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2年, 第31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2-02-20
  

  • 全选
    |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昆明三博脑科医院成立于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外派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同年功能神经外科成立。在全国著名功能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栾国明教授的带领下,周健、关宇光、任杰等北京专家长期在院坐诊、手术。目前由任杰副院长全面负责科室建设、管理,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逐渐形成以功能神经外科为核心,同时容纳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神经康复病床的具备实际意义的多学科协作病房。病区配备了多台尼高力128导脑电分析仪、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分析仪、术中脑电及肌电监测设备、Elekta射频仪、Leksel立体定向头架以及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 ROSA)等。
  • 岳艳, 刘亚青, 王天成, 宋文珺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1-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近年来,随着连续脑电图监测(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临床医师更容易识别不符合癫痫发作标准的癫痫样特征和周期性的放电模式,这些放电模式多出现在病情危重的患者中[1-2]。Chong等与Hirsch等[3-4]对此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将其称为发作期-发作间期连续体(ictal-interictal continuum,IIC)。目前对于IIC的最新定义:包括在10s内平均>1.0 Hz且≤2.5 Hz的任何周期或棘波放电图案、在10s内平均≥0.5 Hz且≤1.0Hz并且具有“+”修饰符或波动的任何周期或棘波放电图案、平均>1.0Hz并且持续至少10s同时具有“+”修饰符或波动的偏侧化的节律性δ活动[5]
  • 谢懂君, 郑乾, 彭爽, 马鹏飞, 吴旭玲, 于云莉, 徐祖才, 马勋泰,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7-1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癫痫模型大鼠心肌组织钠氢交换体1(NHE1)的表达及凋亡情况。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共40只纳入研究,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构建癫痫模型作为模型组(n=22),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n=18);模型成功后第60天,麻醉处死后取心肌组织,应用蛋白印迹和RT-PCR检测NHE1的表达,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制作模型过程中3只大鼠死亡,死亡率为14%。与对照组比较,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第60天时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NHE1蛋白表达增高(P<0.05)。RT-PCR结果显示造模后第60天时,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NHE1mRNA表达增高(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结论 癫痫模型大鼠在癫痫慢性病程中,心肌组织的NHE1表达增高可能与心肌细胞凋亡增多相关。
  • 和磊洁, 任杰, 赵永彬, 高菁, 许金诚, 王静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12-2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脑电图特点及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4年7月至2020年12月昆明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5例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定期随访,并通过对患者的术前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病史等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影响癫痫预后的因素。结果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放电的部位与病变部位一致,且与病灶及周边相关。35例患者中,正常脑电图3例(9%)、异常脑电图32例(91%),其中,2例仅有慢波活动,30例记录到间期放电,19例记录到癫痫发作。脑电图存在3种间期放电模式和3种发作期放电模式,间期放电常见模式为脑区性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53%),发作期常见模式为低电压快活动(53%)。术后平均随访46.67个月,28例为EngelⅠ级(80%),7例为EngelⅡ~Ⅲ级(20%),术后复查肿瘤无1例复发。对3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进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发现,病程对于癫痫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电图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对于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导致癫痫发作的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可有效治愈癫痫。
  • 梁勇, 董春燕, 刘忠杰, 甘露芹, 刘建刚, 张伊洁, 沈梅芬, 王云霞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22-2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贵州省铜仁市仡佬族脑卒中高危人群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区域性脑卒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贵州省铜仁市仡佬族常住居民1 154例(年龄≥40岁)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史采集,并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结果 1 154例居民中共筛查出高危人群335例,检出率为29.03%。脑卒中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60~79岁年龄段(66.87%)。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既往卒中205例(61.19%)、高血压180例(53.73%)、吸烟105例(31.34%)、运动缺乏102例(30.45%)、肥胖79例(23.58%)、血脂异常70例(20.9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7例(20.00%)、糖尿病41例(12.24%)、卒中家族史24例(7.16%)以及房颤或心瓣膜病10例(2.99%)。除既往卒中、高血压、TIA、运动缺乏和糖尿病外,各项危险因素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及狭窄的检出率分别是16.12%、69.85%和13.13%。不同年龄段高危人群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出颈动脉斑块的234例居民中,既往卒中患者占64.10%、高血压患者占52.56%、吸烟者占31.20%、运动缺乏者占28.63%、TIA病史者占20.51%、肥胖者占19.66%及血脂异常者占19.23%。结论 基于现状,应积极建立高危人群健康档案,做好健康宣教。
  • 叶敬花, 田小琴, 操德智, 路新国, 李冰, 黄铁栓, 胡雁, 陈黎, 肖宇寒, 张俊, 廖建湘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29-33.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真实世界复诊保留率数据,为改善癫痫患儿慢病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住院和门诊癫痫患儿的电子化病历资料,建立癫痫专病库。统计不同时间点就医人数,包括初诊后1、3、6、12、18个月和24个月仍然有就诊记录的患儿数,分析复诊保留率。结果 共入组33 762例癫痫患儿,有25万人次就医记录。各年龄段,病例频数分布和不同时间点(1、2、3、6、12、18、24个月)就医复诊保留率明显不同(χ2=1 806.664 5,P<0.000 1)。3个年龄段病例频数相对较多,从高到低依次是12~36月龄,36~72月龄和6~12岁年龄段。就医复诊保留率从1个月时的最高组,12~18岁年龄组为76.6%到24个月时的最低组,0~1月龄组仅为12.2%。结论 真实世界情况显示患儿复诊保留率偏低,作为区域儿童综合性癫痫中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以提高癫痫患儿的复诊保留率。
  • 陈培琼, 丁昕, 余聪, 陈名峰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34-3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震颤分析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和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立金山医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PD患者27例(PD组)和ET患者23例(ET组),所有患者均至少有一侧上肢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用肌电图进行震颤检测,分析震颤峰频率、振幅、肌肉收缩模式以及谐波共振、再现性震颤的出现率。结果 (1)ET组较PD组发病年龄更早(P<0.05),病程更长(P<0.05),有震颤家族史比例更高(P<0.05);(2)静止、固定姿势和负重500 g、负重1 000 g状态时,PD组震颤峰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ET组震颤峰频率亦无明显改变(P>0.05),但PD组震颤峰频率均较ET组低(P<0.05);(3) PD组的肌电爆发模式以交替性肌肉收缩为主,而ET组以同步性肌肉收缩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D组再现性震颤出现率为37%,而ET组无震颤再现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D组谐波共振出现率较ET组高(P<0.05)。结论 震颤分析可以为PD和ET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实用的依据,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庞素玲, 李怡静, 石宏, 蔡慧敏, 王松江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40-44.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儿科PICU住院治疗的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9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END-IT评价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整理并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因、抽搐史、全面性发作、生长发育落后、及时安定治疗及PICU住院时间等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PICU中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临床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年龄、病因、全面性发作、生长发育落后、P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53,95%CI:1.076~3.425)、生长发育落后(OR=2.382,95%CI:1.652~8.785)、PICU住院时间(OR=5.576;95%CI:1.253~13.546)是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病因、全面性发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病因、全面性发作、生长发育落后、PICU住院时间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预后不良有关,其中年龄、生长发育落后、PICU住院时间是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陈菲菲, 刘青侠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45-4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CNSI)的疾病谱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2例CNSI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基线资料,统计CNSI患者的发病率、病死率。结果 102例CNSI患者中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为15.7%、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0.6%、弓形虫脑膜炎发病率为16.7%、病毒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4.5%、脑白质并发脑病发病率为11.8%、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10.8%。脑白质并发脑病死亡率为3.9%、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率为2.9%、病毒性脑膜炎死亡率为3.9%、弓形虫脑膜炎死亡率为4.9%、隐球菌性脑膜炎死亡率为1.0%、化脓性脑膜炎死亡率为2.9%。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影像学结果异常、年龄等因素与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 精神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影像学异常、年龄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
  • 吕慧, 毓青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49-5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癫痫患者常伴有与皮质功能紊乱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该障碍由反复发作的癫痫放电与传播、潜在的脑病理改变、癫痫发作的年龄、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频率、抗癫痫药物或手术等引起,发生率约为30%~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1]。有研究显示,频繁的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IED)对儿童和成人的认知功能存在损害[2-3]。现将IED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祝秀蓉, 邹健龙, 陈镜宇, 吴有林, 吴文斌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53-5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隐源性卒中的重要原因[1]。丘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但双侧丘脑梗死相对少见,丘脑的供血存在多种变异,Percheron动脉是1973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Percheron首次提出并命名,指双侧丘脑穿通动脉起源于同一侧大脑后动脉P1段的非常少见的临床变异型[2]。现报道1例以头昏为首发症状的卵圆孔未闭致Percheron动脉闭塞后双侧丘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认识。
  • 胡必琴, 詹剑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57-5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帕金森综合征是指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或)肌肉僵直症状,并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包括药物使用、感染、中毒、脑血管疾病及免疫异常等的一种疾病[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学特征是腺泡内的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比为9:1,约<5%的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有研究显示SS是发生帕金森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3]。至今,国内外有关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的帕金森综合征个案报道共22例,作为少见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4]。此类患者初诊时多被误诊为帕金森病,其治疗效果差,甚至病情被延误。本文旨在通过1例个案报告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
  • 郭霞, 詹剑, 肖飞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 31(01): 60-6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2.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是一组由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或核DNA(nucleus DNA,nDNA)缺陷导致线粒体功能和结构障碍、ATP合成不足所致的疾病[1]。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hronic progressive extemnal ophthalmolegia,CPEO)属于其常见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期起病者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睑下垂和眼球活动障碍,复视并不常见,部分患者可有咽部肌肉和四肢无力[2]。CPEO临床较为罕见,易误诊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动眼神经麻痹及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等[3]。本文报告1例经肌肉活检病理确诊的CPEO,对其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并进行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