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演变驱动因素研究

巴音吉, 庞国涛, 刘晓煌, 窦文骏, 李闯, 高金华, 马汝强

现代地质 ›› 2025, Vol. 39 ›› Issue (02) : 447-455.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125

198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演变驱动因素研究

  • 巴音吉, 庞国涛, 刘晓煌, 窦文骏, 李闯, 高金华, 马汝强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黄河流域面积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湿地。因海水倒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须进一步加强湿地资源相关资源环境指标的观测研究。本研究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区域,采取遥感解译与土壤、植被调查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定量分析研究区内1980年以来湿地面积变化规律以及湿地资源演变的影响因素,并为进一步科学保护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湿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2000年前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000年之后开始增加,且湿地面积变化的重心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变化。(2)湿地资源的演变驱动机制受黄河径流、泥沙量、降水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影响,随着黄河输水量的减少,黄河三角洲湿地水循环呈现“捉襟见肘”的态势。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影响较大,但保护区建设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3)湿地资源演变过程中土壤盐度变化特征显示,土壤含盐量由沿海到内陆呈递减规律,地下水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结合湿地植被分布特征研究,进一步验证土壤水盐变化是影响湿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黄河径流、输沙和人类活动是湿地资源演变驱动因素,进一步提出合理调水调沙、保护利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保护修复意见以支撑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修复。

关键词

调查观测 / 植被 / 土壤 / 人类活动 / 三角洲湿地 / 黄河

中图分类号

P967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巴音吉, 庞国涛, 刘晓煌, 窦文骏, 李闯, 高金华, 马汝强. 198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演变驱动因素研究. 现代地质. 2025, 39(02): 447-455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125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黄河流域中下游(河南段)水沙相互作用及生态环境承载力调查监测与评价”(DD20220885)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