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access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99-105.
    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是紧邻冠状动脉和心肌的脂肪组织,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活性因子对机体造成生理和病理性的改变。EAT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分割量化EAT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影像、图谱及人工智能三个方面介绍EAT分割量化方法的演变过程,并对自动量化的EAT指标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72-176.
    张旭,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担任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医疗器械监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分会委员。主要从事神经工程,脑功能认知,医学人工智能,功能神经电刺激在脑网络疾病治疗及脊髓损伤功能重建的方法研究,智能植入式刺激器研发。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国自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项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重点项目。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专著与教材5部。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22-33.
    目的 探究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extensive perivascular space, EPVS)负荷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包括其亚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来自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分析,研究不同部位的EPVS与IS及其亚型和TIA之间的关联。采用多种MR方法评估EPVS负荷与IS及其亚型和TIA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用多变量MR以减轻潜在的混杂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增强结果的稳健性。随后,利用Meta分析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不同部位EPVS负荷与IS之间因果关系的数据。此外,采用反向MR观察各种IS类型对EPVS的影响。最后,进行连锁不平衡评分回归,以评估暴露和结果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 脑白质(OR=1.12,95%CI:1.01~1.25;P=0.04)和基底节(OR=1.57,95%CI:1.30~1.89;P<0.01)中的EPVS负荷均是IS的显著危险因素。基底节中的EPVS负荷也是小动脉闭塞型IS的危险因素(OR=4.56;95%CI:2.57~8.27;P=5.95×10-7)。此外,IS和TIA后,基底节EPVS负荷似乎也存在潜在的增加。结论 广泛的白质和基底节血管周围间隙负荷可能是预测IS的重要指标。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68-70.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公认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与传统治疗相比其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但这两种措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静脉溶栓虽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血管再通率低、治疗时间窗短(3~4.5 h)制约了其临床获益;而机械取栓即便能实现80%以上的血管再通,但超过50%的患者仍遗留残疾或死亡。基于目前再灌注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未来应优化溶栓药物,开发具有更高纤维蛋白特异性和安全性的新型溶栓剂,扩大溶栓治疗获益人群;利用先进影像技术突破传统时间窗限制,实现基于“组织窗”的再灌注治疗;推广移动卒中单元,实现超早期再灌注治疗;优化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抗血栓治疗策略,预防神经功能恶化;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并积极探索神经保护策略,进一步提高机械取栓的疗效。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48-5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 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AIS且进行静脉溶栓的37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CSVD影像负荷评分,根据溶栓14 d后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预后良好组(≧18%)和预后不良组(<18%),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评估静脉溶栓的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收缩压、AIP指数、TyG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CSVD影像负荷评分≧2分(P<0.05)是影响AIS溶栓患者的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SVD影像负荷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74%;AIP AUC为0.95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1.7%;TyG指数AUC为0.918,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82.7%结论 AIP、TyG指数、CSVD影像负荷评分可作为评价静脉溶栓后AIS患者早期预后的有效工具。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30-13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 TUG)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数据完整且可配合的患者,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5次起坐试验(5 times sit to stand, STS-5)、TUG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下肢肌肉力量、平衡及步态功能;根据TUG结果进行分组,即TUG≤12 s,判定为TUG正常组;TUG>12 s判定为TUG延长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TUG延长组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TUG延长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6例MHD患者,TUG延长组86例,TUG正常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糖、教育水平、MMSE评分、C反应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钠、全段甲状旁腺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TS-5、单次尿素氮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 Kt/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低MMSE评分、低Kt/V以及STS-5时间延长是发生TUG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年龄、性别、MMSE总分、STS-5时间预测MHD患者发生TUG延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25、0.678、0.777、0.836(P<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Kt/V预测患者发生TUG延长的AUC为0.602(P=0.037),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上5项指标作为整体模型预测MHD患者发生TUG延长的AUC为0.923(P<0.01)结论 MHD患者的年龄、性别、MMSE评分、STS-5时间延长、Kt/V的水平与合并TUG延长相关,是发生TUG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TUG延长的生物学指标。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50-153.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LN的临床病程通常以缓解期和加重期交替为特征。LN的发作可导致肾功能恶化,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活化的白细胞黏附分子(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dsion molecule, ALCAM)的存在和变化可能与LN的发展以及活性有关。尿活化的白细胞黏附分子(urinary 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 uALCAM)有望作为评估SLE患者LN活性的非侵入性标志物。uALCAM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活动的指示和预测疾病复发。ALCAM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发挥不同生物学效应,包括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也有病理表达,具有致癌特性。本文将围绕ALCAM在LN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的现有研究,及ALCAM作为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43-149.
    目的 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 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AH)风险的方法。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408例PMB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EC和AH患者纳入恶性组(病例组),其余患者纳入非恶性组(对照组),收集有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408例患者平均年龄(60.4±7.8)岁,病例组74例(18.1%),对照组334例(81.9%)。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最佳预测因子,创建“LRDNT”(light bleeding, recurrent bleeding, diabetes, non-uniform echogenicity&thickness)模型。LRDNT分数在0至22之间。LRDNT评分≥15约登指数最大,预测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9.73%,特异度为80.84%,预测准确率为80.64%。结论 PMB患者的临床信息与超声指标相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LRDNT,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发生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分流和优化诊疗策略。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23-1028.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两种麻醉药对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马唑仑麻醉组(R组)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共纳入106例患者,每组53例。主要研究指标为拔管后30 min至术后7d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发生率。次要研究指标为麻醉时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拮抗药氟马西尼使用剂量、麻醉苏醒时间、延迟拔管发生率及术后48 h患者恢复质量[采用术后康复质量15条(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问卷评估]。结果 共有103例患者(R组51例,P组52例)完成研究。R组和P组术后7d内POD发生率分别为5.88%和3.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19.60%, 9.80%)较P组(53.85%, 25.00%)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P=0.042)。R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素使用率明显低于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33,)。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氟马西尼使用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不增加术后谵妄发生率,不增加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也不影响患者恢复质量。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63-67.
    目的 分析南通市心脑血管病医防协同中心脑卒中四级预防创新模式及其成效,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实践经验。方法 南通市在实践中探索出心脑血管病医防协同的“53343”模式,创新性将该模式融入到四级预防中,形成零级引导、一级监测、二级协同、三级主导的脑卒中防治实践模式。收集《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1—2022年数据以及江苏省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2017—2023年南通市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数据,用Excel和SPSS 24.0处理数据,分析应用医防协同模式后,南通市脑卒中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及成效。结果 在连续5年监测人数递增的情况下,南通市心脑血管病医防协同中心脑卒中监测数据2022年首次出现了监测人数回落;2017至2021年,南通市心脑血管病医防协同中心的脑卒中监测数据与全国脑卒中患者出院人数相比波动趋势更平稳。建立了连贯的健康服务运行机制,培养了14名复合型人才,成功举办脑卒中专题继续教育培训班,加强了临床与公卫的深入协同,为有效防治脑卒中提供了实践创新模式。结论 基于心脑血管病医防协同中心的四级预防模式能够实现全流程全周期健康管理,可有效减缓脑卒中的上升趋势,提升科教研能力和水平。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29-1037.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GLP-1 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根据既往是否规律使用GLP-1 RA(选取司美格鲁肽为代表)分为GLP-1 RA组和非GLP-1 RA组(胰岛素降糖治疗),记录基线状态下的人口学特征、生化检验结果以及在院期间血糖监测水平等,并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认知功能,排除得分<26分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筛选合格者219例,分别于卒中后3个月随访,再次使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以得分<22分判定为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比较不同得分患者组间踝肱指数及衍生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derived time in range, dTIR)的差异。结果 研究结束时,GLP-1 RA组110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PSCI,PSCI发生率为29.09%;非GLP-1 RA组109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PSCI,PSCI发生率为41.28%。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干预显著降低PSCI发生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司美格鲁肽干预的优势比为2.285, dTIR参数的优势比为0.985。结论 GLP-1 RA降糖治疗能够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的PSCI程度。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83-90.
    目的 采用传统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 BDA)神经示踪技术结合全景和局部显微镜成像技术显示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 M1)锥体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沿皮质脊髓束投射的详细组织学特征。方法 使用脑立体定位系统将100 nL 10%(质量分数)BDA (相对分子质量10 000)注射到大鼠M1脑区,通过全景组织扫描分析系统连续追踪BDA神经标记沿皮质脊髓束通路在脑和脊髓组织中的分布,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详细观察BDA神经标记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采用全景组织扫描分析系统更便于对BDA神经标记的总体分布进行观察,在M1注射点周围,BDA标记显示在第Ⅴ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在注射点对侧对应的M1脑区以及同侧的初级感觉皮层,BDA主要显示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同时伴有少量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区域,BDA均显示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包括神经纤维束和神经纤维终末,其投射区域有同侧的纹状体、丘脑、内囊、大脑脚和脑桥,以及经脑干锥体交叉后到达对侧的脊髓。在此基础上,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及其三维重建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对BDA神经标记的局部显微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解析,其中包括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胞体、树突及其树突棘,以及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及其终末。结论 传统的BDA神经示踪技术与全景组织扫描分析和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成为从全景到局部对长投射神经环路观察和解析的有效途径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6-10.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AI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脑血管病诊疗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旨在综述AI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如何优化诊疗流程,以期为脑血管病的临床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71-75.
    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是血浆中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脂蛋白颗粒。Lp(a)浓度升高与多种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且多种靶向降低Lp(a)浓度的新型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综述了Lp(a)的结构、功能、遗传学特点、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治疗的最新进展,旨在为Lp(a)的研究提供新方向,并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25-129.
    目的 初步探究亚健康脾气虚证人群的注意网络功能。方法 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于社区和高校招募亚健康脾气虚证组受试者27例。根据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纳入了25例健康对照受试者。对纳入的所有受试者进行注意网络测试,并分析两组差异。结果 相较于健康对照组,脾气虚证受试者的执行控制网络功能明显受损(P=0.012)。脾气虚证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测试正确率、反应时间、警觉网络功能和定向网络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脾气虚证组受试者健康状态简单评估问卷得分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脾气虚证证候积分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呈正相关性(P=0.038)。结论 亚健康脾气虚证受试者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存在异常改变,其与脾气虚证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为“脾藏意”理论的认知心理学内涵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76-82.
    目的 明确BIBP-H荧光探针是否可以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方法 首先,在体外利用BIBP-H探针荧光成像检测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B104)氧化应激反应,并观察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右莰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对B104细胞氧化应激后荧光强度的影响。随后,将28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短暂大脑中动脉栓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tMCAO)、依达拉奉右莰醇+tMCAO、还原型谷胱甘肽+tMCAO和假手术4组(每组7只),缺血1.5 h,再灌注12 h后,经尾静脉注射BIBP-H探针,利用活体成像及后续离体和组织荧光成像进行BIBP-H探针的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结果 (1)仅给予BIBP-H探针的B104细胞未见自发性红色荧光;BIBP-H探针可在谷氨酸刺激的B104细胞中显示红色荧光,依达拉奉右莰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后则荧光强度显著下降;(2)静脉注射BIBP-H探针的假手术小鼠和未注射探针的tMCAO小鼠均呈活体荧光成像阴性;(3)静脉注射BIBP-H探针的tMCAO小鼠病灶区呈活体荧光成像阳性,且再灌注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输注后病灶区的荧光强度下降;(4)BIBP-H探针显示的红色荧光范围与脑梗死范围一致。结论 BIBP-H探针能有效监测体内外氧化应激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中具有应用前景。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61-166.
    目的 调查高校中文医学期刊出版伦理制度建设现状,探讨高校中文医学期刊出版伦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以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的55种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调查其出版伦理制度建设情况。结果 仅18种期刊在其官网中有明确的出版伦理栏目,涵盖作者、审稿人、编辑、出版者有关的出版伦理制度,而其他期刊只在各自官网发布的投稿指南、同行评议、相关声明中提及作者、审稿人、编辑、出版者有关的出版伦理制度,且涵盖不全,出版流程不透明。结论 高校中文医学期刊出版伦理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应完善出版伦理制度规范,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处理;加强出版伦理制度的宣传,增强作者的诚信意识;推进出版流程透明化,加强出版各流程的监督预警。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54-160.
    科技伦理是科学技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在涉及人或实验动物的科研活动中,伦理问题更加复杂和敏感,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伦理规范和监管。本文通过“万方数据”中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查阅了141本医药卫生领域的大学学报,并从中下载了涉及人或实验动物的科技论文共计170篇。通过对这170篇论文在相关伦理写作规范问题上的分析和归纳,以及规范写作建议,希望可为医学科研工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可为医学期刊在制定涉及人或实验动物的医学论文伦理写作规范方面提供借鉴。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36-142.
    目的 比较帕金森病伴便秘(Parkinson's disease constipation, PDC)与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变化,进一步了解PDC患者的便秘特点。方法 将自2017年至202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4例PDC患者作为PDC组,及消化内科就诊的39例FC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的方法检测两组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括约肌和盆底肌的动力、感觉、反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变化,并根据测压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特点。结果 PDC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直肠排便压均显著低于F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73±20.01) mmHg vs(85.02±19.74)mmHg,(22.30±21.12)mmHg vs(38.10±17.00)mmHg, 1 mmHg=0.133 kPa,均P<0.05];PDC组患者高压带长度、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肛门松弛率低于F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C组患者最大耐受阈值明显高于PDC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及直肠顺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以排便推进力不足为主。PDC组与FC组排便推进力不足比例分别为88.2%(30/34)和59.0%(23/39),排便协同失调比例分别为11.8%(4/34)和30.8%(12/39),排便推进力正常且无排便不协调比例分别为0%和10.3%(4/39)。两组的排便障碍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8.623,P<0.05)。结论 PDC患者与FC患者均存在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异常,测压分型主要表现为排便推进力不足。但相比FC患者,PDC患者的肛管静息压、直肠排便压明显降低,深入研究PDC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变化及便秘特点,可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为PDC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依据。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15-124.
    目的 探讨叉头盒蛋白p2(forkhead box protein p2,FOXP2)通过调节刺猬信号通路(Hedgehog)介导的糖酵解参与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转移。方法 从在贵州省职工医院妇科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例患者中获取新鲜子宫肌瘤组织,并从中分离子宫肌瘤细胞。采用针对FOXP2的慢病毒shRNA(sh-FOXP2)以及阴性对照(sh-NC)和FOXP2过表达载体(oe-FOXP2)以及阴性对照(oe-NC)转染细胞。通过集落形成试验和Transwell检测分析评估细胞增殖、转移能力。通过葡萄糖摄取、乳酸生成的测量和细胞外酸化速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 ECAR)的测量检测细胞有氧糖酵解能力。使用FOXP2上调子宫肌瘤细胞建立了异种移植肿瘤模型探索FOXP2在体内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oe-NC组相比,oe-FOXP2组子宫肌瘤细胞活力、集落数量、转移细胞数、葡萄糖摄取、乳酸产生和ECAR均显著下调(P<0.05);与sh-NC组相比,sh-FOXP2#1组和sh-FOXP2#2组子宫肌瘤细胞活力、集落数量、转移细胞数、葡萄糖摄取、乳酸产生和ECAR均显著上调(P<0.05)。与oe-NC+vector组相比,oe-FOXP2+vector组子宫肌瘤细胞形成的集落数量、转移细胞数、葡萄糖摄取、乳酸产生、ECAR和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Gli)蛋白均显著减少(P<0.05);与oe-FOXP2+vector组相比,oe-FOXP2+SAG组子宫肌瘤细胞形成的集落数量、转移细胞数、葡萄糖摄取、乳酸产生、ECAR和Shh、Gli蛋白均显著上调(P<0.05)。与oe-NC组相比,oe-FOXP2组肿瘤质量、肿瘤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比例和异种移植瘤中Shh、Gli、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PGAM1)蛋白明显减少(P<0.05);与oe-FOXP2组相比,oe-FOXP2+SAG组肿瘤质量、Ki-67阳性细胞比例和异种移植瘤中Shh、Gli、GLUT1、PGAM1蛋白明显增加(P<0.05)。结论 FOXP2通过调节Hedgehog信号通路介导的糖酵解参与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5-21.
    目的 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CRAO)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预后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及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82例CRAO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个月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收集了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情况及随访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眼动脉与同侧颈动脉血管造影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81.3%的患者眼部供血来自于同侧颈内动脉,12.1%来自于同侧颈外动脉,6.6%来自于同侧大脑中动脉。80例患者(44.0%)存在患侧眼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69例患者(86.3%)的眼动脉狭窄位于眼动脉起始部。135例患者(74.2%)存在同侧颈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110例患者(60.4%)的颈动脉狭窄位于颈动脉球部,88例患者(48.3%)的颈动脉病变为单发,41例患者(22.5%)的颈动脉病变为多发。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眼动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r=0.76,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OR=0.93, 95%CI:0.85~0.98,P=0.018)、氧合的灌注不足性黄斑病变(oxygenation-based hypoperfusion maculopathy, OHM)分级(OR=3.12, 95%CI:1.09~6.34,P=0.005)、静脉溶栓治疗(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OR=2.75, 95%CI:1.08~5.35,P=0.031)、眼动脉无狭窄(OR=1.33, 95%CI:1.02~3.41,P=0.026)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RAO患者眼动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OHM分级、IVT、眼动脉无狭窄是CRA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62-1070.
    目的 探讨脑蛋白水解物(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for injection I, CH-I)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1-42)海马内注射建立AD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control, Con)组、Aβ组、Aβ+CH-I组、CH-I组。以新物体实验和Y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提取Aβ组和Aβ+CH-I组小鼠海马mRNA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 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验证;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实验检测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p38 MAPK磷酸化蛋白和总蛋白及炎性反应表达。结果 与Con组和Aβ+CH-I组比较,Aβ小鼠组新异臂/物体探索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Aβ组小鼠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Con组和Aβ+CH-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A-seq测序显示与Aβ组相比,Aβ+CH-I组MAPK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相关基因显著下调;通过WB证实与Aβ组相比,Aβ+CH-I组凋亡水平、p38 MAPK蛋白及炎性反应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CH-I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及凋亡从而介导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56-62.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5]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分为静脉溶栓组(66例)和双抗组(7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患者按照1∶1进行匹配,匹配后静脉溶栓组(44例)和双抗组(4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临床预后指标及不良事件。主要结局定义为发病后90d良好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0~2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次要结局为发病后24 h、72 h、7 d 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发病90 d内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事件及发病90 d内死亡。结果 (1)匹配前静脉溶栓组年龄、入院时mRS评分均低于双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静脉溶栓组与双抗组患者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患者比例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6%(39/44)vs 93.2%(41/44),P=0.458、P=0.308];(3)静脉溶栓组发病后24 h、72 h中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双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vs 2.5、1 vs 2,P=0.018、0.043],其余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为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显著的短期获益,有助于缩短恢复至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病死率。然而,在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其效果与双抗治疗相似,尽管如此,亟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41-47.
    目的 分析区域卒中分级诊疗网络卒中救治现状及转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优化卒中救治模式,提高卒中救治效率。方法 选择浙江省丽水地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区域卒中分级诊疗网络转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573例,分析救治情况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在三级卒中中心行血管内治疗分为有效转诊组(261例)和无效转诊组(3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分析两组的差异性指标,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573例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197例,血管内治疗者261例,有效转诊率为45.55%(261/573)。有效转诊组患者与无效转诊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及吸烟饮酒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转诊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房颤病史的比例更高(χ2=5.34、8.67,P<0.05),更容易表现为凝视、构音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χ2=130.1、22.12、22.96,P<0.05),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更高(F=3.25,P<0.05)。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细胞参数显示,有效转诊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更低(Z=-8.86、-5.39,F=0.598,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有效转诊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随时间的推移下降更加明显。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122, 95%CI:1.074~1.172)、嗜酸性粒细胞(OR=0.085, 95%CI:0.013~0.564)、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88, 95%CI:1.011~1.172)为有效转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现阶段实施的区域卒中分级诊疗网络救治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效转诊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开发包含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在内的预测模型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快速识别大血管闭塞可能有助于提高AIS的救治效率。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06-114.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 ARB)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选用雄性6周龄C57BL/6N小鼠,分别以普通饲料(normal diet, ND)、高脂饲料(high-fat diet, HFD)喂养6周,诱导糖尿病肥胖小鼠,测定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2)将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肥胖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Con)、药物处理组(ARB),分别以每日3 mg/kg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和缬沙坦灌胃处理6周后进行小鼠体质量、体温测定、葡萄糖耐量实验、呼吸代谢检测、脂肪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HE)及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检测;(3)以雄性6周龄Leptin receptor基因敲除的糖尿病肥胖小鼠模型(db/db小鼠)为实验对象,同样分别以每日3 mg/kg的生理盐水和缬沙坦灌胃处理5周后进行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体温测定。结果 高脂饮食成功诱导了糖尿病肥胖小鼠(HFD小鼠)模型,缬沙坦灌胃处理能显著降低HFD小鼠体质量增长率及db/db小鼠体质量。在HFD小鼠中,缬沙坦增加4℃冷处理环境中HFD小鼠体温,提高HFD小鼠能量消耗,但对HFD小鼠糖代谢无明显改善作用。在db/db小鼠中,与对照组相比,缬沙坦处理后db/db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降低,4℃冷处理2 h和3 h体温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HFD小鼠中,缬沙坦处理使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SUB)以及性腺旁脂肪组织(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EP)细胞体积明显减小,并且在mRNA水平,缬沙坦促进了BAT中UCP1的表达,Prdm16、PGC1α、AP2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缬沙坦可改善肥胖小鼠能量代谢,其机制可能与ARB对BAT产热功能的促进作用有关。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88-1094.
    目的 编制适用于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就医的老年人群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讨论会、德尔斐专家咨询法拟定初始量表。选取60例老年患者进行预调查完善初始量表,选取461例老年患者进行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的初步验证,采用项目区分度、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验等进行条目的筛选。选取347例老年患者进行量表信度、效度的再次验证,采用重测信度、评定者信度和效标信度(预测效度)等进行量表的评价。结果 正式量表包括5个维度(患病情况、用药情况、饮食营养与生活方式、症状与体征和身体功能)、26个条目。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31,Cronbach's α系数为0.665,重测信度为0.739,评定者信度为0.747,量表得分与常见血液检查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体格检查指标(提质量指数、握力、小腿围)、营养筛查量表,及住院时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量表具的信度、效度尚可,可用于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就医的老年人的健康综合评估。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01-1007.
    内耳畸形(inner ear malformation, IEM)主要指骨迷路的畸形,目前IEM患者多可通过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获益,但手术难度和风险较正常耳蜗更大。本文就IEM患者CI手术的技术难点,如面神经畸形、脑脊液耳漏、电极异位等的防治策略,和电极选择、植入侧别选择等手术策略以及术后效果、术后调试的特点做了总结,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了IEM患者CI手术的研究热点、展望了未来研究前景。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50-1061.
    目的 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对四妙勇安汤进行改良,验证其促进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采用乙氧二羟丁酮辅助的单链DNA测序(kethoxal-assisted single stranded DNA sequencing, KAS-seq)技术检测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和正常创面组织,筛选糖尿病足相关的关键基因,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根据这些关键基因寻找有针对性的中药从而对四妙勇安汤进行改良,最后通过糖尿病足动物模型验证改良方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样本测序分析得到CREB1、GRID2、PIK3R3、DRD2、ADORA1、TNFSF11、EDNRB、HTR1B 8个关键基因,靶向到黄柏、苍术、地黄和半夏4味中药配伍入原方。在灌胃干预第7天时改良方组(S+)小鼠伤口愈合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ontrol)(P<0.05),第12天时S+组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原方组(S)(P<0.05)。改良方中药靶点在原方基础上更多富集到了神经系统、缺氧和血液循环调节相关通路中。结论 改良方与经方相比具有更好地促进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效果,相关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和促进伤口愈合等通路有关,同时也为中药方剂的临床加减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现代科学理论依据。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995-1000.
    目的 探究不全分隔Ⅰ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Ⅰ,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同期修补脑脊液漏手术技术及术后脑脊液漏控制及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IP-Ⅰ合并脑脊液耳漏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人工耳蜗植入同期行经水平半规管开窗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1周内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1个月人工耳蜗开机,并开始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结果 所有患者人工耳蜗电极顺利植入,术后随访时间1~17年,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脑脊液耳漏,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获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同期行经水平半规管开窗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解决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相关症状,预防脑脊液漏复发并帮助患者重建听力。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100-1105.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浓度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健康个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MAO浓度,分析血浆TMAO浓度与T2DM的关系。结果 T2DM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大于对照组,而血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浆TMAO浓度明显升高[(137.83±11.80) pg/mL vs(122.65±10.93) p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年龄(OR=1.268,95%CI:1.055~1.523,P=0.011)和血浆TMAO浓度(OR=1.186,95%CI:1.005~1.399,P=0.043)是T2DM的危险因素,血浆TMAO浓度升高,T2DM的危险性增加。结论 T2DM患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血浆TMAO浓度,TMAO是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122-1130.
    2024年10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在微小RNA(micro RNA, miRNA)发现方面的贡献。miRNA是一类通过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结合来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这一机制不仅广泛存在于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等模式生物中,还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细胞生物中起重要作用。Ambros和Ruvkun的研究颠覆了传统的基因调控模式,揭示了RNA在基因表达中的核心地位。miRNA在细胞发育和分化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为研究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提供了全新视角。该发现与RNA干扰技术共同丰富了RNA领域的研究,推动了RNA药物的开发。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966-979.
    目的 探讨耳蜗畸形程度和前庭蜗神经发育情况对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 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术后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问卷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问卷评估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听觉言语效果。按耳蜗发育情况将患儿分为共同腔(common cavity, CC)组、耳蜗发育不全(cochlear hypoplasia, CH)组、不完全分隔(incomplete partition, IP)组和正常耳蜗(normal cochlea, NC)组;按内听道内神经束数量将患儿分为CND 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神经束1~4)。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分别比较不同耳蜗类型及不同前庭蜗神经发育程度的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听觉言语效果。以CAP=5分,SIR=3分为事件终点进行听觉言语发育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除CI术后5年CC组和NC组CAP和SIR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不同耳蜗类型的各组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CAP和SIR得分和听觉言语发育速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内听道内神经束数量的各组CND患儿CI术前CAP和SIR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术后开机5年内的CAP和SIR得分以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方面,多数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 前庭蜗神经发育程度是决定CND患儿CI术后短期及长期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关键因素。是否伴有耳蜗畸形以及畸形种类并不直接影响CND患儿CI术后效果。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79-1087.
    目的 探讨新型炎性指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ratio, MHR)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400例,检测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谱。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指数,以HOMA-IR中位数分为高HOMA-IR组和低HOMA-IR组;按照MHR三分位数分为Q1 (MHR≤0.25)、Q2 (0.250.34) 3组。分别比较不同组间糖脂代谢指标和炎性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R、BMI与I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MHR联合BMI对IR的诊断效能。结果 高HOMA-IR组HsCRP水平[2.77(1.06, 5.46)vs 1.43 (0.69, 2.94)]、MHR [0.32 (0.26, 0.41)vs 0.27(0.21, 0.34)]均高于低HOMA-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MHR Q3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Q2、Q1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MHR (r=0.294,P<0.001)、HsCRP (r=0.281,P<0.001)及BMI (r=0.50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对MHR进行标准化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BMI均为HOMA-IR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766(95%CI:1.189~2.625,P=0.005)、1.192(95%CI:1.052~1.351,P=0.006)。ROC曲线分析显示与MHR和BMI相比,二者联合系数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54 (95%CI:0.706~0.801),其诊断IR效能最高。结论 MHR联合BMI对于评估新诊断T2DM患者IR效能较单独使用MHR更高,可以作为一种简易手段用于评估新诊断T2DM患者IR。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167-171.
    学术期刊是国家科研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三本科技期刊为例,阐明其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队伍建设、期刊影响力提升、增强出版等方面,以期为高校医学科技期刊实现可持续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5, 46(01): 91-98.
    目的 基于头皮脑电数据,提出一种针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预测方法并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高效预测,以期提升癫痫脑电信号的分类预测效能。方法 采用波士顿儿童医院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长时脑电数据库,从脑电同步性、复杂度及能量分布等多个维度提取癫痫发作间期和发作前期的脑电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输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分类识别,从而实现癫痫的精准预测。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以优化性能,并与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本研究提出的模型准确率为99.29%,精确度为91.44%,灵敏度为96.46%,特异性为99.46%。与当前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框架的癫痫发作预测研究相比,本研究的模型在分类预测能力上实现了提升,展现了更高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通过手动提取癫痫脑电特征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对癫痫发作的有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辅助临床癫痫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946-955.
    目的 探讨共同腔畸形(common cavity deformity, CCD)患者使用定制电极经乳突缝状迷路切开入路(transmastoid slotted labyrinthotomy approach, TSLA)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术后长期听觉及言语功能发展规律。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36例CCD经TSLA径路植入定制电极的单侧CI患儿及61例同年龄段内耳结构无异常的单侧CI患儿。由同一组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量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MAIS)/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 MUSS)评估所有受试者听觉和言语能力。分别CI术前及开机后分别在1、3、6、12、18、24、36、48、60、72、84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受试者术前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组别、时间及其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D组患儿CAP得分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3、6、12、18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MAIS/MAI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1、3、6、12、24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得分在术前、开机1、3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6、12、18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18、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USS得分百分比在术前、开机1、3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3、6、12、18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D组患儿CI术后CAP得分及IT-MAIS/MAI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后1、3、6、12、18、24、36、48及60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IR得分及MUS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后3、6、12、18、24、36、48及60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TSLA径路配合定制电极的CI可以有效帮助CCD患儿获得长期听觉言语收益,但较内耳结构无异常患儿CI术后听觉言语功能发育迟缓。CCD患儿CI术后听觉功能发育呈现开机2年内快速增长的趋势,在两年后呈缓慢增长趋势;其言语能力发育在开机后6个月至18个月内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8个月至7年内呈现缓慢增长趋势。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16-1022.
    目的 研究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清除剂Eukarion-134 (EUK-134)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再灌注大鼠脑内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以及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VDAC1)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ROS含量变化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和MCAO+EUK-134 (EUK-134)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鼠中动脉梗死模型,模拟缺血90 min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24 h。手术期间持续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肛温,确保其生理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EUK-134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EUK-134(10 mg/kg),Sham及MCAO组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剂。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PGC-1α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DAC1的表达,利用氧化感应荧光探针(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H2DCF-DA)染色法标记ROS阳性细胞,并将VDAC1与ROS进行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1) 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侧脑组织PGC-1α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与MCAO组相比,EUK-134组缺血侧脑组织PGC-1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2)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给予EUK-134处理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CAO组(P<0.05)。VDAC1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3)在MCAO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与ROS共定位,且VDAC1/ROS双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5),给予EUK-134的缺血大鼠VDAC1/ROS双阳性细胞数量较MCAO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ROS清除剂EUK-134可以影响线粒体生物发生调节因子PGC-1α和物质运输通道VDAC1的表达,维持线粒体功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008-1015.
    目的 研究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 3-M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 CXCR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探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对炎症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组和MCAO再灌注24 h+3-MA(3-MA)组,每组5只。按照改良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模拟缺血90 min。3-MA组大鼠于MCAO前腹腔注射10 mg/kg 3-MA。所有组别大鼠均再灌注24 h。达到再灌注时间后将大鼠处死,迅速断头、取脑,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炎症因子TNF-α、 IL-1β及COX2阳性细胞数量,并分别对IL-1β、COX2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1)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3-MA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2) Sham组大鼠脑内偶见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而MCAO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比Sham组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MCAO组,给予自噬抑制剂3-MA的缺血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中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3)IL-1β和COX2在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内分别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结论 自噬抑制剂3-MA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CXCR2表达以及炎症因子TNF-α、 IL-1β和COX2的阳性细胞数量,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说明自噬是促进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因素之一。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106-1110.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不同肾功能分期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0例CKD患者,其中CKD早期(CKD1-3a期)34例,中期(CKD3b-4期)35例,晚期(CKD5期)71例。记录入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测定0、1、2h的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共有71例患者完成了OGTT试验。结果 (1)在CKD早期、中期、晚期的患者中,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分别为42.1%、41.2%、37.1%;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2.1%、17.6%、34.3%;空腹血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9.4%、14.3%、14.1%;(2)在校正了性别、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尿酸,OR值分别为1.057、1.132、1.007,P值分别为0.028、0.035、0.012,即年龄每增加10岁,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57%,BMI每增加1 kg/m2,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13.2%,尿酸每增加100μmol/L,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70%。结论 (1)CKD患者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高达39.4%,糖尿病患者比例达32.4%,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5.5%和9.7%)。(2)CKD患者早期即出现糖代谢异常。(3)CK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BMI和尿酸。
  •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06): 1138-1143.
    杨新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河北燕达医院医疗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北京市高血压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于日本Nihon大学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霍普金斯医院、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医学中心等学习交流。获1999年赛克勒(Sackker)中国医师年度奖,2005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SCI论文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80。主编《急性冠脉综合征》《现代心血管药物与临床》等10余部专著。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在介入心脏病学、心律失常、冠心病及高血压病诊疗方面颇有造诣;对房扑、特发性室速、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做了积极地探索工作;在心脏中心和“绿色通道”的建立、管理和完善方面做出较突出的贡献。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及PCI手术数千例。担任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学院委员、美国和欧洲心律学学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脏康复学组组长及心脏急重症学组组长等,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等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