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畦种植模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小麦植株形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宁, 孙一鸣, 何忠振, 韩哲, 于家川, 武利峰, 高琪, 杨婕, 刘树泽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3) : 378-385.

高低畦种植模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小麦植株形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王宁, 孙一鸣, 何忠振, 韩哲, 于家川, 武利峰, 高琪, 杨婕, 刘树泽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明确高低畦种植模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小麦的效应,以小麦品种济麦22和衡观35为材料,小畦种植模式为对照,于2021-2023连续两年,研究了高低畦模式对小麦株高构成指数、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畦种植的小麦株高显著降低,穗下节和株高指数显著升高;低畦种植小麦株高明显增加,穗下节和株高指数显著降低;高、低畦小麦的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均有所增加,叶面积指数降低,穗数增加11.15%~20.26%,产量提高了9.73%~14.15%;高畦比低畦小麦具有更高有效穗数,用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41.18%的产量。在籽粒品质方面,高畦和低畦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延伸性、拉伸面积等品质指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高低畦种植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对籽粒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高畦较低畦小麦具有更高的群体数量,对产量贡献更大;高低畦种植可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小麦高产种植模式。

关键词

小麦 / 高低畦种植模式 / 植株形态 / 产量 / 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12.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王宁, 孙一鸣, 何忠振, 韩哲, 于家川, 武利峰, 高琪, 杨婕, 刘树泽. 高低畦种植模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小麦植株形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3): 378-385

基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3-59)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