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冬小麦产量与温光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振宇, 祝婷婷, 贺大海, 陈佳博, 郭翔, 马宏亮, 黄秀兰, 杨洪坤, 杨世民, 樊高琼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5) : 619-629.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冬小麦产量与温光利用效率的影响

  • 梁振宇, 祝婷婷, 贺大海, 陈佳博, 郭翔, 马宏亮, 黄秀兰, 杨洪坤, 杨世民, 樊高琼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探究西南麦区稻麦周年丰产下早熟小麦品种晚播早收的丰产特性及温光利用效率,2022—2023年以早熟小麦品种蜀麦1963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区设置早播(S1,10月23日)、常规播期(S2,10月30日)、晚播7 d(S3,11月6日)、晚播14 d(S4,11月13日)和晚播21 d(S5,11月20日)5个播期,裂区设2.50×10~6、3.25×10~6、4.00×10~6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灌浆特性及温光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2、S3和S4间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S1和S5较S2分别减产7.6%和32.2%;不同种植密度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晚播可缩短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数,降低拔节前有效积温和日均温,与S2相比,S3、S4和S5的小麦生育期积温分别减少了65.4、84.1和93.8℃,日均温分别降低了1.3、2.4和3.7℃,拔节期—孕穗期和孕穗期—开花期日均温均增加。晚播也减少了有效穗数,提高了穗粒数。晚播小麦花后温光资源充足,表现为花后日均温、日均辐射量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灌浆速率加快,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粒重稳定。增加密度提高了花前干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减少了灌浆持续时间和灌浆活跃时间,对灌浆速率影响较小。适时晚播可提高温度利用效率,S3和S4的温度利用效率较S2分别提高了2.24%和8.02%。综上所述,晚播冬小麦可通过提高穗粒数获得稳产,且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速度提高。

关键词

播期 / 种植密度 / 灌浆特性 / 温、光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

S512.1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梁振宇, 祝婷婷, 贺大海, 陈佳博, 郭翔, 马宏亮, 黄秀兰, 杨洪坤, 杨世民, 樊高琼.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冬小麦产量与温光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5): 619-629

基金

四川省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2021YFYZ0002); 四川省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2022ZDZX0014)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