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深海遗迹化石演化特征

冯学谦, 陈中强, 赵来时, 黄元耕, 剡鹏兵

地球科学 ›› 2025, Vol. 50 ›› Issue (03) : 1000-1022.

西秦岭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深海遗迹化石演化特征

  • 冯学谦, 陈中强, 赵来时, 黄元耕, 剡鹏兵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事件前后的海洋遗迹生态学研究程度很高,但大部分研究局限于浅海环境,大灭绝前后深海环境中的遗迹化石面貌及其变化特征还不清楚.本文系统描述了采自我国西秦岭地区3条深海剖面地层中的遗迹化石,共计18属.研究表明大灭绝前后深海环境中的遗迹化石属种多样性没有发生变化,但早三叠世出现了大量的雕画迹.进一步通过生态空间利用和生态系统工程定量分析方法发现大灭绝之后,深海环境中的造迹生物的生态空间利用能力和生态系统工程参数相比于灭绝前表现出显著的下降,深生态阶层更为显著.与硅质浅海临滨宜居带避难所不同,深海生态系统工程师对大灭绝之后生态系统复苏的反馈效应较弱.深海环境不利于浅海机会分子的殖居,可能并不是大灭绝之后的避难所.

关键词

遗迹化石 / 深海环境 / 避难所 / 生态系统工程师 / 西秦岭地区 / 生态学 / 地层学

中图分类号

Q911.28 / P534 / P736.22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冯学谦, 陈中强, 赵来时, 黄元耕, 剡鹏兵. 西秦岭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深海遗迹化石演化特征. 地球科学. 2025, 50(03): 1000-1022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930322,42372136,424772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学者”人才岗位科研启动经费(No.2023081);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No.GZC2023247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2024M753028); 湖北省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A类项目(No.2004HBBHCXA084)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