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4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郭富印, 刘晓煌, 张文博, 邢莉圆, 王然, 祖皮艳木·买买提, 雒新萍, 王超, 赵宏慧

PDF(7450 KB)
PDF(7450 KB)
现代地质 ›› 2024, Vol. 38 ›› Issue (03) : 599-611.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040

2000—204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 郭富印, 刘晓煌, 张文博, 邢莉圆, 王然, 祖皮艳木·买买提, 雒新萍, 王超, 赵宏慧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强度对区域生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影响往往是负面的,因此实现人口稠密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境保护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例,基于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与PLUS模型对该区域2000—2021年(历史时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以5年为步长对2025年、2030年、2035年和2040年的生境质量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研究区生境质量均值下降了0.05,呈下降趋势,生境质量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地,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2)历史时期研究区44.74%区域生境质量显著下降,下降区域分布在城乡建设和道路扩张用地区域,西部山区此趋势最为突出。33.81%区域生境质量显著上升,上升区域分布在东部耕地区域和西部林地。研究区生境破碎化趋势加强,海拔与植被等自然要素对区域生境质量水平影响显著,与生境质量水平正相关。(3)2025—2040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未来生境质量格局差异明显,生态保护情境下生境质量水平呈上升趋势,耕地保护情景下生境质量均值稳定中呈现小幅度提升,城市发展情景下生境质量均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不同发展情景下人类活动对区域生境质量影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区域生境质量的发展趋势与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黄河流域 / 生境质量 / InVEST模型 / PLUS模型 / Sen趋势分析 / Mann-Kendall检验

中图分类号

X32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郭富印, 刘晓煌, 张文博, 邢莉圆, 王然, 祖皮艳木·买买提, 雒新萍, 王超, 赵宏慧. 2000—204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现代地质. 2024, 38(03): 599-611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040

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础科研业务费用专项资金项目“黄河三角洲滨海盐土植被对浅层地下水变化的响应”(No.JKYQN20236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专项“自然资源要素监测与综合观测工程”(DD20230112);; 自然资源部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23-B06);; 荒漠-绿洲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课题“开孔河流域绿洲耕地扩张的水土资源匹配与生态格局优化研究”(2023KFKTA001)

评论

PDF(7450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