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块庆阳—鄂托克旗古隆起地质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化

马明, 刘池洋, 王建强, 赵红格, 马锦山, 王建国, 李少南, 韩玉, 马志强, 全晓园, 白蒙恩, 张晴

PDF(16332 KB)
PDF(16332 KB)
现代地质 ›› 2024, Vol. 38 ›› Issue (06) : 1431-1444.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113

鄂尔多斯地块庆阳—鄂托克旗古隆起地质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化

  • 马明, 刘池洋, 王建强, 赵红格, 马锦山, 王建国, 李少南, 韩玉, 马志强, 全晓园, 白蒙恩, 张晴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部庆阳—鄂托克旗古隆起(简称庆—鄂古隆起),其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厘定华北板块西南缘动力学背景、古环境变迁及油气勘探等都有重要意义。基于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古隆起形成时限、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上古生界与下伏地层、奥陶系与寒武系及寒武系与中新元古界之间存在3个不整合,寒武系和奥陶系发育同沉积正断层,且向古隆起方向地震相均表现为下部上超、顶部削截的特征;远离古隆起核心区域的中寒武统厚度变化不大,上寒武统和下奥陶统向古隆起方向减薄、缺失,且被中奥陶统穿时覆盖,上奥陶统发育局限;古隆起核心区域的中寒武统和中奥陶统缺失是剥蚀所致,且中寒武统连续沉积。据此认为庆—鄂古隆起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早寒武世,南部初现古隆起雏形;中—晚寒武世,古隆起活动微弱;晚寒武世晚期至早奥陶世,古隆起隆升,未接收沉积;中奥陶世,古隆起隆升活动减弱;晚奥陶世到石炭纪沉积前,古隆起大幅度隆升并最终定型。古隆起形成的区域动力学环境与南邻秦岭洋、西邻古祁连—秦岭洋及贺兰裂陷槽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华北板块西南缘早古生代构造背景确定及庆—鄂古隆起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参考。

关键词

庆—鄂古隆起 / 构造特征 / 形成时限 / 演化过程 / 鄂尔多斯地块

中图分类号

P618.1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马明, 刘池洋, 王建强, 赵红格, 马锦山, 王建国, 李少南, 韩玉, 马志强, 全晓园, 白蒙恩, 张晴. 鄂尔多斯地块庆阳—鄂托克旗古隆起地质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化. 现代地质. 2024, 38(06): 1431-1444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113

基金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长庆油田5000万吨持续高效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E-0514);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科技项目(2018A-0104)

评论

PDF(16332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