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占云, 郭峻嘉, 袁云云, 孟令强, 李慧, 赵娅, 任嘉宝, 马永平, 肖遵胜, 张红, 杨玲, 窦晨云, 王晓雪, 王金梅, 沈文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05): 581-592.
目的 在中国多个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家系中鉴定PAX9突变,并研究PAX9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为先天缺牙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8年至2023年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44例非综合征型多数牙缺失患者。采集先证者及其核心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用Sanger测序验证其突变,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突变体进行了致病性分析和功能预测。在PubMed等检索出与先天缺牙相关PAX9突变的55篇文章共232例患者,分析PAX9突变基因型—表型关系。结果 在中国家庭中发现了一个新的PAX9基因移码突变c.447delG (p.Pro150Argfs*62)和一个已报道的PAX9基因错义突变c.406C>T (p.Gln136*)。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三维结构建模,预测发现该移码突变具有致病性,突变导致PAX9蛋白提前终止,结构与功能受损严重。总结PAX9基因型—表型关系发现,携带PAX9突变的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患者最容易缺失第二磨牙。结论 发现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新的PAX9基因移码突变c.447delG(p.Pro150Argfs*62),扩展先天缺牙PAX9突变谱。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PAX9突变最易感牙位为第二磨牙,PAX9突变导致的乳牙缺失均为乳磨牙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