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45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3-05-15
  

  • 全选
    |
  • 陈思远, 丁蔚楠, 曹俊兴, 谭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281-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砂岩油气储层在地震剖面上一般表现为“亮点”,但钻探发现四川盆地中江气田的一些砂岩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暗点”,不易识别。这里依据钻测井资料,采用地震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这些储层地震响应表现为“暗点”的机制,认为是Ⅱb类AVO(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响应砂岩在特定厚度的薄层调谐作用下,在叠前道集中发生了极性反转,从而使得原本在叠后剖面上应为较“亮点”的反射变成了“暗点”。针对这种储层隐蔽机制,采用高分辨处理与AVO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识别出了消隐的河道砂储层,为“暗点”型薄砂岩储层的识别提供了可参考的成功范例。
  • 刘涛, 田仁飞, 张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289-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际生产中的测井横波资料通常很少或缺失,在地震资料解释与处理中需进行要人工补足缺失的测井横波资料,常规的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的结果无法解释各种属性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并被应用到地震数据处理等领域,通过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的能力可以弥补线性拟合横波速度上的不足,并利用其优势进行横波预测,但机器学习中仍存在过拟合或拟合能力不足问题。针对该问题选择遗传算法与高斯过程回归共同优化后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践表明:与多元拟合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相比,结果的精度相对误差有所降低,并用岩石物理测试获得的横波速度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梁志强, 李弘, 丁圣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299-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裂缝性油气藏在全球的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裂缝的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地震多解性强,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越来越深入,常规的裂缝预测技术往往无法满足精细化开发的要求。面向YK油田的裂缝性油气藏,在传统叠后属性的基础上,发展了两种面向裂缝精细预测的深化技术:从常规的曲率体发展到带有倾角、方位角增强的多尺度曲率优选体;从三维方差蚂蚁体发展到基于曲率计算的多方位高精度融合蚂蚁体。将新发展的叠后数据体与井中的裂缝密度曲线以及产能PI对比分析,吻合率高达85%,油田的历史高产井与新建产的高产井均证明了裂缝预测新技术的有效性。
  • 彭代平, 邓光校, 王震, 黄鹏, 肖云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07-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河油田随着开发的深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面临着小尺度缝洞预测难、规模缝洞体结构、连通关系及剩余油描述难等问题。这里从塔河地区现阶段地震开发面临的问题出发,结合塔河地区地震地质条件、高精度三维采集方法与应用效果和影响缝洞体成像的地震采集关键因素分析,研究了面向小尺度缝洞的地震采集优化策略。证实了影响塔河地区小尺度缝洞体成像最重要的因素是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而提高信噪比最有效的手段是增加覆盖次数;其次要做好缝洞绕射的记录与保护,减小采集面元更充分地记录好绕射波场,减小检波器组合更好地保护好绕射波场,为绕射波成像提供数据基础。提高缝洞体结构以及连通关系的描述精度,需要进一步拓展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塔河地区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好,具备一定的拓展频带的空间;一方面采用低频检波器接收更好的记录低频信息,在压噪处理时保护低频信息,拓展有效低频,提高地震资料倍频程;另一方面通过高叠次进一步压制高频随机噪声,突出有效反射,拓展有效高频。采用以上优化策略在塔河地区开展了地震采集试验,小尺度缝洞体的成像精度明显提高。
  • 秦越, 刘斌, 李京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17-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续记录技术能够提高采集效率,降低采集成本,但该技术采集的数据比较复杂,其处理方式与传统非连续记录采集的数据不相同。为理解连续记录采集数据的特征,并为数据的分离和处理研究提供测试数据,需要开展正演模拟。基于传统的正演模拟技术及有限差分算法,提出在每一炮模拟之前,保存前一炮最后两个时刻的波场作为初始波场来实现连续记录技术的模拟。数值例子考虑深拖多道地震系统连续记录采集数据的情形,实现了水平层状模型和修改后的Marmousi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地模拟多道地震连续记录技术。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深拖多道地震连续记录的模拟,还可用于其他地震手段连续记录采集的模拟(如海底地震仪OBS)。
  • 王俊, 肖长安, 张子豪, 史亚龙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26-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堰塞体上开展一系列被动源面波法试验,包括台阵形式、噪声及地形影响等,讨论了在堰塞体等大粒径不均匀体上利用被动源面波法进行密实性评价的可能性。通过在红石岩堰塞体的实际工作表明,针对大粒径不均匀体被动源面波能够得到有效的频散曲线,通过建立面波波速与密实性的相对关系,可以得出堰塞体等大粒径不均匀体的整个密实性空间分布情况。
  • 罗明, 刘汉卿, 宗兆云, 何叶, 张庆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35-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1S地区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沙隆起边缘,发育两套呈条带状展布的岩性砂体K08和K22,由于邻近生烃洼陷,成藏条件极佳。该砂体超覆于东沙隆起台地碳酸盐地层之上,且横向变化大,因受到灰岩强反射界面的干扰,该区域储层识别和流体预测一直未得到较好解决。这里首先利用匹配追踪算法理论,对强反射进行压制,恢复原有储层应有的反射特征,通过对工区内典型探井进行分析,建立高精度的岩石物理模型,优选弹性阻抗和固液解耦等效流体体积模量为敏感参数,为储层描述和流体识别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利用贝叶斯弹性阻抗反演方法获取部分角度叠加的弹性阻抗数据体,对固液解耦等效流体体积模量进行直接提取,获取含气性分布。实际反演结果与实测测井解释结果吻合率达到83.4%,证明了反演精度较高,明确了H1S地区的含油气的潜在目的层系的展布范围和储层情况。
  • 杨金龙, 蔡杰雄, 张广利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44-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海平面的存在,海洋勘探中自由表面多次波非常发育且能量强,掩盖了有效信号,严重影响速度的准确拾取及地层成像质量。多次波的压制一直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海洋地震勘探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针对自由表面多次波发育特点,这里推导了逆散射级数法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并改进了原有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流程,在逆散射级数法预测自由表面多次波前后消除子波的影响,来提高多次波的预测精度,从而降低对自适应相减的依赖,实现多次波的精确压制。模型和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 崔亚彤, 王胜侯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51-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密度界面反演方法可推断构造界面起伏形态,对于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地球深部构造和划分构造单元具有重要意义。当涉及到区域性乃至全球尺度问题时,通常采用球坐标系的密度界面反演方法。传统球坐标系密度界面反演方法在地表观测面的计算精度较低,且未能考虑地下密度的纵横向变化。这里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和高斯-勒让德积分算法改进,给出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高精度正演方法,运用迭代优化算法而给出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反演方法。最后利用球壳模型和起伏界面数据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适用于大区域、地表观测面的变密度界面反演。
  • 李昶萱, 刘海飞, 柳建新, 郭鹏, 张一凡, 刘昕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60-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获取地下极化体或岩矿石标本的频谱参数信息,结合遗传算法与鲍尔方向法实现了频谱参数的混合反演。该方法首先通过遗传算法搜索Cole-Cole模型参数的近似极优解,而后将其作为鲍尔方向法局部寻优的初始解,再经过多次迭代可准确获取频谱参数。遗传算法与鲍尔方向法的有机结合,既能改善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差的不足,又能压制鲍尔方向方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陷。数值实验表明,两者结合的频谱参数混合反演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反演结果准确的特点。
  • 刘愿愿, 连晨龙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68-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质雷达探测深度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1)雷达波传播介质的电特性;(2)探测所用天线的中心频率。通常认为隧道衬砌混凝土成分固定,电属性参数基本固定,只能通过降低探测天线的中心频率来提高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探测中的探测深度。但是随着天线中心频率的降低,探测分辨率也随之下降,衬砌轻微缺陷将会被忽视,为后期交通安全埋下隐患。通过研究发现,隧道衬砌混凝土龄期不足会影响混凝土的含水率进而影响地质雷达的探测深度,随着衬砌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含水率逐渐降低,地质雷达探测深度逐渐增加。
  • 娄佰信, 李菊红, 孙彦良, 李华峰, 吴陈耿, 李超超, 牛长南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72-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响TEM勘探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施工参数的正确选择,对勘探深度和精度有直接地影响。为达到勘探要求,寻找最佳施工参数,施工前需在勘探区内开展试验工作,选取适合工区的最佳施工参数。通过在勘探区已知钻孔资料处开展单一因素变化的噪声调查、发射频率选择、线框尺寸大小选择、发射电流、仪器增益、积分时间的试验工作,确定适合工区的施工参数。经反演表明,通过该方法选取的施工参数能够达到勘探深度要求且与已知钻孔揭露地层电性特征一致,表明通过研究影响勘探深度的因素选取合适的施工参数可以满足勘探深度要求,为今后运用TEM方法进行地质勘探时提供了借鉴。
  • 邵炳松, 石峰, 刘志龙, 阮传侠, 朱怀亮, 邱京卫, 辛玉齐, 李鹏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79-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对太康隆起西部深部地层结构和隐伏断裂进行探测研究,布设了1条NNE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获得了35个测深点。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4 000 m以浅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地层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第四系-新近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元古界。推断了新郑-太康断裂、大隗镇断裂、郭店断裂、张庄断裂以及推断断裂F5的位置、产状等信息,其中,新郑-太康断裂为新郑凸起与薛店-尉氏南次凹带的分界断裂,控制了三叠系沉积。认为研究区深部寒武-奥陶系岩溶型热储的有利区域为新郑-太康断裂附近。
  • 谢华伟, 陈建华, 甘先霞, 许开行, 赵铮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89-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滑坡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每年对经济和人民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开展滑坡危险性评价对滑坡防范和治理意义重大。关于哪种数据组织形式更适合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以往的研究中鲜有提及,因此这里以支持向量机模型作为评价模型,以四川省芦山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因子分级与否两种数据形式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采用验证集ROC曲线、全区评价结果分布特征、成功率曲线、直方图索引等指标进行结果对比,探索因子分级与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模型训练时,两种数据构建的模型在验证集上的AUC值分别为0.893(分级值)和0.813(连续值)。将两个模型应用在全区危险性评价中,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结果分为低、中、高三级,其中高危险性面积占比分别为19.3%(分级值)和20.4%(连续值)。采用成功率曲线和滑坡危险性索引直方图两个指标对该结果进行评估,分级数据AUC值为0.80,连续数据AUC值为0.76。直方图对比显示,分级值的结果直方图特征更加符合预期。综上所述,通过多指标对比,得出分级因子更适用于进行基于SVM的滑坡危险性评价的结论。
  • 黄维江, 李伟勋, 许愿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399-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资源空间数据支撑着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业务需求,但是仍然存在大量自然资源空间数据使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的情况,导致成果基准不统一、资料拼接困难、成果应用受阻等现象,准确快速获取高精度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成果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对坐标转换方法展开讨论,以遂宁市不动产登记数据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项目为例,选取不同数量和点位分布不同的控制点求解七参数,对坐标转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误差来源和对应的削弱误差的措施。实验表明,选取分布均匀且能够较好覆盖整个测区范围的控制点求解七参数进行坐标转换,转换结果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
  • 粟解, 陈建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3, 45(03): 404-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滑坡对人员和经济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对区域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至关重要。为了最低化滑坡带来的损失,以2013年四川省芦山县滑坡集中区域滑坡点为源数据,选取6种评价因子,采用多重共线性分析确定因子可用性,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与其对比分析,使用自然断点法生成滑坡易发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价结果优于线性回归模型,更适合区域性滑坡评估;芦山滑坡点集中区域的滑坡发生受植被覆盖和断层影响较大;在评价结果划分的等级中,极高-高等级区域内的滑坡点占比和点密度最大,极低-低等级区域最小,说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价结果图可直观地分辨出各区域滑坡程度的分布范围,可为该区域防灾减灾、土地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