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减量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蔡文良, 宋孝红, 魏杰, 刘兴强, 李琳琳, 刘晓燕, 李中华, 王鹏, 崔冲霄, 陈广周, 张宾, 赵凯男, 李升东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7) : 942-951.

氮肥减量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蔡文良, 宋孝红, 魏杰, 刘兴强, 李琳琳, 刘晓燕, 李中华, 王鹏, 崔冲霄, 陈广周, 张宾, 赵凯男, 李升东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明确氮肥减量后移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3个年度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基地进行氮肥相关试验,分析了传统农户处理(F200,基肥130 kg·hm-2+返青肥70 kg·hm-2)、施氮模式1(N1,基肥和返青肥各90 kg·hm-2)、施氮模式2(N2,返青肥60 kg·hm-2+抽穗肥80 kg·hm-2)、施氮模式3(N3,基肥40 kg·hm-2+返青肥60 kg·hm-2+抽穗肥80 kg·hm-2)4种氮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植株氮素积累特性、蛋白质及组分含量、一次加工品质以及二次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后移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其中N2处理表现最佳,其3年平均籽粒产量显著高于F200、N1和N3处理,增幅分别为20.5%、13.5%和7.6%。与F200和N1处理相比,N2和N3处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增幅3年平均为12.6%~20.8%;N2处理籽粒氮素积累量较F200、N1和N3处理显著提高,增幅3年平均分别为16.4%、15.0%和5.8%。与F200相比,N1处理氮肥用量较低,导致籽粒总蛋白含量、籽粒硬度、容重、出粉率和面团形成时间显著降低,而N2和N3处理由于氮肥后移量增加,显著提高了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综上所述,N2模式施氮量最少,且能达到增产优质的生产目的,是实现黄淮海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协同提升的较优施氮模式。

关键词

氮肥减量 / 氮肥后移 / 小麦 / 蛋白质含量 / 加工品质 /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蔡文良, 宋孝红, 魏杰, 刘兴强, 李琳琳, 刘晓燕, 李中华, 王鹏, 崔冲霄, 陈广周, 张宾, 赵凯男, 李升东. 氮肥减量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7): 942-951

基金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4D0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3-22)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