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ghts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9): 837-843+84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4
    目的 恶病质作为一种全身消耗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难以逆转的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严重损害患者健康状态。进一步解析恶病质引起骨骼肌消耗的机制以探寻潜在治疗靶点是改善恶病质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策略。方法 利用Incucyte持续观察肿瘤细胞上清对成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肌细胞凋亡水平改变。通过RT-qPCR检测分析肿瘤细胞上清对体外诱导分化肌管的成肌分化、肌肉萎缩及脂质过氧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细胞成像和流式细胞术共同检测肿瘤细胞上清诱导的成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 通过体外模拟恶病质对成肌细胞和肌管的影响,观察到在肿瘤上清刺激下,成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加剧。且诱导分化后的成肌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肌肉萎缩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同时伴随脂质过氧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成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了明显变化。结论 恶病质可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和线粒体损伤造成骨骼肌萎缩,保护线粒体不受恶病质因子的损伤可能是治疗恶病质骨骼肌减少的潜在策略。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9): 844-84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5
    目的 研究微塑料(MPs)经口摄入途径对小鼠肺组织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模拟环境中MPs。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0.05μm和0.5μm的MPs实验组,设计小鼠发育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暴露剂量。在发育期分别灌胃0.05μm、0.5μm MPs(0.3 mg/d),连续4周,进入成熟期,将剂量改为0.6 mg/d,再持续8周。对照组灌胃同体积蒸馏水,所有小鼠在16周时被处死。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分析PanglaoDB数据库中小鼠肺组织中表达NLRP3的细胞簇;免疫印迹法测定肺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肺组织结果显示,0.05μm和0.5μm MPs组均能诱导小鼠肺组织炎性损害;PanglaoDB数据库中肺组织表达NLRP3的细胞簇为巨噬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样本结果显示,相比Control组,微塑料组小鼠肺组织蛋白表达均有增加趋势,但仅有0.05μm MPs实验组中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0.5μm MPs组相比,0.05μm MPs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经口摄入微塑料可能过度激活NLRP3炎症小体引发肺脏炎性损害。同时,针对0.05μm和0.5μm的微塑料,粒径越小对肺的炎性损害越严重。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9): 850-856+86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1
    目的 探讨壬基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结直肠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与ERK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及HPA数据库分析ERβ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不同浓度NP干预的COLO205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ESR2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β的表达。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ESR2干扰对照组、壬基酚(10-6 mol/L)组、ESR2干扰组、壬基酚+ESR2干扰组。利用特异性小干扰RNA片段(si-ESR2)抑制ESR2的表达,NP(10-6mol/L)干预COLO205细胞24 h后,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COLO205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ERK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TCGA及HPA分析发现,CRC组织中ERβ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01)。构建干扰载体对细胞进行转染,si-ESR2-3#的干扰效率超过60%,si-NC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P干预后,可显著抑制COLO205细胞中ESR2及ERβ的表达(F=27.79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P(10-6mol/L)显著提高细胞增殖能力(F=107.3,P<0.001),抑制细胞凋亡(F=51.1,P=0.006 8),降低Bad(F=46.56,P=0.003 2)、Cleavedcaspase-3(F=18.04,P=0.003 5)的表达,促进Bcl-2(F=32.58,P=0.005 4)的表达,p-ERK的表达被显著增加(F=39.07,P=0.001 1);与NP组比较,NP联合si-ESR2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F=107.3,P<0.001)、凋亡率显著降低(F=51.1,P=0.000 3),Bad(F=46.56,P=0.000 9)与Cleavedcaspase-3(F=18.04,P=0.001 9)的表达显著降低,Bcl-2(F=32.58,P=0.001 9)与p-ERK的表达显著增加(F=39.07,P=0.008 1)。结论 壬基酚可以通过ESR2激活ERK通路促进CRC细胞增殖。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8): 741-74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98
    外阴白斑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上可以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对该病作出临床诊断,但外阴活组织病理检查(外阴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鉴于外阴活检的有创性和女性外阴的特殊性,无论是基于诊断目的的初次活检还是基于疗效评估目的的再次活检在临床应用的阻力都非常大,同时有违人道精神和微无创的医学发展理念。有鉴于此,团队结合近三十年使用自制中药膏无创治疗该病的经历、经验,率先提出使用皮肤镜对该病进行无创诊断和疗效评估的理念并进行了系列开创性研究,取得相应研究结果。本文即根据外阴白斑研究现状和团队的研究结果撰写的一篇述评,希望借此引起妇产科学界对皮肤镜用于外阴白斑无创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重视,逐渐提高其研究、应用的普及率、准确性,服务临床、造福患者。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8): 749-75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97
    目的 探究去甲基化酶JMJD6影响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耐药性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荷瘤小鼠腹腔给药的方式建立针对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和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具有稳定耐药表型的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体内模型,使用TCGA、Oncomine、OSskcm等数据库分析、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研究JMJD6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情况及预后价值,同时在下调其表达水平后通过TUNEL凋亡试剂盒与体内成瘤实验检测耐药表型在体内外的逆转情况,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shRNA干扰、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验证转录因子E2F2是否为JMJD6潜在靶点。结果 在依次建立3代耐药体内模型后,成功获得具有稳定耐药表型的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体内模型A375-R和SK-Mel-28-R,TCGA、Oncomine、OSskcm等数据库均显示JMJD6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较正常健康者明显升高且具有更差的预后(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MJD6在耐药型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中出现高表达;利用shRNA下调JMJD6表达水平后,A375-R和SK-Mel-28-R在药物压力下凋亡水平和成瘤能力显著降低(P<0.05),呈现体内外耐药表型逆转现象;通过GeneMANIA、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JMJD6与E2F2存在表达相关性(P<0.05),同时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验证下调JMJD6可以抑制E2F2表达以及RNA聚合酶Ⅱ的结合,并在shRNA下调E2F2表达水平的基础上验证其位于JMJD6分子机制下游。结论 JMJD6通过调控E2F2表达进而影响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对BRAF和MEK抑制剂耐药性的形成。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8): 759-76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03
    目的 探究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在胚胎腭发育过程中对芳香烃受体(AHR)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怀孕的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TCDD组(n=12)和TCDD+CH223191组(n=12),并在孕7.5 d(GD7.5)至GD10.5分别对不同组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实验分别在GD13.5、14.5、15.5安乐处死小鼠获取胚胎头部和腭突组织。统计各组腭裂率;HE染色观察胎鼠腭部发育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胎鼠腭突组织中蛋白CYP1A1和β-catenin的定位及表达,以及增殖标志物PCNA、Ki67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HR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腭突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对照组的小鼠胚胎未发生腭裂,而TCDD组的小鼠胚胎腭裂率为96.77%,共同暴露于TCDD和CH223191的小鼠胚胎腭裂率为81.82%。(2)HE染色显示对照组胎鼠腭突在GD13.5未发生接触,GD14.5两侧腭突接触并形成中线上皮缝(MES),GD15.5两侧腭突完全融合;而TCDD组胎鼠腭突在GD13.5~15.5均未发生接触;TCDD可导致胎鼠腭部前、中、后段均发生腭裂。(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CDD可以激活AHR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受TCDD影响,Wnt 3a和β-catenin蛋白在GD13.5和GD14.5中相对表达水平升高,而在GD15.5中降低(P<0.05);磷酸化GSK-3β/总蛋白的比值在GD13.5,GD14.5中相对升高,而在GD15.5中相对下降(P<0.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在GD13.5~15.5中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于GD14.4之后低于对照组(P<0.05)。TCDD+CH223191组β-catenin在GD15.5的相对表达高于对照组和TCDD组(P<0.05);CYP1A1在GD15.5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另外两组(P<0.05)。(4)TUNEL染色结果显示GD15.5的腭间充质区域凋亡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胚胎腭发育的关键时期,暴露于TCDD的小鼠胚胎会发生腭裂,这可能与AHR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关,这种相互作用会对腭突融合过程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腭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