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菌素体外诱导耐药对肠炎沙门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王舒博, 周杰, 牟航, 李艳, 王靖淳, 邱丽雯, 安凯, 魏述永

PDF(4111 KB)
PDF(4111 KB)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9) : 1940-1947. DOI: 10.16303/j.cnki.1005-4545.2024.09.13

黏菌素体外诱导耐药对肠炎沙门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 王舒博, 周杰, 牟航, 李艳, 王靖淳, 邱丽雯, 安凯, 魏述永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了分析黏菌素体外诱导肠炎沙门菌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本研究针对肠炎沙门菌CMCC(B)50335(ZK),通过体外诱导其对黏菌素耐药,并采用比浊法、半固体琼脂法、透射电镜、纸片扩散法测定诱导前后生长特性、运动能力、超微结构及对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变化,Illumina NovaSeq PE150法检测其全基因组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T-qPCR检测6种耐药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Red大肠杆菌同源重组法构建诱导耐药株E1-128-1的phoP基因重组株△phoPE1-128-1,并检测对黏菌素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诱导耐药菌E1-128-1、E1-128-3、E2-128-3,耐药稳定性检测后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 MIC)分别升高128、64、64倍;诱导耐药对受试菌生长能力及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影响,E1-128-1运动能力显著升高,细胞壁及质膜明显增厚;诱导前后E1-128-1基因组组分无明显差异,但检测出phoP/phoQ、cpxP、lptD、csrA、acrB等6个耐药相关基因的8个错义突变,包括phoP错义突变位点4个,分别为Leu185Trp、His189Ser、Thr190Tyr和Ile191His,对相应基因进行PCR测序,结果与SNP结果相符;RT-qPCR结果表明3株诱导菌突变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性上升;△phoPE1-128-1的黏菌素MIC值较E1-128-1下降至1 mg/L。提示phoP基因突变及表达量升高是体外诱导沙门菌CMCC(B)50335多黏菌素耐药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沙门菌 / 黏菌素 / 诱导耐药 / phoP / Red大肠杆菌同源重组

中图分类号

S852.6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王舒博, 周杰, 牟航, 李艳, 王靖淳, 邱丽雯, 安凯, 魏述永. 黏菌素体外诱导耐药对肠炎沙门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44(09): 1940-1947 https://doi.org/10.16303/j.cnki.1005-4545.2024.09.13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XDJK2020C021)

评论

PDF(4111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