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琪, 王彩叶, 奚柳芸, 夏富丽, 张嘉乐, 李春莲, 谢飞舟, 尹祥杰, 祁伟亮, 朱艳天, 袁凤平, 康振生, 韩德俊, 曾庆东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4): 528-535.
为了解陕西和山西两省小麦茎基腐病害的病原菌种类组成及其致病力的差异,于2023年春季在这两个省份的35个采样点采集了663份具有茎基腐病症状的病株,对每个采样点随机选择的5株样品进行病菌分离,并开展了形态学及ITS和真菌毒素trichothecene biosynthetic 1(Tri1)序列的分子鉴定,同时随机选取32份假禾谷镰孢菌进行小麦苗期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从175份培养物分离得到138株菌系,菌系的形态学及序列特征分析鉴定得到85株镰孢菌系,其中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72株(占比84.71%),三线镰孢菌F.tricinctum 7株(占比8.24%),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 3株(占比3.53%),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 2株(占比2.35%),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 1株(占比1.18%)。不同菌系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利用本研究开发的Tri1基因特异性标记能够有效地区分假禾谷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由此可见,陕西和山西两省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均为假禾谷镰孢菌,不同样本分离得到的假禾谷镰孢菌菌株对小麦幼苗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