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联系我们
推荐文章
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5-02-25
全选
|
Select
基于动力过程的沙湾大沟泥石流危险性预测
杨宏, 李四堂, 王彦军, 张蜻峡, 向芃坤, 郭婷婷
2025, 36(02): 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沙湾大沟泥石流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金源乡,据资料记载,该泥石流近代活动已有100多年历史,且灾害爆发频率居高不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时有发生。为深入研究沙湾大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危险性,依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已有资料分析,得到沙湾大沟泥石流的孕灾背景和致灾因素,通过试验和反演分析,获取模拟参数,结合网格化的数字高程模型,创建沙湾大沟泥石流危险性数值计算模型。最后基于深度积分连续介质力学理论,采用地表灾害动力过程数值分析软件Massflow,对4种降雨频率下(5%、3.3%、2%、1%)的泥石流运动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泥石流实际灾害情况与模拟结果分析其运动学特征,最终得到沙湾大沟泥石流致灾范围并对其危险性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各降雨频率下,泥石流流速基本维持在0~6 m/s,平均流速3.44 m/s,最大流速12.79 m/s,最大泥深9.92 m,最大冲击力396.103 kPa;(2)高、中、低危险区占比分别为57.43%、29.54%、13.03%,泥石流总体上危险性高;(3)研究结果合理呈现了沙湾大沟泥石流的时空演化情况,揭示了不同降雨频率下泥石流的动力学分布特征及危险性区划,为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及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Select
基于Massflow的渔坪一组滑坡动力过程模拟
周修波, 李亮, 陈建平, 华山, 张辉, 孙遥
2025, 36(02): 1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破坏模式、预测致灾范围,是实现滑坡精准防控、减轻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文章以镇安县高峰镇渔坪一组滑坡为例,采用“空-地-深”手段,查明滑坡边界条件、发育特征、物理力学指标,构建工程地质模型,基于Massflow软件的深度积分连续介质法,开展滑坡后破坏运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该滑坡失稳后运动时长为60 s,滑体最大运动速度24 m/s,最大堆积厚度20 m,主堆积体体积87.6×10~4 m
3
,并在中部基岩区形成“安全岛”。模拟结果可为滑坡监测预警、避险转移、风险防控提供定量化科学依据。
Select
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田雨, 赵付万, 眭素刚, 陈刚, 龚红胜, 周贲
2025, 36(02): 2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自然界中土体参数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传统方法对同一层岩土体赋值统一参数,忽视了空间变异性的计算结果难免会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研究考虑土体参数空间水平变异性,基于地质统计学中的区域化变量理论,以云南省柳树塘滑坡为工程背景,选取克里金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法,通过插值黏土层和粉质黏土层中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值等参数,分别获取该层土体未知点处参数值,结合数值模型分析传统方法和插值法赋值参数的滑坡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变形分析中考虑参数空间水平变异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对于土体强度参数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值的空间水平向变异性,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较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好。
Select
巴塘县当恩滑坡地质环境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
何元宵, 李政男, 陈亮, 廖维, 王玉夜
2025, 36(02): 3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恩滑坡位于四川省巴塘县,金沙江支流巴曲河右岸。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震、暴雨常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在地面调查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摄、物探测试、工程地质钻探、工程类比、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查明了当恩滑坡孕灾条件,将滑坡分为了滑源区、滑坡堆积区,并分析了其地质环境特征。研究了滑坡演化过程,分为了裂隙发育、后缘裂缝形成阶段,滑面形成阶段,滑面贯通、滑坡整体失稳阶段,滑坡堆积、堵沟阶段,后期河流冲刷、人为改造阶段,共5个阶段。研究成果可为当恩滑坡防治提供参考,对该区域的减灾防灾和重大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Select
广东省龙川县老隆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探讨
沈仕沐, 郑钦灶
2025, 36(02): 40-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龙川县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在老隆镇全境范围内,以镇村地段调查为重点,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调查工作区孕灾地质环境条件,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或风险,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分析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调查评价承灾体易损性,开展单体和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区,编制地质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图册,提出风险管控对策措施,为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
Select
湖南资兴“格美”台风群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风险管控
孔雅茜, 陈全明, 陈建华
2025, 36(02): 50-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4年7月26-29日,受超强台风“格美”影响,湖南省资兴市遭遇极端暴雨事件,综合强度显著超过2006年“碧利斯”与2007年“圣帕”台风。经野外调查分析,台风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现出群发性、突发性、复合性、高位性、浅表层、隐蔽性6个特征。从地形地貌、岩土体、植被、人类工程、降雨等角度,探讨台风型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启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雨强、历时以及形成的坡面径流牵引力对资兴市台风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启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提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切坡建房风险分级管理及临灾阈值动态预警等综合防控体系,为台风暴雨型群发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Select
隧道穿越压性断层突水突泥综合地质预报
肖洋, 全凯, 卢松, 孟露, 汪旭
2025, 36(02): 56-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隧道穿越压性断层发生突水突泥灾害时有发生,因其突发性、滞后性、间歇性,往往造成隧道施工不可估量的损失,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中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类型。压性断层的地质特征和力学特征,决定了隧道穿越压性断层突水突泥成灾模式;压性断层的特有物性特征,为使用物探方法进行预报提供了依据。文章详细分析压性断层的地质、力学及物性特征,并进行地震波及电磁波数值模拟,提出洞内外结合、物探预报、超前钻探、临灾预报互为补充的压性断层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为有效预报压性断层,避免大规模突水突泥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泸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多源遥感识别与分析研究
雷开云, 袁飞云, 肖锋, 欧阳群, 董秀军, 朱晓强, 廖泽源
2025, 36(02): 62-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泸石高速公路沿大渡河修建,在深切峡谷地形中穿梭,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川西一处典型山区高速公路。山区环境因植被茂密且地形起伏强烈,导致传统的人工勘察手段难以发现、查明和评估灾害隐患区域。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多源遥感手段给高位、高隐蔽性的地质灾害调查带来新的解决方案。研究综合应用InSAR、机载LiDAR、倾斜摄影测量等遥感技术,针对泸石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及明线段共229.61 km
2
的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多源遥感识别,共识别出1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对比山体阴影图、SVF图和RRIM识别出的灾害数量与面积,发现SVF图和RRIM在灾害边界提取时的结果优于山体阴影图,且RRIM在复杂山区具有更好的地形表达能力。分析结果表明,该公路沿线的灾害主要集中于1 000~1 500 m高程处、60°~70°的坡度段和北-东向坡向。
Select
西藏某水电站库区1
#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罗伟, 吕作俊, 汪洋, 康海云, 蔡瞳
2025, 36(02): 7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障水电站的顺利发电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对库岸滑坡进行调查与研究。在对西藏某水电站库区1
#
滑坡进行实地调查、勘探及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地质背景及滑坡特征,浅析滑坡的形成原因及变形破坏特征,同时对各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1
#
滑坡是在河流下切作用影响下产生有利临空条件后,由软质岩类构成的陡倾顺层斜坡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累进性倾倒变形而形成的,滑坡整体变形破坏特征不明显,前缘剪出口之上坡体是滑坡目前的主要变形破坏区域,表现为局部滑塌破坏。(2)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1
#
滑坡蓄水前各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蓄水后各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
Select
基于混合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研究
杨彪山, 钟华介
2025, 36(02): 80-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边坡的变形与失稳是水电工程中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不仅威胁工程安全,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准确预测至关重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SVM),提出了一种高边坡稳定性预测的混合PCA-SVM模型。通过PCA提取主要特征变量,去除冗余信息并降低输入维度,减少了计算模型的输入量并提升了数据质量。然后,选取了5个关键参数-边坡岩石重度、内摩擦角、内聚力、边坡角以及边坡高度,作为混合PCA-SVM模型的输入数据。同时,引入了随机森林(RF)模型和数据处理组合算法(GMDH)模型作为对比。在评估模型性能时,采用了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
2
)、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Willmott指数(WIA)以及LegatesMcCabe指数(LM)等6个统计指标,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R
2
、NSE、WIA和LM此4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混合PCA-SVM模型的预测性能指标值高出对比模型0.1%~16.6%;在误差控制方面,该模型的RMSE与.MAE较对比模型收窄至1.1%~2.05%。研究认为,混合PCA-SVM模型在预测高边坡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Select
云南某金属矿山地下水氟化物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龙妍竹, 王龙宇, 陈刚, 龚红胜, 罗凤强
2025, 36(02): 88-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金属矿山在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F
-
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云南某金属矿山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GIS软件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Gibbs图、Pearson相关性分析、矿物饱和指数、Piper三线图等方法查明地下水中F
-
的空间分布与水化学特征,识别水体中F
-
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的新、老采区地下水均受到F
-
污染,污染范围和程度差异显著。(2)研究区两个采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
4
·Cl-Ca·Mg型和HCO
3
-Ca·Mg型为主,F
-
易在SO
4
·Cl-Ca·Mg型地下水中出现较高浓度的富集。地下水全部集中在硫酸盐主导型和重碳酸盐主导型的区域,高氟地下水主要集中在硫酸盐主导型,说明硫化矿溶解对高氟地下水富集有很大的影响。(3)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F
-
的主要来源途径,研究区地下水中F
-
主要来源于萤石等含氟矿物溶解,检测结果显示,此地区地下水存在明显的高Ca
2+
低Na
+
的特征,与传统高氟水富Na
+
低Ca
2+
的特征有明显的不同。此研究内容为揭示研究区域范围内地下水氟.化物的分布规律提供了极具重要性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研究西南岩溶地区金属矿山地下水中氟的赋存状态以及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
Select
基于倒数法预警模型的岩石破裂前兆识别研究
高婧菡, 蔡国军, 王流凯, 胡星
2025, 36(02): 98-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岩石的蠕变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深部地下开挖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典型岩石的单轴压缩和单轴蠕变试验,基于速度倒数法和加速度倒数法模型预测岩石脆性蠕变的破裂时间,利用两个倒数法的预警模型方程分别对试验曲线的加速变形阶段进行拟合,分析了岩石加速变形曲线特征,并对比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速度倒数法与加速度倒数法拟合相关性均表现良好,加速度倒数法的预测结果优于速度倒数法,误差缩小了2到8倍。研究结果对于地下岩石工程的稳定性监测有参考意义。
Select
BIM技术在某基坑工程地质模型及降水工程中的应用
黄超宁
2025, 36(02): 106-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达到某基坑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质量和降水工程施工前得到进一步优化的目的,需考虑成槽泥浆护壁比重配置和降水井施工过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BIM技术建构的单幅地下连续墙三维地质模型,模拟了动态调整地连墙成槽泥浆护壁比重配置,由构建的基坑内支撑三维BIM模型的碰撞检查,优化了降水井平面布设,并由构建的基坑降水三维BIM模型,模拟了基坑降水效果。从工程实际效果看,其动态调整泥浆护壁比重,保证了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优化后的基坑降水井布设取得了良好的降水效果。
Select
蒙自某工程膨胀土强度影响因素及水泥改良试验研究
刘魁, 郭波, 刘世强, 李凯, 汪志刚, 李浩, 毛红全
2025, 36(02): 110-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下不同区域膨胀土抗剪强度多表现出差异性的演变规律,研究蒙自某工程区膨胀土在不同含水率、密度、裂隙发育和水泥掺量情况下的强度演变规律对于优化工程设计及施工,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工程区重塑膨胀土样,根据室内试验探析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土样抗剪强度呈现先缓慢变化其后又迅速降低,黏聚力表现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急剧减小的变化规律。在土样密度增大的情况下,抗剪强度呈显著的增长趋势,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也均呈增大的趋势。在裂隙充分发育的情况下,土体抗剪强度急剧衰减,对工程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此外,场址区膨胀土水泥改良效果显著,在水泥掺量从0增长到10%过程中,膨胀土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显著的增长趋势,水泥改良效果较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认识变化因子影响下的膨胀土强度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为场址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支撑。
Select
社区减灾能力评估中不同方法优劣对比——以云南省东北部某区域为例
林静, 王宇栋, 解晋航, 刘娟, 李晓丽
2025, 36(02): 117-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社区减灾能力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学术领域。众多学者试图通过比较不同的评估方法来探索最佳的评估策略,以提升社区的减灾能力水平。以云南省东北部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社区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构造的(T+R)法以及非整RSR法这3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的综合减灾能力进行量化评估。相应地,得出了各社区(以乡镇为单位)的减灾能力值(Ci)、非整RSR权重值(w)以及(T+R)的(u)值。根据评估结果及计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对其模型评估原理、数值范围、分级排位以及整体趋势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对比与剖析。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法皆能有效地量化研究区域的减灾能力,其差异可以准确反映出来。综合考虑模型评估原理、可靠性、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等方面,非整RSR法评估模型比其他两种模型更为理想。深入研究非整RSR法有望为减灾能力的定量评估提供新思路和参考,评估结果有助于了解各社区的减灾能力,对提升研究区域社区整体综合减灾能力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5年, 第3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5-02-25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