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牟平—乳山成矿带金矿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何江涛, 李俊建, 石光耀, 王晨光, 满荣浩

现代地质 ›› 2025, Vol. 39 ›› Issue (03) : 667-680.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109

胶东半岛牟平—乳山成矿带金矿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何江涛, 李俊建, 石光耀, 王晨光, 满荣浩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黄铁矿是地壳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金属硫化物,广泛发育在各类金属矿床中,更是金矿床中重要的载金矿物。本文以牟平—乳山成矿带典型金矿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金矿四个成矿阶段不同期次的黄铁矿成分标型开展了系统研究。黄铁矿镜下和面分析表明,各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晶形与粒度存在明显区别,其中Ⅰ阶段为粗粒自形-半自形立方体黄铁矿(Py1),Ⅱ阶段为细粒半自形-他形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Py2),Ⅳ阶段为细粒自形-半自形立方体黄铁矿(Py3)。Ⅰ阶段黄铁矿(Py1)晶体边缘及裂隙、Ⅱ阶段黄铁矿(Py2)晶体As含量较高;自然金和银主要呈细脉状充填在Ⅰ阶段立方体黄铁矿(Py1)裂隙或围绕Ⅱ阶段细粒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Py2)发育。电子探针主微量元素分析也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Ⅰ阶段黄铁矿Fe、S含量最接近理论值,而Ⅱ阶段黄铁矿存在明显的硫亏损,Ⅳ阶段黄铁矿则存在铁亏损。此外,金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金矿的不可见金为Au0纳米颗粒金。从成矿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黄铁矿晶形呈现从立方体→细粒五角十二面体→细粒立方体的变化趋势,指示成矿流体温度呈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主成矿阶段具有中低温、较高硫逸度的特点。

关键词

胶东半岛 / 牟平—乳山成矿带 / 电子探针 / 黄铁矿 / 赋存状态

中图分类号

P618.5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何江涛, 李俊建, 石光耀, 王晨光, 满荣浩. 胶东半岛牟平—乳山成矿带金矿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现代地质. 2025, 39(03): 667-680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109

基金

河北地质大学国家预研项目(KY2024QN25);河北地质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Q2024006); 河北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D2022403027)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