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对播期和追氮时期的响应

王婷, 常旭虹, 王艳杰, 刘希伟, 杨玉双, 王德梅, 石书兵, 赵广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3) : 395-403.

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对播期和追氮时期的响应

  • 王婷, 常旭虹, 王艳杰, 刘希伟, 杨玉双, 王德梅, 石书兵, 赵广才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探究播期和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群体结构和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冬小麦品种中麦108为材料,通过开展不同播期(S1:9月29日;S2:10月31日)和追氮时期(N1:返青期;N2:拔节期)田间试验,分析了冬小麦生育进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S2的出苗至返青的生长天数较S1少35 d,但返青至成熟的天数在两个播期间仅差1 d。S1的各生育时期NDVI、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S2,但S2的干物质积累量与S1差异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缩小;S1的籽粒产量和穗数显著高于S2,但穗茎比、小穗结实率和穗粒数表现相反。追氮时期对拔节期和灌浆后期的NDVI影响显著,N1显著高于N2;但N2的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积累量均高于N1,在S1条件下分别提高6.9%和11.4%,在S2条件下分别提高4.4%和4.9%;茎蘖成穗率、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N1与N2间无显著差异。总体来看,晚播(S2)条件下冬小麦可以通过自身调节加速生育进程,提高干物质生产速率、小穗结实率和穗粒数以保证一定的产量;返青期追氮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的春季植被指数和茎蘖数,拔节期追氮则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的积累。

关键词

冬小麦 / 播期 / 追氮时期 / 群体动态 / 物质积累 /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王婷, 常旭虹, 王艳杰, 刘希伟, 杨玉双, 王德梅, 石书兵, 赵广才. 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对播期和追氮时期的响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3): 395-403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407)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