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

赵洪菊, 王国良, 拜永山, 陈光庭, 张小永, 郝呈禄, 李五福, 王春涛

PDF(22632 KB)
PDF(22632 KB)
现代地质 ›› 2024, Vol. 38 ›› Issue (05) : 1400-1412.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111

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

  • 赵洪菊, 王国良, 拜永山, 陈光庭, 张小永, 郝呈禄, 李五福, 王春涛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地质文化村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文化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但地质文化村做为以地质为主的新形态旅游景区,明确和挖掘地质文化村旅游地质文化,是当前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以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开展村域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经野外实地调查,东岔村地质遗迹以高原高寒碳酸盐岩地貌形成的各类象形石景观、中元古代蓟县纪叠层石化石、阶梯型密集瀑布群为核心,融独特的构造形迹景观以及高原峡中峡组合景观于一体,村域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河湟藏民俗民风特色突出,具备打造“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文化村的发展潜力。东岔村旅游地质文化扎根于地质环境,融于地质遗迹、自然人文资源和乡村文化。本文经地质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旅游地质文化,通过旅游地质文化探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地质文化村建设品质,充分落实“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建设定位,促进区域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知识传播普及,带动区域休闲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地质遗迹资源 / 旅游地质文化 / 地质文化村 / 内涵探析 / 青藏高原 / 东岔村

中图分类号

P56 / F592.7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赵洪菊, 王国良, 拜永山, 陈光庭, 张小永, 郝呈禄, 李五福, 王春涛. 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 现代地质. 2024, 38(05): 1400-1412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111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西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青海)”(12120115052501);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项目“青海省典型地质遗迹综合价值及保护利用策略研究”(青地矿科2023[50])

评论

PDF(22632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