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小麦新品系赤霉病和白粉病抗性评估与抗病基因检测

汪尊杰, 胡文静, 高德荣, 赵仁慧, 张笑晴, 徐瑶, 王玲, 陈甜甜, 李东升, 李韬, 吴宏亚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2) : 175-187.

长江中下游小麦新品系赤霉病和白粉病抗性评估与抗病基因检测

  • 汪尊杰, 胡文静, 高德荣, 赵仁慧, 张笑晴, 徐瑶, 王玲, 陈甜甜, 李东升, 李韬, 吴宏亚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的抗病育种现状,并鉴定筛选优异抗病品系,对近6年长江中下游麦区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414个品系进行抗病鉴定,同时利用抗赤霉病基因Fhb1和抗白粉病基因Pm21/PmV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系中,赤霉病抗性为抗(R)和中抗(MR)的品系分别占比10.1%和62.3%,其中扬15-9、扬17021、宁20419连续两年鉴定结果均为R。经系谱分析,抗病品系的亲本多为宁麦9号和扬麦158及其衍生品种。在供试品系中,白粉病抗性为免疫(IM)、高抗(HR)和MR的品系分别占比23.4%、1.9%和8.5%,其中扬15-9、瑞华麦505、盐麦0916、宁红1761、盐H1902、东麦1901连续三年鉴定结果均为IM。有15个品系的赤霉病和白粉病抗性同时为R或IM,可在小麦育种中作为后备亲本使用。经抗病基因分子标记鉴定,携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品系有63个,其中88.0%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达到MR以上;赤霉病抗性为R的品系中仅35.7%被检测出携有Fhb1基因,赤霉病抗性为MR的品系中仅14.9%被检测出携有Fhb1基因;143个品系携有Pm21/PmV基因,占供试材料的34.5%,其中有73个品系抗性鉴定结果为IM至HR。97个品系免疫白粉病,其中70.10%携有Pm21/PmV基因,其他品系的抗白粉病基因有待挖掘;10个品系同时携有Fhb1和Pm21/PmV基因,对两种病害的抗性均在MR以上,可直接作为抗源利用。长江中下游小麦抗病育种中,Pm21/PmV基因可继续使用,将Fhb1基因与扬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基因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品系对赤霉病的抗性。

关键词

小麦 / 赤霉病 / 白粉病 / 抗病基因 / 品系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汪尊杰, 胡文静, 高德荣, 赵仁慧, 张笑晴, 徐瑶, 王玲, 陈甜甜, 李东升, 李韬, 吴宏亚. 长江中下游小麦新品系赤霉病和白粉病抗性评估与抗病基因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2): 175-187

基金

江苏省现代农业重点研发项目(BE2021335); 江苏省“333”重点行业领域资助项目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