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周文银, 李文阳, 李浩杰, 张士雅, 雍玉东, 刘阳, 肖龙飞, 郑成岩, 闫素辉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4) : 492-501.

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 周文银, 李文阳, 李浩杰, 张士雅, 雍玉东, 刘阳, 肖龙飞, 郑成岩, 闫素辉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明确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为材料,设置4个追氮水平(37.8、43.2、48.6和54.0 kg·hm-2,分别用N1、N2、N3和N4表示)和3个密度水平(180万、240万和300万株·hm-2,分别用D1、D2和D3表示),比较了不同追氮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糊化特性、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籽粒蔗糖合酶(SS)和腺苷二磷酸化酶(ADGPase)活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追氮量的减少,小麦籽粒B型(≤10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均呈先升后降趋势,A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表面积百分比均呈先降后升趋势。减施追氮量后小麦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以及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小麦籽粒SS活性、ADGPase活性、产量及淀粉峰值黏度、最终黏度等随追氮量的减少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在N3条件下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上升的趋势,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等呈增加趋势,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各蛋白组分含量均在D3水平下最高。增密降低了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但增加了籽粒淀粉含量、SS活性和ADGPase活性,进而促进产量提升。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追氮和增密主要增加了B型淀粉粒占比、淀粉黏度参数、SS活性、ADGPase活性,提高了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

关键词

弱筋小麦 / 追氮量 / 种植密度 / 品质 /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周文银, 李文阳, 李浩杰, 张士雅, 雍玉东, 刘阳, 肖龙飞, 郑成岩, 闫素辉. 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4): 492-501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2300801-02);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89); 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小麦); 安徽省科技特派员项目(2023tpt035)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