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

徐振华, 邓航, 吴胜和, 岳大力, 刘钰铭, 李庆

PDF(22678 KB)
PDF(22678 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6) : 1338-1351.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

  • 徐振华, 邓航, 吴胜和, 岳大力, 刘钰铭, 李庆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例,综合卫星地图、探地雷达、浅钻孔、沉积数值模拟数据,揭示了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的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研究认为,树枝状沙坝是由多个相互分叉、交汇的指状沙坝拼接而成,呈现“河在坝上走”的河-坝组合关系,其间发育分流间湾。根据规模差异,树枝状沙坝内的分流河道可分为主支分流河道与侧支分流河道,主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大、数量少,多发育于近源端并延伸至沙坝末端,分布于沙坝中部;侧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小、数量多,多分布于前缘两侧与末端。树枝状沙坝的形成与细粒、黏性、高排量河流供给相关,细粒与黏性沉积物促进了稳定天然堤的加积与指状沙坝的形成,高排量导致了分流河道的分流与决口,从而形成树枝状的指状沙坝。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储集层的侧向连通性较差,优势储集层位于指状沙坝中部,为分流河道砂体与近岸河口坝砂体。

关键词

河控浅水三角洲 / 树枝状沙坝 / 鄱阳湖 / 日帽洲三角洲 / 沉积数值模拟 / 探地雷达 / 沉积构型 / 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

P618.1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徐振华, 邓航, 吴胜和, 岳大力, 刘钰铭, 李庆.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 古地理学报. 2024, 26(06): 1338-1351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20217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资助(编号:2462023YJRC034)联合资助

评论

PDF(22678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