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的云贵高原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郭佳晖, 刘晓煌, 张文博, 杨朝磊, 王然, 雒新萍, 邢莉圆, 王超, 赵宏慧

PDF(10490 KB)
PDF(10490 KB)
现代地质 ›› 2024, Vol. 38 ›› Issue (03) : 624-635.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038

基于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的云贵高原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郭佳晖, 刘晓煌, 张文博, 杨朝磊, 王然, 雒新萍, 邢莉圆, 王超, 赵宏慧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对云贵高原产水量进行定量评估与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地区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安全以及构建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对维持城市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PLUS模型预测该地区2025与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利用InVEST模型定量估算2000—2030年(以5年为一期)产水量,并对其进行时空分析;剖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不同坡度等级下的产水量变化情况;利用地理探测器对产水量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30年该地区产水总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其产水总量分别是:7.818×10~7 m3、5.750×10~7 m3、4.700×10~7 m3、9.162×10~7 m3、7.498×10~7 m3、7.820×10~7 m3、8.999×10~7 m3;产水量空间分布呈现东南和北部高、中部低特征;(2)未利用地是该地区产水量最高的地类;(3)气象因子的变化是引起云贵高原年产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地理探测器的分析表明降水量、蒸散发量对产水量的解释力较强,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对产水量变化的解释力最强。产水量集中在坡度为0°~5°的区域,占总产水量的43.80%。研究结果可为云贵高原水资源的动态评估、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产水量 / InVEST模型 / PLUS模型 / 云贵高原 / 地理探测器 / 时空特征

中图分类号

TV213.4 / P33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郭佳晖, 刘晓煌, 张文博, 杨朝磊, 王然, 雒新萍, 邢莉圆, 王超, 赵宏慧. 基于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的云贵高原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现代地质. 2024, 38(03): 624-635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4.038

基金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有限公司“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3-S03);; 中国地质调查局云南中“北部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调查监测与评价”项目(DD20220888);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专项“自然资源要素监测与综合观测工程”(DD20230112)和“自然资源观测监测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DD20230514);; 科技部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22xjkk090405)

评论

PDF(10490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