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46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4-09-15
  

  • 全选
    |
  • 曹树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499-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井数较少或者沉积相变化较快的地层,利用测井曲线建立的反演低频模型难以控制反演弹性参数的空间变化趋势。据此笔者发展了基于FWI速度约束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FWI速度的真三维信息,据此得到反演弹性参数的空间变化趋势。对于叠后地震反演所需要的纵波阻抗低频模型,提出了基于测井岩石物理拟合关系将FWI速度转换为FWI纵波阻抗的方法。另外,针对FWI纵波阻抗和测井纵波阻抗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提出了FWI纵波阻抗均值校正方法,据此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纵波阻抗低频模型。单井和实际工区应用表明,纵波阻抗反演结果和井上结果匹配性较高,因此笔者提出的基于FWI速度约束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较为有效,可为储层预测提供较为有利的技术支持。
  • 纪智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08-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HC区块须家河组二段岩性是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储层物性变化大,纵波阻抗叠置,基于叠后反演方法进行储层预测多解性强。为降低勘探风险,提高井位部署成功率,利用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优选Raymer层状模型建立地震岩石物理解释图版,采用Gassmann方程进行孔隙流体置换,并利用置换后的结果做AVO正演属性分析。通过以上详实分析,须二段含气储层顶面AVO类型为IV类AVO,孔隙流体变化不会引起AVO类型改变;同时明确了纵横波速度比和纵波阻抗双参数为储层敏感弹性参数,优选了储层预测方法。笔者的研究成果预测了四川盆地HC区块须二段致密砂岩含气储层厚度分布,并提交了两口井位,预测结果与实钻数据吻合较好,目前该方法已经在相似地质条件的致密砂岩储层中广泛应用。
  • 闫婷, 孙冲, 张银涛, 姜自然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17-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富满油田富源III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NE向走滑断裂末端,其断裂活动弱,断控储层地震响应不明显,断裂及储层描述难度大。针对弱走滑断裂,开展倾角导向滤波及地震分频处理,提高了断裂地震识别精度。通过各向异性滤波、子波分解与重构、倾角滤波处理,增强洞穴型、裂缝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应用结构张量属性、甜点属性、振幅曲率以及增强相干,对弱走滑断控储集体边界及内幕进行标注,最终形成了富满弱走滑断控储集体分类预测与描述技术。
  • 刘雷颂, 张浩, 邢雅文, 郭增虎, 赵懿, 王亚楠, 李梁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27-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连盆地为陆相小湖盆,相带横向变化快,少则2 km~3 km,扇体类型多样,构造复杂,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通过分析,波阻抗曲线大致可以区分砂、泥岩,但对优质储层不敏感,电阻率与密度曲线对优质储层相对敏感。笔者基于数据分析制定优质储层预测流程,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其次进行断层建模、二维相控地质统计反演;再次通过云变换预测密度与电阻率数据体;最终通过优质储层解释模板,进行交会解释,预测优质储层展布。预测结果达到了预期。
  • 秦龙, 王川, 郑多明, 李文燕, 徐仲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37-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ZQX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并首次开展了水域空气枪激发、拖缆接收采集,但其近地表结构非常复杂,分布有农田、村庄、山体、戈壁砾石、水库等地表类型。针对水-陆混采资料的特殊性,笔者提出了水-陆混采初至起跳点拾取与双约束层析反演新方法。先拾取出不同激发接收模式下准确的初至波波峰时间,利用高信噪比道计算波峰到起跳点的时差,再通过插值解决低信噪比道波峰时间转初至时间的空变时差校正问题。以此为基础,采用水速硬约束和微测井软约束的层析反演方法,解决了ZQX区块水库-山地水-陆混采三维高精度近地表速度建模问题,叠加剖面及深度偏移成像质量明显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瞿晓阳, 瞿禹政, 魏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44-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体因子是识别孔隙流体和确定油气藏空间展布的重要依据。随着地球物理勘探向复杂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储层解释面临的挑战也急剧增大。微观孔隙介质理论指出,地下岩石中发育大量力学性质不均一的孔隙和裂缝,当地震波传播时,赋存在较软的裂缝中的流体受挤压作用会喷射到相邻的硬孔隙中,产生挤喷现象,对流体流动和岩石受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常规Russell流体因子建立Biot理论的基础上,对孔隙流体流动的表征不够充分,可能带来一定的油气解释误差。因此,近年来发展出一种考虑挤喷效应的流体因子,提高了薄层流体识别的可靠性。本研究验证了考虑挤喷效应的Kfs流体因子反射方程的AVO特性,并根据弹性阻抗反演思路,提出了Kfs流体因子弹性阻抗直接反演方法,提高了Kfs流体因子预测的稳定性,为叠前地震流体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 钟家均, 李华科, 涂远艮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54-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测系统设计是地震勘探中资料采集中重要的一环,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资料获取是否满足地质任务要求以及是否满足资料品质需求。常规的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一般根据设计观测系统的炮检点几何分布属性(炮间距、道间距、炮线距、接收线距、接收线数、炮点数、接收点数)以及面元内部的覆盖次数、炮检距等多种因素结合进行独立评价来支持技术设计,但由于每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制衡且紧密关联的,独立分析评价结果可能出现混淆模糊的情况。笔者引入观测系统属性定量分析评价方法,综合三维观测系统的炮检点分布属性、覆盖次数分布、面元属性及针对目的层的设计,最终获得观测系统属性综合定量因子值,直接进行不同种类观测系统针对地质任务的优选比较,在地震采集前期设计观测系统评价中减少了观测系统设计人员的经验判断,使得设计结果的评价更加简捷、科学、合理,经实际地震勘探设计应用检验,这种多属性联合定量分析是可行性。
  • 肖盈, 涂远艮, 王斌, 钟家均, 曾涛, 李华科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66-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工区范围内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大中型厂矿,给野外采集地震记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外源重型机械干扰,严重降低了原始资料信噪比。常规基于去噪思路的压制方法要么去噪力度不足,要么容易伤害有效信号,难以适应重型机械干扰的情况。将重型机械干扰视作正常单炮的交涉混叠单炮,将去噪问题转化为数据分离问题,采用以广义曲波变换和同步压缩变换为核心的稀疏反演数据分离技术对有效信号和机械干扰进行精准分离和去噪。数值模拟及龙门山前带YC工区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稀疏反演方法较常规去噪对重型机械干扰压制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单炮信噪比,改善成像质量。
  • 吕婧祎, 宁振国, 祁光, 朱学强, 胡雪平, 佘京瑾, 周强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73-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省齐河-禹城矿集区是近年来发现的富铁矿矿集区,矿石品位高、储量大,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富铁矿基地。在成岩成矿时代、控矿构造、赋矿层位和找矿规律等矿床学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由于该区处于第四系厚覆盖层区,深部异常信息难以获取,对矿区深部构造样式、隐伏岩体空间形态及规模、主要控矿地层的空间展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矿床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利用重磁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已成为深部找矿的重要手段,它利用先验信息进行约束反演弥补重磁纵向分辨力的不足,对成矿异常的空间性质进行判断或追踪已知矿带的深部延伸,从而实现找矿预测。笔者基于齐河-禹城地区1:50 000重力数据和1:25 000航磁数据,进行位场分离获得反演基础数据,在地质、钻孔和物性资料的约束下,完成了19条剖面的交互式反演,利用剖面反演结果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获取了地下约3 km深度的地层、岩体、构造的空间信息,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提出5处找矿新靶区。
  • 关叶钦, 徐锦绣, 陆云龙, 李志愿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84-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储层分选系数是评价碎屑岩沉积物分选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地层颗粒粒度大小及分布特征是计算分选系数的基础,沉积物的粒度通常是利用岩心样品在实验室中获取。当电成像测井资料分辨率足够高时,其电阻率值与粒径大小有一定的相对关系,那么电阻率频率分布曲线可以表示岩石粒度总体趋势分布,通过电阻率频率分布曲线,统计电阻率频率分布曲线上频率累积到25%、50%、75%处所对应的电阻率值的相对关系判断储层的分选性,建立公式计算储层“分选系数”;依据“分选系数”大小把储层划分为三种岩石物理相并建立渗透率评价模型。实际处理渤海油田LD井,计算得到的“分选系数”与岩心实验室测量分选系数在趋势上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建立基于岩石物理相约束下的渗透率模型,提高了渗透率的计算精度,为地质油藏评价提供了更可靠的物性参数。
  • 何滔, 赵永岗, 高玉璞, 郑有伟, 闫成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91-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边坡问题是露天矿山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但地质雷达数据中大量隐藏信息未被充分利用与挖掘是制约地质雷达应用于边坡滑体精细探测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笔者根据研究区露天边坡滑体特点将多属性分析技术引入地质雷达解释分析中,优选并提取了振幅属性、瞬时属性、频率属性等多种属性对边坡岩土体结构和地下水进行了精细分析,最后分别与高密度电法反演剖面及水文孔进行了验证对比。实践证明,地质雷达信号多属性处理与解释成果反映的信息准确丰富,在露天矿边坡滑体探测中切实有效,可为后续露天矿边坡滑体治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杨超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598-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下闸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具有特殊的工程结构,与航道内地层、淤泥、水体等环境具有明显的物性差异,本次利用GEM-2多频电磁法清晰准确地探测到了残留水闸的平面边界,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孔中磁梯度法较为有效地划定了残留水闸的垂向位置及厚度,同时结合水下地形扫描,精细地刻画了残留水闸的三维空间属性。
  • 凌嘉扬, 陈建华, 王炳乾, 王帅琪, 吴玉清, 周文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607-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质露头在地质研究中极为重要,但其研究现状是不同地质研究人员对同一地质露头分多批次进行实地踏勘,各自进行的工作之间重复性过高但关联性不够,这样导致传统地质露头研究方式既耗费大量财力精力且效率不高。随着Web技术和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在Web环境下开展数字露头实景三维模型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也使得在线数字露头研究成为了可能。同时,地层研究也是地质露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面向Web环境,针对地层要素这一要点,研究了基于Cesium进行数字露头三维模型地层要素标绘的方法,通过调用和扩展Cesium库,设计了一套基于地层标绘线、面与文字的完整标绘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其工作流程。以陕西府谷悬空寺露头为例,进行了一系列地层要素标绘,标绘效果较好。研究表明,笔者提出的针对数字露头的三维模型地层要素标绘方法具有标绘准确、高效、易用的特点,可以满足专业地质研究人员的工作需求,并对地质露头研究具有较大帮助。
  • 张宇, 简季, 郝利娜, 杨鑫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4, 46(05): 618-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准确性,为探究不同耦合模型对滑坡易发性分析的影响,以云南省龙陵县为研究区,共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岩组等8个因子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引入多层感知器方法(MLP)与信息量模型(IV)耦合以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与传统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IV-LR)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AUC值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IV-MLP模型、IV-LR模型及IV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62、0.813与0.799。IV-MLP耦合模型AUC值高于IV-LR耦合模型,MLP模型在与IV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耦合分析中表现更优秀;IV-MLP、IV-LR耦合模型的AUC值分别高于单一IV模型0.063、0.014,对滑坡进行易发性分区时耦合模型较单一模型效果更佳。研究结果能够为龙陵县滑坡易发性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为该地区的防灾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