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斑)状碳酸盐岩分类与成因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四段为例

魏柳斌, 王宗延, 李漪, 庞志超, 王前平, 包洪平, 杨琦琦, 王振, 苏中堂, 张立军

PDF(20276 KB)
PDF(20276 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4) : 880-894.

豹皮(斑)状碳酸盐岩分类与成因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四段为例

  • 魏柳斌, 王宗延, 李漪, 庞志超, 王前平, 包洪平, 杨琦琦, 王振, 苏中堂, 张立军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豹皮(斑)灰岩是华北寒武系—奥陶系广泛发育的一种特殊形貌的海相碳酸盐岩,因具有显著的识别特征和成因机制而备受关注。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四段发育丰富的豹皮(斑)碳酸盐岩,目前已在其中识别出遗迹化石7属8种,分别是Thalssinoides network,Thalassinoides boxwork,Planolites isp.,Palaeophycus tubularis,Phycodes isp.,Chondrites isp.,Skolithos isp., Zoophycos isp.,其以Thalassinoides的2种形态类型(水平迷宫形network和三维箱状结构boxwork)占主导,属于固底底质条件的Glossifungites遗迹相。通过野外露头、岩心的宏观和微观观察,系统调研前人关于生物扰动成因碳酸盐岩的类型,依据生物扰动、生物潜穴形态特征和方解石/白云石相对含量,笔者提出了生物扰动成因豹皮(斑)状碳酸盐岩的分类方案,将其主要分为豹皮灰岩和豹斑云岩2个大类,分别对应Thalassinoides network(水平二维迷宫)和Thalassinoides boxwork(三维箱状结构)2种形态类型。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四段的豹皮(斑)状碳酸盐岩主要受生物扰动和高频海平面升降下的早期成岩作用耦合控制,表现为在固底底质条件下,生物潜穴为富Mg2+卤水的白云石化流体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使得潜穴内部优先发生白云石化作用,而不同类型的生物潜穴及准同生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最终形成了豹皮灰岩和豹斑云岩这2种类型的生物扰动成因豹皮(斑)状碳酸盐岩。

关键词

豹皮灰岩 / 豹斑云岩 / Thalassinoides / Glossifungites遗迹相 / 回流渗透 / 马家沟组 / 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18.1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魏柳斌, 王宗延, 李漪, 庞志超, 王前平, 包洪平, 杨琦琦, 王振, 苏中堂, 张立军. 豹皮(斑)状碳酸盐岩分类与成因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四段为例. 古地理学报. 2024, 26(04): 880-894

基金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攻关性应用性专项(编号:2023ZZ16-01); 长庆油田公司重大专项(编号:ZDZX2021-06)共同资助

评论

PDF(20276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