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红松林皆伐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形态与矿化速率变化

邹珊, 段文标, 王亚飞, 牟淼先, 王韶琪

PDF(567 KB)
PDF(567 KB)
森林工程 ›› 2024, Vol. 40 ›› Issue (06) : 79-90.

阔叶红松林皆伐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形态与矿化速率变化

  • 邹珊, 段文标, 王亚飞, 牟淼先, 王韶琪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森林恢复方式有极强的敏感性,为阐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与碳形态之间的关系,2023年6月选择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区域内2种不同恢复方式下形成的2种林分(天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枫桦次生林,人工恢复形成的红松人工林)的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受干扰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林地土壤作为对照(PK),采用野外样地设置与调查、土样采集与室内培养及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机碳矿化速率对不同恢复方式的响应,并结合土壤碳形态的分布,探究不同恢复方式下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土壤碳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从第3天开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断下降直至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矿化速率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小;2)原始阔叶红松林(PK)的矿化速率最高、天然枫桦次生林(BC)次之、红松人工林(PM)最低;3)2种恢复方式下土壤的总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与非活性有机碳由大到小依次为PK、BC、PM;颗粒有机碳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BC、PM、PK;4)培养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现出一致减小的趋势,且与有机碳矿化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其中易氧化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22。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相较于红松人工林,天然枫桦次生林增强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并且在2种恢复方式中,活性有机碳主导着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 天然恢复 / 人工恢复 / 有机碳矿化速率 / 土壤碳形态

中图分类号

S714.2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邹珊, 段文标, 王亚飞, 牟淼先, 王韶琪. 阔叶红松林皆伐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形态与矿化速率变化. 森林工程. 2024, 40(06): 79-90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21DT04)

评论

PDF(567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