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发癫痫(ES)与晚发癫痫(L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按癫痫发作时间分为ES组(41例)和LS组(46例)。另选取脑出血后未发生癫痫发作的患者作为单纯脑出血组(52例),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S与L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ES与LS预警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ES组和LS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开颅手术比例均高于单纯脑出血组(P<0.05);ES组有脑出血病史的患者比例高于单纯脑出血组与LS组(P<0.05);ES组和LS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单纯脑出血组(P<0.05);ES组和LS组累及皮质、多发病灶患者比例高于单纯脑出血组(P<0.05);LS组病灶位于脑叶(额、颞)患者比例高于单纯脑出血组与E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脑出血病史(OR=1.372,95%CI为2.435~3.782)、病灶数量多发(OR=2.164,95%CI为3.293~9.284)及高NIHSS评分(OR=2.747,95%CI为1.253~6.732)是脑出血后发生ES的危险因素(P<0.05),累及皮质(OR=1.793,95%CI为1.073~6.295)、脑叶(额、颞)出血(OR=1.478,95%CI为4.435~11.782)是脑出血后发生LS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脑出血后发生ES的预警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为0.858~0.922,P<0.05);脑出血后发生LS的预警模型的AUC为0.893(95%CI为0.867~0.943,P<0.05)。结论 有脑出血病史、病灶数量多发及高NIHSS评分是脑出血后ES的危险因素,累及皮质、脑叶(额、颞)出血是脑出血后LS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