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流域夏季主要水体H-O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邵玉祥, 严步青, 刘旭, 蒋钦, 陈文彬, 龚康, 易海洋, 李博

PDF(5121 KB)
PDF(5121 KB)
现代地质 ›› 2024, Vol. 38 ›› Issue (02) : 427-436.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3.105

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流域夏季主要水体H-O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 邵玉祥, 严步青, 刘旭, 蒋钦, 陈文彬, 龚康, 易海洋, 李博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作为高寒内陆区的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流域水文数据资料较为匮乏,导致对区域水循环过程和气候环境的认识不够深入,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理想途径。本文系统分析班公湖流域夏季含湖水、河水、冰川融水和地下水4种不同类型的水体中氢氧同位素的组成,阐释水体氢氧同位素、氘盈余参数沿程变化的特征及其与水体矿化度、高程、经纬度和全球大气降雨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同位素组成变化的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水体中δ2H和δ18O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12.37‰~-24.90‰和-14.84‰~2.01‰,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76.73‰±26.49‰和-8.43‰±5.24‰。湖水δ2H和δ18O相对其他水体富集,测定结果更偏正值,冰川融水δ2H和δ18O相对其他水体更为贫化。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的大陆效应总体不明显,部分水体有一定高程效应体现。水体氢氧同位素演化趋势表明,冰川融水与全球大气水线接近,易受大气降雨影响。同时其他水体线的较小截距和斜率值,表明大气降雨不是这些水体的直接补给源。河流沿程的水体δ2H和δ18O呈递增趋势,越远离冰川融水补给端的河水和湖水值越偏正,反映强蒸发的特点。水体氘盈余参数及其与矿化度之间的关系也指示蒸发作用是影响该区域水体氢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班公湖流域 / 氢氧同位素 / 氘盈余参数 / 空间特征 / 同位素效应

中图分类号

P342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邵玉祥, 严步青, 刘旭, 蒋钦, 陈文彬, 龚康, 易海洋, 李博. 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流域夏季主要水体H-O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现代地质. 2024, 38(02): 427-436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3.105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班公湖一带综合地质调查”([2023]10-02-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成渝经济圈广安市地表基质调查”(ZD20220199)

评论

PDF(5121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