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榆东地区泉头组四段特低—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刘强, 张莹

古地理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2) : 499-516.

松辽盆地榆东地区泉头组四段特低—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 刘强, 张莹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榆东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优质储集层成因及分布,综合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和微米CT等多种测试,系统分析泉四段特低—超低渗储集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利用多种成岩强度指标开展特低—超低渗储集层成岩相定量划分。结果表明:(1)泉四段发育5种孔隙,孔喉半径细小、孔隙结构差,属亚微米—微米孔隙和纳米—亚微米喉道组合。(2)泉四段沉积时为碱性—酸性—碱性交替的成岩环境,在泉四段内形成2期方解石沉淀、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胶结及长石、岩屑溶蚀。(3)压实作用是破坏泉四段原生孔隙结构和物性的主要原因,造成0.8%~35.6%的孔隙损失。1500~1600 m处石英加大、伊利石胶结和1800~2000 m处方解石胶结形成的2个异常减孔带,造成0.2%~32.1%的孔隙度损失,是储集层致密化的关键;1400~1500 m和1600~1700 m由长石和火山岩岩屑溶蚀形成0.1%~6.5%的次生溶蚀,对于储集层物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4)泉四段可分为5种成岩相,中压实强溶蚀长石溶孔相和弱压实中胶结残余粒间孔相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有利储集层类型;中压实中胶结残余粒间孔相次之;强压实弱胶结杂基晶间孔相和弱压实强胶结晶间微孔相基本无储集性能。

关键词

成岩作用 / 成岩相 / 特低—超低渗储集层 / 泉四段 / 白垩系 / 松辽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18.1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刘强, 张莹. 松辽盆地榆东地区泉头组四段特低—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古地理学报. 2025, 27(02): 499-516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7ZX05071)资助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