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黔桂地区基性岩交代型软玉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田冉婷, 白峰, 许玲玲, 李净净, 车延东, 杜季明

PDF(4635 KB)
PDF(4635 KB)
现代地质 ›› 2025, Vol. 39 ›› Issue (01) : 194-208.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5.007

中国黔桂地区基性岩交代型软玉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田冉婷, 白峰, 许玲玲, 李净净, 车延东, 杜季明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软玉作为重要的矿物资源,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理解矿床成因与评估资源潜力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选择贵州罗甸、广西大化和广西巴马地区的基性岩交代型软玉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代表性软玉样品进行了系统的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黔桂地区基性岩交代型软玉的主要成分以SiO2、CaO和MgO为主,其平均含量低于透闪石矿物的理论值,而SiO2的整体含量高于超基性岩矿床,呈现出与围岩及后期热液硅供给密切相关的成矿特征。微量元素分析中,U、La、Sm表现出显著的正异常,而Nb则为负异常,缺乏Ba负异常的特征进一步强化了其与其他成因软玉的区别。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较高一致性,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轻稀土元素的富集以及Ce和Eu的负异常使其在成因上可与其他软玉类型有效区分。此外,贵州和广西的辉绿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在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上呈现出较高的相似性。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不同产地软玉的δCe、δEu及∑REE值,构建的树状图有效实现了对其的分类与区分。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华南地区软玉的成矿机制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性地球化学依据。

关键词

软玉 / 基性岩交代型矿床 / 主微量元素 / 稀土元素

中图分类号

P619.28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田冉婷, 白峰, 许玲玲, 李净净, 车延东, 杜季明. 中国黔桂地区基性岩交代型软玉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现代地质. 2025, 39(01): 194-208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5.007

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科研费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国内新发现软玉矿床的成因及玉石矿物学特征研究”(35932011270)

评论

PDF(4635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