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矿集区钼矿尾渣与土壤中钼的迁移转化机理

潘飞飞, 谌宏伟, 陈丹利, 赵膂, 李正最, 陈辉, 彭向训, 刘京

PDF(3981 KB)
PDF(3981 KB)
现代地质 ›› 2024, Vol. 38 ›› Issue (03) : 755-763. 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3.096

栾川矿集区钼矿尾渣与土壤中钼的迁移转化机理

  • 潘飞飞, 谌宏伟, 陈丹利, 赵膂, 李正最, 陈辉, 彭向训, 刘京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提供栾川矿集区所在流域下游水源地陆浑水库Mo污染的源头控制依据,开展了6座钼矿尾矿库尾渣和土壤的野外调查及三道庄尾矿库尾渣和土壤的Mo赋存形态分析和降雨淋滤试验,以探讨Mo在钼矿尾渣与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显示,尾矿库尾渣Mo平均含量为238.24 mg/kg,浸出液Mo含量达0.26 mg/L;土壤Mo平均含量为125.88 mg/kg;尾渣残渣态Mo占比97.71%,土壤残渣态Mo占比63.66%,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分别占比22.35%和11.80%。酸-偏碱性降雨淋滤后,尾渣中残渣态Mo占比不同程度减少,中-偏碱性降雨更利于尾渣残渣态Mo向碳酸盐结合态转化,使之由淋滤前的1.19%分别增加到18.85%和24.14%,提高了尾渣中Mo的迁移性。酸性降雨时土壤铁锰氧化态和有机态Mo占比大幅度升高,其他形态Mo占比均一定幅度降低;中性-偏碱性降雨时土壤残渣态和有机态Mo占比升高,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大幅度降低,表示酸性降雨可促进土壤中形成铁锰等钼酸盐,而中-偏碱性降雨可能有利于土壤中形成铁锰等氢氧化物和碳酸盐,阻碍了铁锰等钼酸盐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o的迁移性。因尾渣和土壤矿物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降雨淋滤下Mo在两者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酸-偏碱性降雨均可促进Mo的迁移转化,从而影响水土环境。

关键词

钼矿尾渣 / 土壤 / Mo / 降雨淋滤 / 赋存形态 / 栾川矿集区

中图分类号

X53 / X75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潘飞飞, 谌宏伟, 陈丹利, 赵膂, 李正最, 陈辉, 彭向训, 刘京. 栾川矿集区钼矿尾渣与土壤中钼的迁移转化机理. 现代地质. 2024, 38(03): 755-763 https://doi.org/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3.096

基金

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231111320700);;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科技攻关项目“栾川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和预警方法研究”([2019]373-10号);; 湖南省水利重大科研项目(XSKJ2019081-09);;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管地质科研项目“陆浑水库上游矿业活动对水源地安全影响研究”(豫地矿科研[2019]6号)

评论

PDF(3981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