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斜向扇三角洲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及勘探启示:以东营凹陷北带为例

李晋, 刘震, 张忠民, 刘建平, 孙笑凡, 刘惠民, 杨光, 朱茂林, 王文彬, 肖洪

PDF(29655 KB)
PDF(29655 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4) : 816-833.

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斜向扇三角洲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及勘探启示:以东营凹陷北带为例

  • 李晋, 刘震, 张忠民, 刘建平, 孙笑凡, 刘惠民, 杨光, 朱茂林, 王文彬, 肖洪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断陷湖盆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在盆地早期的充填演化过程中,其陡坡带往往能够形成厚达上千米的砂砾岩沉积建造,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目前对这些巨厚层砂砾岩的沉积成因认识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次研究以济阳坳陷典型的断陷湖盆——东营凹陷陡坡带盐家地区为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岩心、录井、测井等地质资料,综合运用地震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流变学分析方法,对前期在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发现的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斜向扇三角洲沉积物中砾石含量相对较高,由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同形成,石英含量平均40%~55%,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其地震响应特征在顺物源方向表现为(斜交、叠瓦和帚状)前积相,在垂直物源方向表现为充填相;(2)斜向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断陷早期,并于断陷中期大量消亡,扇体与边界断层以低角度斜交,角度通常不会超过45°,扇体的发育规模受到其根部所处位置的影响,扇体的消亡呈非等时性;(3)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大型斜向扇三角洲的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边界断层分段特征形成的转换构造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输送通道,断陷早期边界断层控制下的古凹槽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可容纳空间,断块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破碎带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物质来源以及边界断层的硬连接导致斜向扇三角洲的消亡并向近岸水下扇转换;(4)已发现断陷湖盆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气藏多属于斜向扇三角洲。本次研究指出陡坡带各级别转换带可作为勘探的重点靶区,布井方向应沿斜交边界断层。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断陷湖盆陡坡带沉积理论,同时能够为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深层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断陷湖盆陡坡带 / 斜向扇三角洲 / 演化 / 展布特征 / 深层油气 / 东营凹陷

中图分类号

P618.1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李晋, 刘震, 张忠民, 刘建平, 孙笑凡, 刘惠民, 杨光, 朱茂林, 王文彬, 肖洪. 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斜向扇三角洲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及勘探启示:以东营凹陷北带为例. 古地理学报. 2024, 26(04): 816-833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0218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23M743884)联合资助

评论

PDF(29655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