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恢复

关旭同, 王国荣, 孙潇, 张亚楠, 初亚男, 任楚梵, 吴朝东

PDF(24007 KB)
PDF(24007 KB)
古地理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3) : 541-559.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恢复

  • 关旭同, 王国荣, 孙潇, 张亚楠, 初亚男, 任楚梵, 吴朝东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中亚内陆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干旱化,准噶尔盆地发育风成沉积,该风成沉积的分布范围和共存的沉积体系还有待研究。为探究该问题,作者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考察,发现喀拉扎组风成沉积位于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面之下,沉积记录范围东西向可达100 km,最厚处约250 m,其中建功煤矿剖面的风成沉积砂体厚度十余米,受到多期砾质辫状河的冲刷。风成沙具有较好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以跳跃组分为主。风成沙丘具有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和反粒序层理,风成沙席发育平行层理和低角度交错层理,侧向延续性好。河流沙和同期的风成沙具有相似的粒度组成和沉积物源,古风向与河流古流向正交,这说明了风成物源来自于附近河流沙,河流沙来自于风成沙地。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体系受到气候干旱化和天山构造活动的控制,气候干旱导致沉积物供给减少,基准面上升,辫状河转换为季节性曲流河;天山的构造活化导致基准面下降,在准噶尔盆地南缘风成沉积扩大,且形成广泛分布的冲积扇砾岩。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发生了从沼泽遍布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演化到风成—冲积沉积体系、再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的2次重要变化,记录了中亚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变干和早白垩世气候转为半湿润的气候变化,可能与侏罗纪真极移事件和古天山水汽阻隔有关。

关键词

喀拉扎砾岩 / 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面 / 盆缘沉积 / 干旱环境 / 无人机建模 / 准噶尔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18.1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关旭同, 王国荣, 孙潇, 张亚楠, 初亚男, 任楚梵, 吴朝东.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恢复. 古地理学报. 2025, 27(03): 541-559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24A03003)资助

评论

PDF(24007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