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影响因子研究

杨丽娜, 郝靖璞, 曹军, 纪兆林

PDF(2358 KB)
PDF(2358 KB)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4) : 674-679.

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影响因子研究

  • 杨丽娜, 郝靖璞, 曹军, 纪兆林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目的]桃枝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桃产业的发展,南方桃园中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属于桃枝枯病菌流行优势种,但其侵染过程及致病影响因子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探究P.amygdali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影响因子。[方法]探究桃拟茎点霉分生孢子的萌发过程,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分生孢子侵染桃嫩枝的部位,并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的处理下探究该菌致病力的强弱,进一步运用商品化壳梭孢素对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桃拟茎点霉的甲型分生孢子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 h萌发率为66.4%,9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7.6%,24 h后分生孢子产生单根较长的芽管,30 h后菌丝产生隔膜,36 h后产生有分支的营养菌丝。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侵染菌丝主要入侵桃嫩枝木质部导管及中央髓部,并且破坏木质部导管的结构,然而,在韧皮部并没有观察到侵染菌丝的存在。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桃拟茎点霉致病力的主要因子,且病害流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8%。桃拟茎点霉产生的壳梭孢素是其致病因子。[结论]本文首次探究了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并发现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该菌致病力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桃枝枯病 / 桃拟茎点霉 / 侵染过程 / 致病影响因子 / 致病力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杨丽娜, 郝靖璞, 曹军, 纪兆林. 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影响因子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4, 47(04): 674-679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2202237);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30-3-02)

评论

PDF(2358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