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及砂体成因类型

许鹏, 连豪杰, 毕力格, 胡贺伟, 郜政辉, 姜福杰, 邵龙义

PDF(5786 KB)
PDF(5786 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4) : 834-845.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及砂体成因类型

  • 许鹏, 连豪杰, 毕力格, 胡贺伟, 郜政辉, 姜福杰, 邵龙义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埕北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内部的次级构造,其勘探潜力一直受制于对区内砂体成因类型及储集层分布规律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该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砂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区古近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东北侧的陡坡带,岩性以具块状构造的含砾粗砂岩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楔状的前积退积和杂乱反射,测井相主要表现为低幅齿型、齿状箱型和钟型;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西南侧的缓坡带,岩性以具交错层理的砂岩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S形前积和叠瓦状前积,测井相主要表现为箱型、钟型和漏斗型;湖底扇受重力流控制,主要发育在凹陷中心的半深湖-深湖区,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蠕虫状前积反射;滩坝主要发育在湖泊边缘或中央局部隆起区,因受波浪作用控制,沉积特征表现为席状砂质沉积被泥岩包围,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透镜状反射,测井相主要表现为指状和漏斗型。纵向上,沙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为主,沙一二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东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东二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扇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小。埕北凹陷古近系砂体的生成和发育主要受构造活动、源区物源供给、微古地貌形态和湖平面变化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湖底扇砂体和滩坝砂体。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 埕北凹陷 / 古近系 / 沉积相 / 砂体成因类型

中图分类号

P618.1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许鹏, 连豪杰, 毕力格, 胡贺伟, 郜政辉, 姜福杰, 邵龙义.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及砂体成因类型. 古地理学报. 2024, 26(04): 834-845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七年行动计划”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编号:CNOOC-KJ135ZDXM36TJ08TJ);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72090)资助

评论

PDF(5786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