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序InSAR遥感监测的中山市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研究

李长山, 迟帅

PDF(7603 KB)
PDF(7603 KB)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 2024, Vol. 35 ›› Issue (04) : 31-38.

基于时序InSAR遥感监测的中山市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研究

  • 李长山, 迟帅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珠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灾害时有发生,受限于现有GPS、水准监测等手段监测范围窄、耗时长等问题,难以对区域范围内的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做出精准判识。因此,本文引入时序InSAR的先进遥感监测技术,对研究区中山市广域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山市软土地面沉降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内在因素主要为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软土固结程度,外在因素主要为地下水开采、车辆动荷载和建筑物静荷载。(2)中山地区软土地面沉降类型主要为:新近沉积松散堆积物自重固结型、大面积欠固结填土压密固结型、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压密固结型、交通线路车辆动荷载压密固结型和地面建筑物静荷载压密固结型。(3)中山市软土地面沉降成因为:受自重应力、动、静荷载附加应力、地下水位波动导致软弱土体颗粒骨架改变、有效应力重分布,产生压密固结,诱发地面沉降灾害。(4)InSAR监测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中山市最大沉降区位于坦洲镇,最大沉降速率为35 mm/a, 2019年~2020年中山市坦洲镇地面沉降影响范围最广,沉降速率最快,区内最大沉降速率超过38 mm/a。

关键词

地面沉降 / 时序InSAR / 遥感监测 / 沉降成因

中图分类号

P237 / P642.26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李长山, 迟帅. 基于时序InSAR遥感监测的中山市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研究.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4, 35(04): 31-38

基金

广东省城市地质试点项目——中山市多要素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项目(4420220034)

评论

PDF(7603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