治理天下之根本。教化的理论前提是人性有待教化然后才能为善:无善质,王教找不到载体,礼乐之道无以附着;无王教,善质则不开发而成就不出真正的善。董仲舒建言武帝采取积极的风俗治理与民众教化政策,改造人性与改造社会两不误。教化是天子的教化,而不是儒家的教化,天子是董仲舒国家教化的法定主体。天子、君王布施德教,民众则自然改变不良习惯,社会风尚都跟着好转。实行以官化民、以官为师的治理路线而上行下效,官不正则民不正。董仲舒倡导的是一种德教,而不是刑教、法教:秦亡的根本原因是放弃了德教,没有继承先王国家教化的传统;五常是国家教化的精髓,也是汉代新儒家对先王之道的凝练。

关键词

董仲舒 / 国家教化 / 人性论前提 / 官为民师 / 德教

中图分类号

D092 / B234.5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余治平. 论董仲舒的国家教化.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5, 37(02): 1-11 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25.02.001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5)

评论

PDF(1948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