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川西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类及成因

金惠, 崔俊峰, 杨桂茹, 杨威, 肖佃师, 王志宏, 王民, 武雪琼, 薄冬梅

PDF(21577 KB)
PDF(21577 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6) : 1452-1466.

川中—川西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类及成因

  • 金惠, 崔俊峰, 杨桂茹, 杨威, 肖佃师, 王志宏, 王民, 武雪琼, 薄冬梅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四川盆地中部和西部(川中—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石组分复杂、孔喉结构非均质强,含气和产能平面变化快,亟需明确储集层分类标准、发育机制及分布规律。以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为对象,通过薄片、物性、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建立储集层分类评价标准,揭示岩石组分、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类型的控制。研究表明,须三段发育微裂缝、原生粒间孔、残留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5类储集空间,粒间孔喉发育程度是决定储集层品质的关键;基于分形特征,将孔喉系统划分为5个区间,结合中大孔喉占比、主流喉道等参数,实现4类致密储集层的精细划分;I类储集层具有“弱压实强溶蚀”特征,高石英颗粒、低泥岩和碳酸盐岩岩屑、适量火山岩岩屑是形成的关键,Ⅱ类储集层具有“强压实强溶蚀”特征,较多杂基、低泥岩岩屑、高长石颗粒是形成的物质基础,Ⅲ类和Ⅳ类储集层均具有强胶结特征,其中Ⅲ类储集层中钙质岩屑含量高,方解石胶结发育,Ⅳ类储集层杂基减孔明显。研究成果可指导该区致密储集层形成机制研究,也为致密储集层分类和成因关联分析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 储集层分类 / 储集层成因 / 致密砂岩 / 须家河组三段 / 四川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18.1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金惠, 崔俊峰, 杨桂茹, 杨威, 肖佃师, 王志宏, 王民, 武雪琼, 薄冬梅. 川中—川西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类及成因. 古地理学报. 2024, 26(06): 1452-1466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动力学与天然气富集机理”(编号:U22B6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前瞻性基础性技术攻关项目(编号:2021DJ0605)联合资助

评论

PDF(21577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