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Download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9): 837-843+84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4
    目的 恶病质作为一种全身消耗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难以逆转的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严重损害患者健康状态。进一步解析恶病质引起骨骼肌消耗的机制以探寻潜在治疗靶点是改善恶病质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策略。方法 利用Incucyte持续观察肿瘤细胞上清对成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肌细胞凋亡水平改变。通过RT-qPCR检测分析肿瘤细胞上清对体外诱导分化肌管的成肌分化、肌肉萎缩及脂质过氧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细胞成像和流式细胞术共同检测肿瘤细胞上清诱导的成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 通过体外模拟恶病质对成肌细胞和肌管的影响,观察到在肿瘤上清刺激下,成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加剧。且诱导分化后的成肌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肌肉萎缩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同时伴随脂质过氧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成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了明显变化。结论 恶病质可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和线粒体损伤造成骨骼肌萎缩,保护线粒体不受恶病质因子的损伤可能是治疗恶病质骨骼肌减少的潜在策略。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9): 844-84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5
    目的 研究微塑料(MPs)经口摄入途径对小鼠肺组织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模拟环境中MPs。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0.05μm和0.5μm的MPs实验组,设计小鼠发育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暴露剂量。在发育期分别灌胃0.05μm、0.5μm MPs(0.3 mg/d),连续4周,进入成熟期,将剂量改为0.6 mg/d,再持续8周。对照组灌胃同体积蒸馏水,所有小鼠在16周时被处死。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分析PanglaoDB数据库中小鼠肺组织中表达NLRP3的细胞簇;免疫印迹法测定肺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肺组织结果显示,0.05μm和0.5μm MPs组均能诱导小鼠肺组织炎性损害;PanglaoDB数据库中肺组织表达NLRP3的细胞簇为巨噬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样本结果显示,相比Control组,微塑料组小鼠肺组织蛋白表达均有增加趋势,但仅有0.05μm MPs实验组中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0.5μm MPs组相比,0.05μm MPs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经口摄入微塑料可能过度激活NLRP3炎症小体引发肺脏炎性损害。同时,针对0.05μm和0.5μm的微塑料,粒径越小对肺的炎性损害越严重。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2): 1222-122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65
    目的 探讨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成年女性乳腺癌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预防与管理提供证据。方法 基于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进行横断面分析,纳入2013—2018年共3个周期的成年女性参与者,收集膳食数据和乳腺癌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膳食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腺癌发生率的影响,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 197例成年女性参与者,其中发现乳腺癌患者63例(5.26%)。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ω-6/ω-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ω-3、ω-6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种族、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等协变量后,ω-3(OR=0.574)和ω-6不饱和脂肪酸(OR=0.884)摄入量的增加均是成年女性患者发生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CS模型显示,ω-3和ω-6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成年女性乳腺癌发生率呈现负向非线性关系,且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年女性ω-3、ω-6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可以降低乳腺癌风险,合理的脂肪酸摄入结构可能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3): 211-21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34
    目的 基于脂质过氧化研究淫羊藿苷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ISO,15 mg/kg)、氯沙坦阳性药组(Los, 9 mg/kg),以及淫羊藿苷低剂量组(ICA-L组,15 mg/kg)、淫羊藿苷高剂量组(ICA-H组,60 mg/kg)。采用小动物超声检测仪检测小鼠心功能(EF%、FS%)的变化,计算小鼠心脏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左心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布鲁士蓝染色观察小鼠左心室组织铁离子的积累。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左心室组织中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GPX4、4-HNE、ACSL4、LPCAT3、TFR1、DMT1的表达。结果 ICA和Los可以改善ISO引起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的降低,减轻ISO所致的左心室组织病理损伤以及铁离子过度积累,抑制ISO所致左心室组织中SLC7A11、GPX4蛋白的下调,4-HNE、ACSL4、LPCAT3、TFR1、DMT1蛋白的上调(P<0.05)。结论 ICA可能通过上调SLC7A11/GPX4轴抗脂质过氧化,减轻铁死亡,改善ISO所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0): 1030-103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32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引起器官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难以彻底治愈,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抗菌肽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分子,可以通过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刺激或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因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中被广泛关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菌肽不仅对Ⅰ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还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的治疗,并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探讨抗菌肽的免疫调控活性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可以为抗菌肽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支持,为抗菌肽今后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上提供理论参考。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3): 218-22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35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阳性药吡菲尼酮组(100 mg/kg)和人参总皂苷(40、80、16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通过气管单次滴注博莱霉素(3 mg/kg)构建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建模次日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取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肺部炎症和纤维化改变程度。检测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水平。结果 气管内单次滴注博莱霉素14 d后,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明显淤血实变,肺泡炎及肺纤维化明显,肺组织中COLⅠ、IL-6及IL-1β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与模型组相比,人参总皂苷及吡菲尼酮能够有效改善模型小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且明显减少肺组织中COLⅠ、IL-6及IL-1β蛋白水平。结论 人参总皂苷改善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与抑制炎症因子IL-6及IL-1β蛋白水平有关。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2): 1235-1240+124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58
    目的 旨在了解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健康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问卷对贵州省10所高校8 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2023年贵州省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7.2%,在基本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技能3个方面的素养水平分别为41.4%、48.8%、41.3%。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及健康信息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分别为73.4%、37.8%、20.6%、79.6%、31.0%、5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城镇学生、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低BMI、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对该地区的健康素养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P<0.05)。结论 贵州省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一般,性别,生源地、专业、学历、BMI和学习成绩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教育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5): 502-50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6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联合锚钉“×”形弹性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8年3月至2023年6月对35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自制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骨折隧道制作和过线装置,在关节镜下实施缝线联合锚钉“×”形弹性固定改良Meyers-McKeever分型Ⅱ~Ⅳ型骨折。末次随访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复查CT证实骨折复位良好,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1个月)。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阴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分别从术前(23.25±5.12、39.02±6.71)分提升至末次随访的(93.60±3.38、91.83±4.21)分(P<0.001)。所有病例无关节感染、内固定松动、关节交锁及不稳等并发症发生。儿童或青少年患者无骨骺早闭、膝内或外翻畸形等生长紊乱。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联合锚钉“×”形弹性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精确,固定可靠,允许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同时应用自制PCL胫骨止点骨折隧道制作和过线装置,使操作简捷,对骨骺干扰小,临床效果满意。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9): 926-93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22
    老年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导致其感染因素更复杂且临床表现各异。及早、快速和准确地鉴别出老年感染性病原体,对临床精准的抗感染治疗,减少老年病人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存在依赖标本活菌,检测时间长,检测人员准入条件高或依赖昂贵仪器等缺点。随着CRISPR/Cas系统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检测技术在老年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应用的优势也日渐突出。CRISPR/Cas系统能高效准确地鉴定出病原体,尤其是对于标本量少、微生物丰度低、采样困难或需要快速床旁检测的老年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检测技术在老年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3): 299-312.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33
    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成分是绞股蓝中主要有效成分,该类化学成分在人参、三七、西洋参等其他药用植物中也有分布,因其具有抗肿瘤、降血脂血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一直是中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元部分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存在大量的亚甲基、次甲基信号叠加,其化学结构鉴定难度较大。本文拟对已报道的绞股蓝中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波谱学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出绞股蓝皂苷元的结构特点及其波谱学特征,为绞股蓝乃至其他药材中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解析提供科学依据。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2): 1229-123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64
    目的 探索一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的规模、病原体和传播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binomial回归模型、叉生分析筛选可疑危险因素,采集肛拭子和粪便样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发病24例,其中疑似病例9例,临床诊断病例15例。中位年龄为12岁,男女罹患率无差异,均为同班学生,班级罹患率48.00%(24/50)。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和恶心。首发病例10月5日发病,10月7日开始出现二代病例,呈现“人传人+点源暴发”模式。患者肛拭子(18份)和粪便样本(2份)肠道38种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未发现可疑病原体。叉生分析结果显示,体育课上与病例打篮球且上完体育课没洗手是本次腹泻暴发疫情传播的危险因素(RR=8.80,95%CI:1.88~41.01),存在正交互作用(S=1.088,AP=7.16%,RERI=0.63)。结论 这可能是一起学校病毒性腹泻暴发,应教育学生避免带病上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2): 1210-1216.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6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救治的1 714例日龄<7 d新生儿进行研究。采用R 4.1.3软件中“caret”包以7∶3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1 199例与验证组515例。收集可能影响新生儿肺炎的新生儿资料与母体相关指标,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将模型组新生儿分为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资料与母体相关指标,建立新生儿肺部感染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估模型区分度,以校准曲线评估模型准确度。结果 模型组1 199例新生儿中,33例确诊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出生5 min Apgar评分、胎膜早破情况、胎粪吸入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呼吸机应用情况、静脉营养情况、肠道益生菌使用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套索回归(LASSO)筛选出6个潜在因素分别为:出生体质量、出生5 min Apgar评分、胎膜早破情况、胎粪吸入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肠道益生菌使用情况。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OR=0.218)、出生5 min Apgar评分(OR=0.573)、胎膜早破情况(OR=8.345)、胎粪吸入情况(OR=4.011)、侵入性操作情况(OR=4.056)、肠道益生菌使用情况(OR=3.637)为新生儿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AUC为0.925,95%CI(0.891~0.959),特异度为82.4%,敏感度为93.9%。验证组AUC为0.878,95%CI(0.815~0.943),特异度为69.3%,敏感度为93.9%。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验证组的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当模型预测值为0.179~0.889时患者净获益率>0。结论 新生儿肺部感染主要受出生体质量、出生5 min Apgar评分、胎膜早破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以上述因素建立的模型用于预测新生儿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1): 1099-110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47
    目的 分析并评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至2024年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的1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女性5例,男性9例,分析患儿基本资料、手术参数、术后恢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14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改良Soave术患儿中位年龄6个月,体质量(10.7±5.9) kg,手术操作时间为(156.17±16.74) min,机器人控制台时间(60.01±8.18) min。术中出血量为(7.71±2.01) mL,术后胃管留置时间为(1.61±0.74) d,术后患儿经口进食时间为(1.78±0.69) d,术后留置肛管时间为(5.35±1.7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57±1.28) d,所有患儿术后无30 d非计划再次入院,随访时间(3.27±3.30)个月,术后近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狭窄、肌鞘感染、吻合口瘘等),术后2例患儿并发小肠结肠炎。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可行,也适合小婴儿、甚至低体重婴儿,盆底解剖更精准,肛门括约肌损伤减轻,同时能有效避免副损伤。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0): 991-99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36
    目的 调查贵州省公众心肺复苏(CPR)知信行及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升公众CPR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2月至6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贵州省公众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CPR知识、态度、行为及自我效能。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937份。公众对CPR的知识、态度、行为和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33.78±11.22)、(43.97±5.74)、(16.80±2.75)、(11.02±4.19)分。χ2检验显示,不同人群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居住地、健康状况)以及与CPR相关的经历(听说过和会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听说过CPR、遇到过需要CPR的人、实施过CPR、参加过CPR培训)是影响CPR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知识、态度、自我效能、听说过CPR、遇到过需要CPR的人、年龄、居住地在农村以及参加过CPR培训对CPR行为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 贵州省公众普遍持有正向的CPR态度,并表现出较高的行为意愿,但CPR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效能有待提高。亟须根据不同层次公众的需求,加强CPR普及教育,扩大培训人群,进一步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5): 471-47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63
    目的 探究在七氟醚麻醉致意识消失与恢复过程中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谷氨酸能的锥体(Pyr)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两种亚型: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与生长抑素(SST)阳性神经元胞外腺苷释放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在C57小鼠(n=6)mPFC脑区注射AAV-CaMkⅡα-Cre与AAV-DIO-Ado1.0混合病毒,SST-IRES-Cre小鼠(n=6)与PV-IRES-Cre小鼠(n=6)mPFC脑区注射AAV-DIO-Ado1.0病毒,待病毒转染3周。在本实验中主要使用多通道光纤记录系统记录腺苷的荧光信号强度。记录给予2.3%七氟醚麻醉时小鼠从清醒到翻正反射消失,以及翻正反射恢复到完全苏醒过程中腺苷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七氟醚能够引起mPFC中锥体神经元、SST神经元、PV神经元胞外腺苷的增加,并随着七氟醚的停止吸入未立即下降。结论 mPFC脑区可能通过调控腺苷传递参与七氟醚麻醉致意识的改变。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1): 1104-111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44
    目的 了解贵州省公众海姆立克急救法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9-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编制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知信行和自我效能问卷对贵州省2 887名公众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公众海姆立克急救法知信行和自我效能总体得分(78.55±11.30)分,知识得分(15.68±4.99)分、态度得分(40.80±4.69)分、行为得分(9.03±1.11)分、自我效能得分(13.04±4.19)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公众海姆立克急救法知信行和自我效能得分的共同影响因素是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健康状况一般、不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和未参加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P<0.05)。结论 公众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知识和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相关部门需加大对本科及以下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健康状况一般、不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和未参加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的群体开展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的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4): 432-436.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44
    目的 研究医学院校在“三全育人”方面的课程思政情况。方法 文章通过调研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发现普遍存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不足、形式单一和协同力度不足、评价反馈和激励强度不足等问题。结果 医学院校需要充分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运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策略,创设多场景育人课堂,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利用“大思政课”将课程思政传递的育人观点实践化,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落细。结论 “三全育人”理念为医学院校建设课程思政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指引,有助于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使命,培养医学生“医者仁心”精神品格,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发展。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0): 949-956+96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3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小RNA-7(miR-7)对于采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MLNs)中免疫细胞比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实验中采用miR-7基因敲减(Knockdown, KD)转基因小鼠,利用DSS诱导建立UC模型,进而观察其脾脏和MLNs形态、重量、细胞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MLNs中CD19+B细胞、CD8+T细胞和CD4+T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细胞及固有免疫细胞(Gr-1+中性粒细胞、CD11b+细胞、NK1.1+T细胞、CD11c+树突状细胞、F4/80+巨噬细胞、γδ T细胞)的比例并计算细胞绝对数。结果 与野生型(WT)UC模型小鼠相比,miR-7KD的UC模型小鼠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形态、体积明显增大,重量显著增加(P<0.05),细胞总数显著增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较WT UC模型小鼠组,miR-7KD UC模型小鼠组的脾窦扩张充血,脾小结减小;肠系膜淋巴结显示淋巴滤泡明显增大,髓质区和皮质区扩张。在miR-7基因敲除小鼠中,脾脏和MLNs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的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固有免疫细胞Gr-1+中性粒细胞、CD11b+细胞、CD11c+树突状细胞、F4/80+巨噬细胞和γδ T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miR-7敲减显著改变小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MLNs中病理组织学结构和免疫细胞的组成,这表明miR-7可能通过调节外周免疫细胞变化来介导UC的病理损伤进程,为深入研究UC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发现不仅强调miR-7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还为未来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潜在的理论基础。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2): 1157-116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66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MCC950阻断脂多糖诱导胰腺腺泡细胞(PACs)炎症和焦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小鼠胰腺腺泡细胞(MPACs)细胞株传代培养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脂多糖(LPS组)、LPS+MCC950干预(MCC950组)以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4组,培养48 h。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NLRP-3信号通路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以及细胞焦亡通路caspase-11、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方法检测活性氧指标丙二醛(MDA)的含量,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MCC950以及NAC抗氧化剂干预有效抑制LPS诱导MPACs的凋亡。与Control组相比,PACs细胞加入LPS后显著增加丙二醛(MDA)的水平,而MCC950以及抗氧化剂NAC的干预有效地抑制LPS诱导MPACs细胞丙二醛(MDA)的高表达(P<0.01)。MCC950以及抗氧化剂NAC的干预有效抑制了LPS诱导MPACs细胞的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caspase-11、GSDMD mRNA和蛋白质的高表达(P<0.01)。结论 MCC950对LPS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抑制细胞焦亡、NLRP-3信号通路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12): 1241-124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60
    增生性瘢痕是由伤口异常愈合引起的病理性瘢痕。其特点包括持续的局部炎症和过量的胶原蛋白沉积,这可能导致外观问题、挛缩畸形、功能丧失和心理问题等。目前,关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手段很多,但由于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的临床治疗策略虽多样,包括物理治疗、光电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仍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早期多手段的综合干预已逐渐获得大多数临床医师的共识。本综述系统回顾了针对增生性瘢痕早期防治的临床研究现状,期望为增生性瘢痕的早期综合防治提供临床证据。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4): 384-39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54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迭代重建(AIIR)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CAD)肺结节检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10月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41例,同时采集常规剂量(120 kVp,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剂量等级2级,参考管电流(106 mAs)和超低剂量(120 kVp, 15 mAs)胸部CT,记录辐射剂量参数。常规剂量CT采用Karl迭代重建,超低剂量CT采用Karl和AIIR(1、3、5级)重建,测量5组图像的主动脉、脂肪、肌肉区域的CT均值、噪声指数(SD)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5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以2名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确定的≥4 mm非钙化实性肺结节作为参考标准,记录5组图像CAD肺结节检测的真阳性、假阳性(误诊)和假阴性(漏诊)数量并与参考标准比较,记录超低剂量Karl重建组图像人工阅片时间和CAD阅片时间。结果 5组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AIIR 5重建的SD、SNR和CNR值均优于常规剂量和超低剂量Karl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超低剂量AIIR 5重建的胸部CT整体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Karl重建相当,优于超低剂量Karl重建(P<0.005)。5组图像CAD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AIIR重建CAD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剂量和超低剂量Karl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超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89.3%,CAD阅片时间较人工阅片减少63.3%。结论 AIIR在改善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保持CAD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降低CAD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3): 292-29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31
    目的 探讨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慢性疾病情况、用药情况、SF-36生存质量评分、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S)等资料,对一般资料等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不合理用药率42.4%(386/977),且焦虑、抑郁、CCI高评分占比均高于合理用药患者。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中(除RP、GH、VT、MH外)PF、BP、SF、RE评分均低于合理用药者,而HAS、HDS评分均高于合理用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焦虑、抑郁均与SF-36评分中躯体疼痛(OR=1.842,95%CI:1.020~3.326;OR=1.255,95%CI:1.076~2.333)、精力(OR=4.310,95%CI:1.018~18.248;OR=19.453,95%CI:3.633~34.180)、情感职能(OR=1.678,95%CI:1.064~3.682;OR=4.348,95%CI:1.929~9.798)、精神健康(OR=2.009,95%CI:1.799~5.052;OR=4.761,95%CI:1.798~12.606)低评分有关,且CCI评分越高发生焦虑、抑郁风险越高,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合理用药的焦虑、抑郁患者中除CCI评分、SF-36中的精神健康评分外,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不合理用药问题非常普遍,其生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生活质量差与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焦虑、抑郁密切相关。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8(02): 137-14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18
    目的 比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接受高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24 h MTX血药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ADR)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非参数检验将接受HD-MTX治疗后24 h的MTX血药浓度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来调整两组之间的基线潜在混杂因素,比较两组患儿MTX相关ADR发生情况。结果 以给药后24 h的MTX血药浓度是否≥60μmol/L为分界线,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后,将45对(90例)患儿纳入分析。两组之间除骨髓抑制有统计学差异(48.89%vs 73.33%,χ2=5.657,P=0.017),其余AD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给予HD-MTX后24 h的MTX血药浓度≥60μmol/L是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OR=2.930,95%CI:1.153~7.445)。结论 对于接受HD-MTX治疗的ALL患儿,骨髓抑制与24 h MTX血药浓度有密切关系,当24 h MTX血药浓度≥60μmol/L时,骨髓抑制发生可能更高,需要引起重视。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8(01): 53-5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09
    目的 旨在介绍一种新开发的牵开系统,并分析其在显微镜辅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与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颈椎病,且使用新开发的牵开系统进行显微镜辅助下ACDF的患者资料,评估该牵开系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数据显示,减压充分,手术效果良好。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部残疾指数评分(NDI)分别从术前的(5.43±1.12、29.77±6.06)分下降至术后的(2.60±0.78、11.75±3.26)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从术前的(7.93±1.37)分上升至术后的(12.22±1.71)分。C2-7的Cobb角从术前的(10.37±6.79)度增加到手术后(14.58±6.10)度。未观察到临床或影像学相关并发症。结论 新开发的牵开系统在显微镜辅助下ACDF手术中表现出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8(01): 1-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08
    目的 基于SIRT1/PGC-1α信号通路研究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HF)动物模型中葡萄糖代谢酶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10)和模型组(Model,n=10)。采用小动物超声检测仪检测大鼠左心功能,观察射血分数(EF)、短轴缩窄率(FS)、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壁厚度(LVAWs)、左心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心输出量(CO)、心搏量(S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左心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左心室组织中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及己糖激酶2(HK2)、乳酸脱氢酶A(LDHA)、丙酮酸脱氢酶E1(PDH E1)、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和琥珀酸脱氢酶A(SDHA)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L-乳酸的含量。结果 大鼠MI后HF模型中EF、FS、CO、SV、LVAWs和LVPWs降低,LVESV和LVIDs增加(P<0.05);左心室间质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β-MHC蛋白表达上调(P<0.001);SIRT1、PGC-1α、SIRT3、HK2、LDHA、PDH E1、IDH2及SDHA糖代谢相关蛋白表达下调(P<0.05);血清中L-乳酸含量增加(P<0.001)。结论 大鼠MI后HF模型中SIRT1、PGC-1α、SIRT3、HK2、LDHA、PDH E1、IDH2及SDHA蛋白表达下调,引起心肌葡萄糖的能量利用发生障碍,促进心功能降低和心室重构发生。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3): 246-253+26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39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期间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晚期尿路上皮癌且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7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应用抗生素(A)组和未应用抗生素(B)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及生存分析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生素(A)组患者mPFS为6个月(95%CI:4.92~7.08),与未应用抗生素(B)组的8个月(95%CI:5.67~10.34)相比显著降低(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应用情况是患者PFS(HR=2.11,95%CI:1.17~3.81,P=0.014)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抗生素可以影响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缩短,在临床中应慎重合理应用抗生素。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4): 361-370.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42
    目的 探讨GPR75受体偶联Gαq信号通路在20-HETE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H9c2心肌细胞采用慢病毒载体干扰GPR75表达,敲减效率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LISA法检测IP3及cAMP含量;TUNEL法评估细胞凋亡率;分别使用Fluo-4/AM、DHE和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Ca2+浓度、ROS含量以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GFR、ERK1/2、AKT、GSK3β、Bax、Bcl-2、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慢病毒载体shGPR75转染后,H9c2心肌细胞GPR75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67.16%和63.99%(P<0.05)。敲减GPR75表达或应用AAA阻断其作用,显著抑制20-HETE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P<0.05),并可逆转ΔΨm下降及凋亡相关蛋白Bax、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P<0.05)。20-HETE处理后细胞内IP3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对cAMP生成无显著影响(P>0.05),而敲减GPR75表达、应用AAA或者PLC信号通路阻断剂U73122预处理后,可显著阻断细胞内IP3生成(P<0.05)。敲减GPR75表达、应用AAA或者U73122预处理后,明显抑制20-HETE诱导的Ca2+浓度升高和ROS生成效应(P<0.05)。20-HETE处理后,GPR75受体下游调控关键蛋白EGFR、ERK1/2、AKT、GSK3β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敲减GPR75表达或应用AAA可有效阻断20-HETE上述效应(P<0.05)。最后,阻断PLC或PI3K信号通路,显著抑制20-HETE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P<0.05)。结论 20-HETE通过GPR75受体偶联的Gαq蛋白及其介导的PLC、EGFR/ERK1/2/AKT/GSK3β信号通路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4): 401-40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53
    目的 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药源性肝损伤(DILI)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6年间收治发生DILI的A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脏功能指标、DILI严重程度、DILI类型、保肝药物、转归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DILI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84例患者发生DILI并接受治疗,总有效率为72%。DILI类型和药物用法是影响转归的2个重要因素(P<0.05)。肝脏生化异常型是DILI主要类型(80.67%),但该类型的患者预后较差,总有效率仅为68.2%。共6类13种药物被用于DILI治疗,临床治疗以单次用药(62%)和二联用药(34%)为主,药物用法与患者转归显著相关,二联用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45.0%)、异甘草酸镁(27.10%)、门冬氨酸鸟氨酸(14.02%)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结论 多数AL患者的DILI预后较好,但仍应制订合理方案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有效率,药物用法是影响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需保持重点关注。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4): 344-35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49
    目的 研究富锌在脂多糖、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中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20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常锌对照组(C)、脂多糖组(LPS)、地塞米松组(DEX)、富锌组(Zn)、富锌+脂多糖组(ZLPS)、富锌+地塞米松组(ZDEX),胚胎(ED) 0.5 d开始,前3组给予常锌饲料30 mg/kg,后3组给予富锌饲料100 mg/kg; LPS组、ZLPS组ED 8.5 d颈部注射脂多糖0.15 mg/kg, DEX组、ZDEX组ED 10.5 d开始连续3 d同一时间腹腔注射地塞米松6 mg/kg。孕鼠在ED 13.5 d、ED 14.5 d、ED 15.5 d麻醉后脱颈处死,显微镜下观察胎鼠腭部,统计腭裂发生率;HE染色观察腭突的发育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腭突Sp5、Wiz表达情况;RT-qPCR和WB方法检测腭突Sp5、Wiz、Ptch1、Gli3表达情况。结果 孕鼠暴露于LPS和DEX均会产生腭裂,且DEX处理后发生率更高;ED 13.5 d时,与C组相比,LPS组腭突Sp5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及Sp5蛋白表达升高(P<0.05),Zn组腭突Sp5、Wiz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及Sp5蛋白表达下降(P<0.05),而Wiz mRNA升高(P<0.05)。ZLPS组较LPS组腭突Sp5、Wiz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Sp5 mRNA及Sp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ZDEX组较DEX组结果则相反(P<0.05);与C组相比,LPS组、Zn组Ptch1 mRNA及Ptch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但是LPS组Gli3 mRNA表达降低(P<0.05),Zn组Gli3 mRNA表达升高(P<0.05);ZDEX组较DEX组Ptc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Gli3 mRNA表达降低(P<0.05);ZLPS组较LPS组Ptc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富锌饮食对孕鼠暴露在LPS引起的腭裂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能与调节Sp5、Wiz的表达相关,但对暴露于DEX诱发的腭裂未见明显的拮抗效果。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4): 332-33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50
    目的 探讨“冰冻肺门”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73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1例患者因“冰冻肺门”中转开胸,中转开胸手术组因是否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分为主动中转开胸组和被动中转开胸组,分析“冰冻肺门”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影响。结果 中转开胸手术组与全胸腔镜手术组在性别、吸烟史、胸部结核或胸膜炎病史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胸手术组与全胸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长、术后住院天数、非计划再次手术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皮下气肿、重新置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术中或术后输血、持续漏气、术后72 h内疼痛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中转开胸手术组与主动中转开胸手术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冰冻肺门”增加了肺叶切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是导致中转开胸的重要原因。因此,术者应当结合患者病史,在术前充分判读影像资料,明确是否存在“冰冻肺门”手术难点,灵活制定手术方案做好中转开胸预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5): 447-45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59
    目的 探究fnr基因缺失对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产乙醇能力的影响,并对野生型菌株与Δfnr缺失菌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方法 以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株TH1为背景,利用温敏型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构建fnr基因的缺失菌株。PCR扩增并克隆fnr基因于pGEM-Teasy表达载体获得回补质粒,导入Δfnr缺失菌株得到回补株,并将pGEM-Teasy空质粒导入野生株及缺失株作为空载对照。通过顶空法检测基因fnr缺失对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株乙醇产量的影响。并对野生型菌株和Δfnr缺失菌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PCR技术明确fnr基因缺失与回补菌株构建成功。乙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基因fnr缺失后,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株的乙醇产量显著降低,且回补菌株的乙醇产量显著升高。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基因fnr缺失后561个基因表达上调,610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包括氨基酸代谢、嘧啶代谢、三羧酸循环等通路,下调基因中富集到了包括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代谢、双组份系统、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生物被膜形成、糖酵解/糖异生等通路。结论 fnr基因的缺失显著降低了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株的乙醇产量,且全局性调控因子FNR能够正向促进糖酵解通路,抑制三羧酸循环通路。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5): 437-437.
    <正>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是一种能够引起院内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2018年,肺炎克雷伯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全球最具威胁力的病原体。根据菌株毒力的强弱,肺炎克雷伯菌常被分为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 pneumoniae,cKpn)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 pneumoniae,hvKpn)。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5): 513-52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60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灵敏、快速的肺炎支原体(MP)检测方法,并对其应用性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 利用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技术对肺炎支原体特异基因CARDS毒素基因进行扩增,利用侧流免疫层析生物传感(LFB)技术读取扩增结果,命名该方法为MP-MCDA-LFB。分析扩增反应在60~67℃(间隔1℃)的扩增效率,筛选最适反应温度;分析分别扩增10、20、30、40 min时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核酸浓度,筛选最佳反应时间。利用10倍系列稀释的肺炎支原体核酸分析MP-MCDA-LFB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限,利用35株非肺炎支原体菌株分析MP-MCDA-LFB方法的特异性。利用MP-MCDA-LFB方法检测80份疑似MP感染的临床样本,并与RT-PCR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P-MCDA-LFB方法的临床应用性。结果 MP-MCDA-LFB能够实现对肺炎支原体CARDS毒素基因的快速检测。其最佳反应温度为63℃,最短反应时间为40 min,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 h内。MP-MCDA-LFB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检测限低至45 ng/L,与其他临床表现相似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MP-MCDA-LFB方法从80份临床样本中检出45份阳性样本(56.3%),检出率与RT-PCR方法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以CARDS毒素基因为靶标的MP-MCDA-LFB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现场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5): 454-460.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71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生儿粪便分离的多重耐药准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和耐药相关基因特征。方法 使用E-test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结果 该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美罗培南等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全基因组测序提示该菌株携带两个质粒,与以往报道的IncFⅡ型和IncX3型质粒高度相似。并且,两个质粒携带重要的耐药基因,分别为blaTEM-1D、blaCTX-M-15、blaNDM-1和blaSHV-12。同时染色体DNA上也携带一些重要耐药相关基因,如blaOKP-B-2等。这些耐药基因能够解释我们检测到的耐药表型的发生,并说明这些耐药性可能随着质粒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结论 准肺炎克雷伯菌不同于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特性和基因组具有一定特征。并且,由于新生儿可携带,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应该受到进一步的广泛关注。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6): 628-635.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72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中占40%~71%,是一种涉及心、肾、肺、血管系统和脂肪组织等的多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患者仍然存在预后不良情况,复发率升高而生活质量下降。文章通过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综述,发现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与高血压、冠脉疾病和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室功能障碍和肺动脉疾病、激素系统异常、肥胖、系统性炎症和代谢异常相关,通常使用利尿剂、RAAS抑制剂、SGLT2is、MRA和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不同分型的动物模型的构建也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临床诊治提供一些有价值参考。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6): 636-642.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82
    前列腺癌(PCa)被临床诊断时,大多已属晚期并发生远处转移。长期以来,雄激素剥夺疗法是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但疗效有限,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并发生远处转移。目前,CRPC的形成和转移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前列腺癌干细胞(PCSCs)是前列腺肿瘤异质性细胞亚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PCSCs的起源细胞存在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能被部分标志物所识别。PCa的侵袭、转移与PCSCs的存在密切相关,由PCSCs诱导形成的CRPC也逐渐被学者关注。该文重点回顾PCSCs的特征和起源、相关标志物和信号通路,分析PCSCs在前列腺肿瘤放化疗抵抗性形成和肿瘤恶性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为CRP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7): 725-735.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93
    绞股蓝不仅在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也显示出独特的潜力。因此,本文综述了绞股蓝的植物分类学特征及其在民族医学中的历史用途,突出其在多种传统治疗中的角色。详细讨论了绞股蓝的植物化学特性,包括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基础物质、来源及合成途径。深入分析了绞股蓝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其潜在的治疗机制和作用靶点。最后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评估了近年来关于绞股蓝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趋势与发展。本文通过多角度综述,系统总结了绞股蓝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为绞股蓝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7): 659-665.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88
    目的 研究小白菊内酯(PTL)对体外循环(CPB)犬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8只健康成年中华田园犬,体重10~1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肺缺血再灌注组(IR)和小白菊内酯组(PTL)。假手术(Sham)组不进行CPB,其余两组均建立CPB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CPB前(T1)、停机时(T2)和实验结束时(T3)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ELSIA检测T1、T2和T3时点血浆和T3时点左肺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q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 p65、NF-κB p65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PB后犬出现肺损伤,与IR组比较,T3时点PTL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RI明显降低(P<0.05),血浆、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肺组织TNF-α mRNA相对表达水平,TNF-α、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OI明显升高(P<0.05)。结论 PTL可改善CPB犬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7): 703-71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091
    目的 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合风险预测模型探讨超声(U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及CEUS,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按7∶3比例,训练集256例,验证集111例。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其鉴别效能,构建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缘不规则、边缘模糊、微钙化、肿瘤最大直径≤10 mm、造影后边界不清、向心性增强、晚于周围组织增强、增强后结节活动度差及有增强环等可能是结局的影响因素。绘制具有9个独立预测因子的列线图,ROC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提示模型拟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进行干预的净获益高于对所有人干预和不干预。结论 US征象中边缘不规则、边缘模糊、微钙化、肿瘤最大直径≤10 mm为合并HT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CEUS征象中造影后边界不清向心性增强、晚于周围组织增强、增强后结节活动度差及有增强环对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7(08): 806-810+81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09
    目的 分析遵义地区尿路结石成分的特征,探讨这些特征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结石部位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遵义地区13个县市1 119例具有本地籍贯并长期居住的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样本,通过红外光谱法对其成分进行了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共收集1 119例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59∶1,其中41~60岁患者年龄构成比例最高,男性58.87%(405/688)、女性58.47%(252/431)。结石成分研究表明,混合成分结石在总样本中的比例为67.82%(759/1 119),其中,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的复合结石最常见,占混合成分结石的32.54%(247/759);紧随其后的是一水草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的组合,占比25.82%(196/759)。单一成分结石占据了32.17%(360/1 119),主要为一水草酸钙结石,占单一成分结石的77.22%(278/360),尿酸结石则占14.72%(53/360)。六水磷酸铵镁结石在男性中的构成比(2.91%)显著低于女性(11.14%,P<0.01)。下尿路结石的男性患病率(7.05%)显著高于女性(0.89%,P<0.01)。结论 在遵义地区,尿路结石多以成分为草酸钙和尿酸为主的混合型结石,41~60岁为高发年龄段,感染性结石女性高于男性,下尿路结石女性低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